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風機內置磁條安裝設備功能組件,具體涉及一種散熱風機內置磁條安裝設備用磁條供料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馬桶的功能也隨著增多,智能型馬桶內部現在都會配置風機,這類風機安裝于馬桶內用于對于異味的驅散。
風機的具體結構如圖10所示,其依次包括有上殼體a1、定子組件、風扇組件以及下殼體a6,所述定子組件包括有依次安裝的PCBA組件、下骨架和上骨架,所述PCBA組件與下骨架之間安裝有繞組,所述繞組定位于下骨架上,所述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間設置有硅鋼片,所述PCBA組件上設置有插針,所述風扇組件包括有風輪a2,所述風輪a2包括一體成型的葉片部和軸心座a3,所述葉片部位于軸心座a3的外圓周上,所述軸心座a3朝向上殼體a1一側設置有呈凹陷設置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內依次設置有內鐵套a4和磁條a5,所述磁條a5由柔性的橡膠磁制作,磁條a5繞轉呈圓環狀且其外徑通過粘貼的方式貼于內鐵套a4上,所述定子組件通過轉軸定位于安裝部內且定子組件位于磁條a5所形成的區域內。
在對于風扇組件的安裝的時候,會先將轉軸安裝于軸心座上,后將內鐵套定位于安裝部內,然后在對內鐵套進行上膠,在將磁條繞呈圓周后貼于內鐵套內部完成安裝。
現有技術中,磁條在原材料購買進來的時候為呈條狀的磁條,所以在進行使用的時候需要先將其繞卷呈圓周狀,在放入,針對這個動作,目前沒有合理的自動化設備可以實現,因此很難形成流水線化作業,工作效率比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風機內置磁條安裝設備用磁條供料組件,實現智能化對于磁條的繞卷并將繞卷后的磁條送入風輪,提高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散熱風機內置磁條安裝設備用磁條供料組件,包括有兩組結構相同的送料組件、位于兩組送料組件之間的推料組件以及用于繞卷磁條的卷料組件,所述送料組件包括有送料平臺、設置于送料平臺上傳輸皮帶以及位于送料平臺尾端的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與送料平臺之間形成有位移通道,兩組送料組件的尾端相接,所述推料組件包括有推料座、定位于推料座上的推料刀以及兩個分別控制推料刀沿位移通道運動以及控制推料座沿送料平臺方向運動的氣缸,所述卷料組件包括有升降平臺以及位于升降平臺下方的支撐臺和繞卷臺,所述繞卷臺位于支撐臺上方,所述繞卷臺軸向定位于支撐臺且可周向旋轉,所述繞卷臺上設置有用于驅動繞卷臺周向旋轉的氣缸,所述繞卷臺與支撐臺的軸心處設置有貫穿兩者的通槽,所述升降平臺上設置有與通槽配合的成型桿,所述成型桿直徑小于通槽直徑且所述成型桿與通槽之間形成繞卷空間,繞卷臺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垂直的水平直槽,兩條所述水平直槽均與繞卷空間相連通,所述升降平臺相對于成型桿的另一側端面設置有驅動升降平臺運動的氣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組送料組件交替使用,當其中一個送料組件進行工作時,磁條通過傳輸皮帶輸送至阻隔件處,此時磁條與位移通道相對,通過推料刀的作用將磁條推入水平直槽,磁條通過繞卷空間的引導作用包裹于成型桿外,升降平臺的下降帶動成型桿通過通槽將繞卷完成的磁條送入風輪,當其中一個送料組件完成送料之后,推料座整體沿送料平臺的方向位移至推料刀與另一個送料組件的位移通道相對,另外由于支撐臺并不能移動,所以旋轉臺旋轉270度后使得另一條水平直槽與位移通道相聯通,進行下一次的供料,兩組送料組件同時進行送料,通過推料座的移動來配合兩組送料組件,實現智能化