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彈簧澆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震壓實機器造型澆注系統(tǒng)的新型彈簧澆口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器造型中,砂型上的澆注系統(tǒng)并不像手工造型那樣用手工工具做出來,一般是把橫澆道和內澆道放在型板上,直澆道則需要看搗砂的方法而決定其結構。當搗砂采用震壓實的辦法時,均采用倒喇叭形的直澆棒,而砂型的澆口的加工方法一種是在壓實后用人工挖,另一種辦法就是在壓頭第一次壓實砂型后再埋入一個模型,再壓實以后取出模型即可形成澆口漏斗。但是這樣做具有以下弊端1,工序繁瑣、費工、費時、費力。2、澆口漏斗與直澆棒聯(lián)結處的砂子比較松散,圓角過渡不光滑,容易沖砂造而成夾砂等鑄造缺陷。3、倒喇叭形 直澆棒,擋渣效果不好,空氣很容易進入鐵水而被帶進型腔,從而造成夾渣或氣孔等鑄造缺陷。4、倒喇叭型直澆道笨重,浪費鐵水。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機器造型過程中,砂型的澆口制造費時費力以及直澆道形狀不合適而導致的浪費鐵水等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新型彈簧澆口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新型彈簧澆口裝置,包括直澆道,直澆道的下端為倒臺體形,在直澆道的下底面設有套口,在直澆道的上方卡套有澆口漏斗,澆口漏斗和直澆道之間設有彈簧。
當機器造型的時候,將直澆道插接在型板的插銷上。在壓頭將砂子下壓時, 澆口漏斗也沿著直澆道下移,當砂子被壓實解除壓力后,澆口漏斗在彈簧的作 用力下上彈,然后一拔即可取出,十分方便。
與現(xiàn)有手工制造澆口的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序簡單,省工 省時;砂型壓實效果好,而且圓角處過渡圓滑,有效避免了沖砂造成鑄件夾砂 的缺陷;變以往的倒喇叭形直澆道為封閉式直澆道,不僅擋渣效果好,而且不 容易產生氣孔;重量輕,鐵水利用率高,降低了成本,根據直澆道高度不同, 單個直澆道可節(jié)約鐵水1-3公斤。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型板結合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l(wèi)-澆口漏斗,2-彈簧,3-直澆道,4-套口, 5-插銷,6-型板,7-橫澆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意, 一種新型彈簧澆口裝置,包括直澆道3,直澆道3的下端 為倒臺體形,在直澆道3的下底面設有套口4,在直澆道3的上方卡套有澆口 漏斗l,澆口漏斗l和直澆道3之間設有彈簧2。
直澆道3通過套口 4插接在型板6上固定的插銷5上。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彈簧澆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澆道(3),直澆道(3)的下端為倒臺體形,在直澆道(3)的下底面設有套口(4),在直澆道(3)的上方卡套有澆口漏斗(1),澆口漏斗(1)和直澆道(3)之間設有彈簧(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震壓實機器造型澆注系統(tǒng)的新型彈簧澆口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機器造型過程中砂型的澆口制造費時費力以及直澆道形狀不合適而導致的浪費鐵水等問題。包括直澆道,直澆道的下端為倒臺體形,在直澆道的下底面設有套口,在直澆道的上方卡套有澆口漏斗,澆口漏斗和直澆道之間設有彈簧。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序簡單,省工省時;砂型壓實效果好。
文檔編號B22C9/08GK201179546SQ20082007669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31日
發(fā)明者申明堂 申請人:申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