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襯套生產,特別是涉及一種雙缸整形機。
背景技術:
1、襯套是用于機械部件外,以達到密封、磨損保護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襯墊作用的環套。在閥門應用領域,襯套在閥蓋之內,一般使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石墨等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銅制的襯套一般由矩形片狀的銅制坯料卷圓加工而成,襯套經過沖壓卷圓成型后,需要借助整形機對襯套內圓進行整形,提高襯套的圓柱度精度。整形過程中,襯套固定于整形模具中,整形機的整形軸沿著襯套的軸線作往復運動,整形軸插接至襯套中,整形軸的外周面抵接于襯套的內周面,在整形軸的脹緊作用下,襯套的外周面抵接于整形模具,從而完成對襯套的整形過程。
2、現有的整形機在完成襯套整形后,需要解除襯套的固定,更換新的襯套并對新的襯套進行固定,隨后才能進行下一次整形作業,兩次整形的時間間隔較長,如此會導致工作效率較為低下,需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雙缸整形機。
2、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3、一種雙缸整形機,包括支撐機構,還包括用于對工件進行整形的整形機構,整形機構固定在支撐機構上方;
4、整形機構包括固定架,第一電機安裝在固定架側面,螺紋桿安裝在第一電機輸出端,移動座安裝在螺紋桿外側,立板固定在移動座上方,氣缸固定在立板上,整形軸固定在氣缸伸縮端,固定組件安裝在固定架上方,固定組件包括放置臺,工件安裝在放置臺上,彈簧安裝在放置臺上方,伸縮桿設置在彈簧內側,升降板固定在伸縮桿上方,連接桿固定在升降板上,擠壓座固定在連接桿下方,彎桿安裝在放置臺后部,固定殼安裝在彎桿遠離放置臺的一端,第二電機安裝在固定殼內部,轉軸固定在第二電機輸出端,轉動桿固定在轉軸前部。
5、優選的,支撐機構包括底板,底塊固定在底板下方。
6、優選的,整形機構上安裝有緩沖機構,緩沖機構包括螺紋塊,安裝盤固定在螺紋塊上方,緩沖墊固定在安裝盤上方。
7、優選的,底塊與底板焊接,底塊的材質為不銹鋼。
8、優選的,第一電機與固定架通過螺栓連接,擠壓座與連接桿焊接。
9、優選的,緩沖墊與安裝盤粘接,緩沖墊的材質為橡膠。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通過設置整形機構,使用裝置時,將兩個工件放置在放置臺上,啟動裝置運行,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開始正轉,第二電機通過轉軸帶動轉動桿順時針轉動,轉動桿順時針轉動對右側升降板進行擠壓,右側升降板在壓力的作用下下降,右側升降板通過右側連接桿帶動右側擠壓座下降,右側彈簧和右側伸縮桿被壓縮,右側擠壓座下降對右側工件進行固定,第一電機運行帶動螺紋桿正轉,螺紋桿正轉帶動移動座向右移動,整形軸隨之向右移動,整形軸與右側工件對應時第一電機停止運行,隨后氣缸運行帶動整形軸移動,整形軸移動插入右側工件,兩個整形軸共同協作對右側工件進行整形,右側工件整形完成后氣缸運行帶動整形軸恢復原位,接著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反轉,轉動桿逆時針轉動使得左側工件被固定,移動座向左移動使得整形軸與左側工件對應,隨后氣缸驅動整形軸移動對左側工件進行整形,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對右側完成整形的工件進行更換,采用上述方式能夠縮短兩次整形的時間間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1.一種雙缸整形機,包括支撐機構(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對工件(209)進行整形的整形機構(2),所述整形機構(2)固定在所述支撐機構(1)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包括底板(101),底塊(102)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缸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機構(2)上安裝有緩沖機構(3),所述緩沖機構(3)包括螺紋塊(301),安裝盤(302)固定在所述螺紋塊(301)上方,緩沖墊(303)固定在所述安裝盤(302)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缸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塊(102)與所述底板(101)焊接,所述底塊(102)的材質為不銹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缸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202)與所述固定架(201)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擠壓座(214)與所述連接桿(213)焊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缸整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墊(303)與所述安裝盤(302)粘接,所述緩沖墊(303)的材質為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