的生產之外,還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推料座沿送料平臺的寬度方向橫置于所述推料座下方,所述推料刀位于推料座的一側端部,所述推料座的另一側端部設置有輔助臺,所述送料平臺位于輔助臺與推料刀之間,所述輔助臺上設置有輔助通道,所述輔助通道與位移通道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輔助臺朝向送料通道一側設置有缺口,對應于缺口的位置處設置有毛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輔助臺設置于推料座上,輔助臺的輔助通道與推料刀始終是位于同一直線上的,推料座移動,他們兩者的位置關系是不會發生變化,只需要保證推料座在移動過程中讓輔助通道與兩組送料組件的送料通道相對齊就可,所以將輔助臺設于推料座上可以簡化調節工作,另外,磁條繞卷后的外表面是需要與內鐵套內壁上的膠水進行膠粘的,所以磁條表面的粉灰容易使得膠粘效果下降,在磁條進入繞卷空間之前先在輔助通道由毛刷對磁條表面進行清潔,提高后期的膠粘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送料平臺上設置有驅動毛刷朝向或者背離缺口運動的氣缸。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升降平臺的邊角處設置有導柱,所述導柱貫穿升降平臺,所述導柱上均套設有彈簧,所述升降平臺與彈簧相抵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成型桿在前期運動過程中可以保持較為快速的運動,在成型桿將磁條帶入風輪內部時,需要降速進入,所以采用彈簧對于升降平臺提供反作用力可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采用導桿也提高了升降平臺的運動的平穩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送料平臺上設置有透明平臺,所述透明平臺與送料平臺之間間隔設置且該間隔大小與磁條長度相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磁條在長度方向上卡嵌于送料平臺與透明平臺之間,即磁條張緊于送料平臺與透明平臺之間,在通過輸送皮帶進行輸送的話,可以保持磁條保持該種狀態而不會傾倒,提高了在磁條進入位移通道之前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推料座于送料平臺兩側分別設置有一條導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附圖說明
圖1為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進料輸送機構與旋轉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二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A部結構放大圖;
圖5第三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第四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膨脹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下座結構示意圖;
圖9為上座結構示意圖;
圖10為背景技術附圖。
附圖標記:1、主架體;11、第三磁性件;2、進料輸送機構;21、輸送帶;22、分料組件;221、分料機架;222、截斷部;2221、截斷桿;23、抓取機械手;24、推動組件;241、推動塊;25、抓取組件;251、升降關節;252、旋轉關節;253、抓取關節;26、基座;27、夾爪單元;271、嵌入部;272、端塊;273、擠壓部;274、卡合部;275、夾緊部;276、倒角面;28、下座;281、導向槽;29、上座;291、凹槽;3、旋轉轉盤;31、初始工位;32、上膠工位;33、進磁工位;34、末尾工位;4、上膠組件;41、注射座體;42、注射器;5、卷磁組件;51、送料組件;52、透明平臺;53、送料平臺;54、阻隔件;55、位移通道;56、推料組件;561、推料座;562、推料刀;57、輔助臺;571、輔助通道;58、毛刷;59、繞卷臺;591、繞卷空間;592、水平直槽;593、彈簧;594、成型桿;595、升降平臺;596、導柱;61、大端部;62、小端部;63、桿部;64、端頭;65、容置座;66、容置腔;67、透氣孔;68、工位座體;69、抵頂件;7、驅動組件;71、運動件;72、連接件;73、轉動盤;74、電機;8、輔助定位組件;81、壓桿;9、氣缸;91、位移臺;92、翻轉基座;93、直線機械手;94、透孔;95、擠壓件;10、膨脹組件;101、硅膠膜;102、膨脹基座;103、氣泵;104、空腔;a1、上殼體;a2、風輪;a3、軸心座;a4、內鐵套;a5、磁條;a6、下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散熱風機內置磁條a5安裝設備,包括有主架體1、用于輸送風機殼體的進料輸送機構2以及旋轉轉盤3,所述旋轉轉盤3的軸心轉動連接于主架體1上,所述進料輸送機構2包括輸送帶21以及用于將輸送帶21上的風輪a2移動至旋轉轉盤3上的抓取機械手23,所述旋轉轉盤3上設置有四個工位,分別定義為與進料輸送機構2相對應的初始工位31、上膠工位32、進磁工位33以及末尾工位34,四個工位按照上述順序依次均勻分布于旋轉轉盤3上,對應于上膠工位32的位置處設置有用于給內鐵套a4表面上膠的上膠組件4,對應于進磁工位33處設置有卷磁組件5,對應于末尾工位34設置有出料輸送機構,所述末尾工位34與出料輸送機構之間設置有翻轉機械手。
所述輸送帶21與抓取機械手23之間設置有分料組件22,所述分料組件22包括有分料機架221以及設置于分料機架221上的兩個獨立控制的截斷部222,兩個截斷部222沿輸送帶21輸送方向間隔設置,兩個截斷部222之間的距離與風輪a2的最大直徑相適配,兩個所述截斷部222設置有獨立控制其運動的氣缸9,所述氣缸9驅動截斷部222截斷風輪a2運動的路徑,所述截斷部222包括有截斷座以及設置于截斷座上的兩根截斷桿2221,兩個截斷桿2221之間沿輸送帶21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所述兩個截斷桿2221之間的距離小于風輪a2的最大直徑,所述截斷座定位于氣缸9上且所述氣缸9控制截斷座朝向或者背離輸送帶21的方向運動,所述氣缸9的最大行程位置時,所述的截斷桿2221與輸送帶21之間的距離大于風輪a2的高度,以保證風輪a2可以順利的通過。
所述輸送帶21的末端處設置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與截斷部222之間均存在有一個風輪a2,所述抓取機械手23位于限位件與截斷部222之間,所述抓取機械手23包括有基座26以及驅動基座26朝向旋轉轉盤3方向運動的氣缸9,所述基座26上依次設置還有抓取組件25以及推動組件24,所述抓取組件25包括有升降關節251以及抓取關節253,所述抓取組件25包括上座29、下座28以及定位于下座28上的三根夾爪單元27,所述下座28上沿徑向方向設置有三條獨立的導向槽281,所述導向槽281貫穿下座28,所述上座29與下座28貼合一側端面設置有三條獨立的呈阿基米德螺線的凹槽291,三根所述夾爪單元27包括有嵌入部271以及夾緊部275,所述嵌入部271與導向槽281相配合且可以沿導向槽281設置的方向位移,所述的嵌入部271背向夾緊部275一側端面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嵌設于凹槽291內,所述夾緊部275包括有呈L型設置的擠壓部273和卡合部274,所述擠壓部273朝向輸送帶21的方向豎直設置,所述卡合部274平行于輸送帶21的方向設置,所述卡合部274相對于與擠壓部273連接的另一側端部朝向擠壓部273一側設置有呈鉤狀的端塊272,所述擠壓部273與風輪a2抵接一側端面設置有倒角面276,用于避免與風輪a2硬接觸導致對產品帶來的損傷。
所述上座29與升降關節251之間設置有驅動上座29獨立轉動的旋轉關節252,旋轉關節252為市面上常見的旋轉結構,通過旋轉電機74控制相應的連接盤轉動,此處不再贅述,所述的升降關節251也使用氣缸9的方式,氣缸9與旋轉關節252連接,帶動旋轉關節252運動,從而驅動抓取關節253整體運動。
所述推動組件24包括有推動塊241以及驅動推動塊241升降的氣缸9,所述推動塊241朝向輸送帶21一側端面設置有內凹區,所述內凹區的直徑略大于風輪a2軸心座a3的外徑,所述推動塊241采用橡膠等彈性材料制作,當氣缸9推動推動塊241下移時,所述內凹區罩設于軸心座a3上并給風輪a2施加軸向的擠壓力,所述的推動組件24與抓取組件25之間的間隔與初始工位31與輸送帶21之間的間隔相同。
由于所述旋轉轉盤3會周向旋轉,所以對于初始工位31、上膠工位32、進磁工位33以及末尾工位34的名稱是按照旋轉轉盤3處于靜態時相應該工位所需要實現的功能進行定義的,其實旋轉轉盤3上的初始工位31、上膠工位32、進磁工位33以及末尾工位34的四個工位結構是相同,所述旋轉轉盤3上每隔90度設置有一個通孔,在該通孔內設置有工位座體68,所述工位座體68的縱截面呈T型設置,所述工位座體68包括有直徑較大的大端部61以及直徑較小的小端部62,所述小端部62的外徑與通孔的直徑相同,所述小端部62穿過通孔且所述大端部61抵接于旋轉轉盤3,所述大端部61通過螺栓定位于旋轉轉盤3上,所述小端部62上設置有多個透氣孔67,所述透氣孔67沿小端部62的徑向方向貫穿小端部62,所述工位座體68的軸心處設置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內穿設有抵頂件69,所述抵頂件69包括有桿部63和端頭64,所述桿部63的直徑與貫穿孔相同,所述端頭64位于旋轉轉盤3的下方且端頭64處設置有第一磁性件,桿部63的另一端穿過貫穿孔,所述桿部63的該側端部設置有容置座65,所述容置座65上設置有與風輪a2適配的容置腔66,所述容置腔66與風輪a2之間是間隙配合的,保證對于風輪a2的充分定位,所述主架體1上對應于初始工位31以及末尾工位34處設置有用于推動抵頂件69軸向運動的氣缸9,由于風輪a2與容置腔66之間的配合是間隙配合,兩者之間配合較為緊密,所以必須要通過擠壓力才能使得風輪a2可以放置于容置腔66內,考慮對應于初始工位31以及末尾工位34處分別為抓取機械手23和翻轉機械手,所以針對初始工位31下氣缸9的推動可以保證抓取機械手23可以將風輪a2擠壓于容置腔66內,而對應于翻轉機械手時,氣缸9的回位可以讓翻轉機械手將該風輪a2帶離容置腔66。
所述上膠組件4用于對內鐵套a4的表面進行上膠水的工作,所述上膠組件4包括有注射座體41、帶有膠水的注射器42以及控制注射器42朝向或者背離上膠工位32運動的氣缸9,所述注射器42采用對注射器42內部通入空氣進行加壓實現膠水從注射器42端部外溢的原理,所述注射座體41與主架體1之間通過設置導向桿進行連接,所述注射座體41夾持于導向桿上且所述注射座體41可以周向旋轉以達到控制注射器42的角度,控制注射器42的角度來達到調節注射器42與上膠工位32之間的位置關系。
所述主架體1上對應于上膠工位32上設置有驅動組件7,所述驅動組件7包括有運動件71以及驅動運動件71朝向旋轉轉盤3運動的氣缸9,所述運動件71包括有兩個呈L型設置的連接件72拼接而成且所述運動件71整體呈Z型設置,所述氣缸9連接于運動件71的Z型的上端面,所述運動件71的Z型的下端面有轉動盤73,所述轉動盤73轉動連接于運動件71上且所述運動件71上設置有驅動轉動盤73旋轉的電機74,所述轉動盤73與上膠工位32位置相對應且所述轉動盤73上設置有與第一磁性件磁性相吸的第二磁性件,所述氣缸9驅動運動件71上移至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貼合相吸,以實現驅動抵頂件69轉動。
另外,所述主架體1上還設置有輔助定位組件8,所述輔助定位組件8包括有壓桿81以及驅動壓桿81運動的氣缸9,所述壓桿81對應于風輪a2的軸心位置,在電機74驅動抵頂件69轉動之前,所述氣缸9帶動壓桿81擠壓于風輪a2的軸心座a3,對于風輪a2進行軸向的限位。
所述卷磁組件5包括有送料組件51、推料組件56以及繞卷組件,所述送料組件51包括有送料平臺53以及設置于送料平臺53上的傳輸皮帶,所述送料平臺53正上方設置有透明平臺52,所述透明平臺52與送料平臺53臺面之間間隔設置,所述磁條a5位于透明平臺52與送料平臺53之間的間隙內時,所述磁條a5在長度方向上張緊于透明平臺52與送料平臺53之間,所述送料平臺53于一側端部設置有阻隔件54,所述阻隔件54與送料平臺53之間形成有一距離略大于磁條a5厚度的位移通道55,所述的推料組件56對應于位移通道55的位置設置,所述推料組件56包括有推料座561、位于推料座561上的推料刀562以及用于驅動推料刀562沿位移通道55運動的氣缸9,所述推料刀562以及繞卷組件分別位于送料組件51的兩側,所述送料平臺53的側壁上還設置有輔助臺57,所述輔助臺57設置有輔助通道571,所述輔助通道571與位移通道55位于同一直線,所述輔助通道571位于繞卷組件與送料組件51之間,所述輔助臺57上設置有一與輔助通道571聯通的缺口,對應于缺口處設置有毛刷58以及驅動毛刷58運動的氣缸9,所述繞卷組件包括有升降平臺595以及定位于主架體1上的支撐臺,所述支撐臺位于升降平臺595下方,所述升降平臺595與主架體1之間設置有四根導柱596,四根所述導柱596貫穿升降平臺595且四根所述導柱596上均套設有彈簧593,所述升降平臺595相對于支撐臺的另一側端面上設置有驅動升降平臺595升降的氣缸9,所述支撐臺的軸心處均設置有軸向貫穿支撐臺的通槽,所述升降平臺595上設置有用于與通槽配合的成型桿594,所述成型桿594與通槽之間形成間隔等于磁條a5厚度的繞卷空間591,所述支撐臺上設置有與繞卷空間591聯通的水平直槽592,處于靜止狀態下時要需要保證水平直槽592、輔助通道571以及位移通道55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當所述升降平臺595下移時,所述成型桿594貫穿通槽將繞卷完成的磁條a5送入位于進磁工位33上的風輪a2內,使得磁條a5與內鐵套a4表面粘合。
所述主架體1上對應于進磁工位33處設置有螺紋連接于主架體1上的第三磁性件11,所述第三磁性件11與第一磁性件保持磁性相斥的關系,所述第三磁性件11通過螺紋調節第三磁性件11與第一磁性件之間的距離,以調節兩者之間的相斥力,從而達到調節風輪a2與支撐臺之間的距離。
所述翻轉機械手包括有翻轉基座92以及與抓取機械手23結構相同的抓取關節253,所述抓取關節253轉動連接于翻轉基座92上且所述抓取關節253可以180度翻轉,所述末尾工位34處還設置有二次壓入組件,所述二次壓入組件包括有帶動風輪a2直線運動的位移臺91、用于將翻轉機械手上的風輪a2位移至位移臺91上的直線機械手93以及用于二次壓入的膨脹組件10,所述直線機械手93包括有與抓取機械手23相同的抓取關節253以及驅動抓取關節253朝向位移臺91運動的氣缸9,所述位移臺91上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傳輸皮帶來帶動風輪a2位移,所述傳輸皮帶的結構與卷磁組件5上的傳輸皮帶結構相同,所述位移臺91上在兩條傳輸皮帶之間貫穿位移臺91的透孔94,所述膨脹組件10嵌設于透孔94內,所述透孔94的直徑小于風輪a2的最大直徑,所述透孔94的直徑與內鐵套a4的直徑相配合,所述膨脹組件10包括有膨脹基座102,所述膨脹基座102上設置有空腔104以及用于封閉空腔104的硅膠膜101,所述膨脹基座102上設置有用于給空腔104內部充氣的氣泵103,所述位移臺91上對應于膨脹組件10的位置處設置有擠壓件95,所述擠壓件95從上方將風輪a2壓緊于位移臺91上,當所述風輪a2運動至膨脹組件10上方時,所述擠壓件95從上方將風輪a2壓緊于位移臺91上,此時氣泵103充氣使得硅膠膜101形變,硅膠膜101進入風輪a2的軸心座a3內部擠壓磁條a5,一方面使得磁條a5進一步的沿軸心座a3的軸向方向位移,同時使得磁條a5與內鐵套a4之間貼合的更為緊密。
對于該在散熱風機內置磁條a5安裝設備具體的動態工作原理如下述:輸送帶21上依次放置多個不帶有磁鐵的風輪a2,風輪a2隨著輸送帶21運動至分料組件22,分料組件22用于保證僅有一個風輪a2通過分料組件22,兩個截斷部222分時打開通道,其中一個截斷部222處于打開狀態時,另一個截斷部222處于截斷狀態,當靠近限位件一側的截斷部222打開,則位于兩個截斷部222之間的風輪a2通過輸送帶21運動至限位件處,而此時兩個截斷部222之間處于放空狀態,接下去即可打開遠離限位件一側的截斷部222,而靠接限位件的截斷部222截斷,這樣可以實現一個風輪a2進入兩個截斷部222之間,由于截斷部222通過兩根截斷桿2221實現了截斷,所以風輪a2可以運動至與其中一個截斷部222抵觸之后,另一個截斷部222再進行截斷,這樣子設置就不需要高精度的控制兩個截斷部222之間運動的時差,方便了后期的運行和調試。
在一個風輪a2抵觸限位件時,抓取組件25與位于輸送帶21上的風輪a2相對應,此時三個夾爪單元27處于鎖合狀態,升降關節251帶動三個夾爪單元27伸入風輪a2軸心座a3的安裝部,然后旋轉關節252控制上座29旋轉,由于上座29上設置有呈阿基米德螺線設置的凹槽291,該凹槽291同時帶動三個定位塊沿凹槽291運動,相應的三個夾爪單元27沿導向槽281的方向逐漸展開抵緊于內鐵套a4,由于內鐵套a4的端部通常會有外翻邊,所以夾爪單元27包括有卡合部274,卡合部274的端部設置有鉤狀的端塊272,當擠壓部273與內鐵套a4貼合的時候,內鐵套a4的外翻邊與端塊272抵觸,端塊272對內鐵套a4作為一個支撐。
所述抓取機械手23抓取輸送帶21上的風輪a2至旋轉轉盤3上的容置腔66內,由于容置腔66與風輪a2之間為間隙配合,所以通過抓取組件25很難放置到位,所以在抓取組件25放置之后還會采用推動組件24進一步的將風輪a2壓實于容置腔66內,后旋轉轉盤3轉動,在移動至上膠工位32時,所述壓桿81下移至與風輪a2的軸心座a3相抵觸,驅動組件7先帶動第二磁性件朝向第一磁性件運動使其貼合,貼合之后電機74啟動,使得第二磁性件的旋轉傳遞至第一磁性件的旋轉,從而達到帶動容置座65的旋轉,在電機74啟動之后,注射器42在其氣缸9的驅動下同樣會位移至與內鐵套a4相貼合,在容置座65旋轉的過程中,對于內鐵套a4周向進行均勻布膠。
在完成上膠之后,旋轉轉盤3繼續轉動至進磁工位33,卷磁組件5包括有送料組件51,輸送皮帶帶動磁條a5位移至與阻隔件54時,磁條a5與位移通道55、輔助通道571以及水平直槽592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此時推料刀562將磁條a5推入水平直槽592內,此時磁條a5會沿成型桿594的外圓周繞卷,后升降平臺595下移使得成型桿594帶動完成繞卷的磁條a5貫穿支撐臺進入到進磁工位33上的風輪a2內,完成磁條a5的裝配。
在完成初步的上磁之后,旋轉轉盤3旋轉至末尾工位34,翻轉機械手夾持住風輪a2之后使得風輪a2旋轉180度,通過直線機械手93帶動風輪a2進入到位移臺91上,位移臺91帶動風輪a2沿位移臺91運動至膨脹組件10,位移至膨脹組件10之后,擠壓件95從上方給予風輪a2軸向壓力,而氣泵103對膨脹基座102內部的空腔104進行充氣使得硅膠膜101變形,硅膠膜101變形的同時對于磁條a5進行二次擠壓定位,進一步保證了磁條a5與風輪a2軸心座a3的配合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