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珩磨頭,具體涉及一種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
背景技術:
目前,珩磨普遍采用的一次進給珩磨頭,采用這種珩磨頭只能在一次進給過程中實現砂 條一次漲縮,因此,通常在發動機氣缸套等一些表面加工質量要求較高的場合,均采用兩道 珩磨工序來實現,現行的粗珩磨,主要用于去除加工余量,修整圓柱度以及拉網,之后再安 排一道精珩磨,主要用于拋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去除粗銜磨表面尖角。但這樣的工序方案 缺點較多 一是工效低,設備占地面積大;二是由于兩臺珩磨設備的性能、磨削參數存在差 異以及裝夾狀況改變,無法保證珩磨網紋的切削參數一致,易造成網紋紊亂;三是這種絎磨 頭無法實現珩磨過程中實時掌握加工尺寸,只能通過操作人員的操作經驗與技能,絎磨質量 嚴重受到人為因素制約,內孔尺寸網紋質量不穩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銜磨頭,采用分體結構,雙進給 實時檢測,在桁磨過程中不停機實現粗精絎磨兩次進給,同時根據氣動滴量的原理,在銜磨 頭本體上設置了氣動檢測頭,從而實現銜磨過程的實時檢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將珩磨頭本體上的砂條磨槽分別設置成粗、精磨兩組, 且粗精磨砂條磨槽兩兩相隔,控制砂條漲縮的砂條座斜面在軸向位置上粗精磨兩兩錯對,再 將珩磨頭錐芯采用分體式結構,分別與粗精磨斜面相配。珩磨頭動作通過銜磨頭主軸內進給 袖缸的復合頂桿連接,其中粗磨與外桿連接,精磨與內桿連接,通過油缸控制復合頂桿,實 現銜磨雙進給;在珩磨頭本體上設置護板,護板采用硬質合金銲接,在本體中部設置氣動設 置氣動測量頭噴嘴,由絎磨頸部通過軸向細長孔與之貫穿,上接氣動濺量氣路,通過噴嘴與 工件壁間的間隙變化,實現實時精確測量。
本實用新型筒類零件內,進給珩磨頭包括連接頭、本體、砂條油簧、精磨砂條座、粗 磨錐芯、組合彈簧、倒向底板、粗磨錐芯、粗磨砂條座、粗磨錐芯連接桿、精磨錐芯平鍵、 精磨頂桿、粗磨頂桿、氣動量儀噴嘴、護板槽,在粗磨錐芯連接桿上安裝粗磨下錐芯和粗磨 錐芯及精磨錐芯平鍵并放置本體的孔中,在本體的上端安裝連接頭,將組合彈簧安裝在本體 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在本體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和粗磨砂條座并安裝砂條
3油簧固定精磨砂條座與粗磨砂條座。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在粗磨錐芯連接桿上安裝粗磨下錐芯和粗 磨錐芯及精磨錐芯與精磨錐芯平鍵并放置本體的孔中》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在本體的上端安裝連接頭。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將組合彈簧安裝在本體的下端內并安裝倒 向底板。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絎磨頭中,在本體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和 粗磨砂條座并安裝砂條油簧固定精磨砂條座與粗磨砂條座。
工作時,機床油缸壓縮粗磨頂桿,使粗磨砂條座漲開,進行粗磨;粗磨終了時,控制電 器換向,精磨頂桿工作,粗磨頂桿收縮,進行精磨工序。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時測量控制尺寸精度,產品質量得以保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l.連接頭,2.本體,3.砂條油簧,4.精磨砂條座,5.粗磨錐芯,6.組合彈簧, 7.倒向底板,8.粗磨下錐芯,9.粗磨砂條座,10.粗磨錐芯連接桿,11.精磨錐芯平 鍵,12.精磨頂桿,13.粗磨頂桿,14.氣動量儀噴嘴,15.護板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中所示,該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包括連接頭1,本體2,砂條油簧3,精磨 砂條座4,粗磨錐芯5,組合彈簧6,倒向底板7,粗磨下錐芯8,粗磨砂條座9,粗磨錐 芯連接桿10,精磨錐芯平鍵11,精磨頂桿12,粗磨頂桿13,氣動量儀噴嘴14,護板槽15, 在粗磨錐芯連接桿10上安裝粗磨下錐芯8和粗磨錐芯5及精磨錐芯平鍵11并放置本體2的 孔中,在本體2的上端安裝連接頭1,將組合彈簧6安裝在本體2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 7,在本體2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4和粗磨砂條座9并安裝砂條油簧3固定精磨 砂條座4與粗磨砂條座9。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在粗磨錐芯連接桿10上安裝粗磨下錐芯8 和粗磨錐芯5及精磨錐芯平鍵11并放置本體2的孔中。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銜磨頭中,在本體2的上端安裝連接頭1。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將組合彈簧6安裝在本體2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7。
本實用新型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中,在本體2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 4和粗磨砂條座9并安裝砂條油簧3固定精磨砂條座4與粗磨砂條座9。
工作時,機床油缸壓縮粗磨頂桿,使粗磨砂條座9漲開,進行粗磨;粗磨終了時,控制 電器換向,精磨頂桿12工作,粗磨頂桿13收縮,進行精磨工序。
權利要求1. 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其特征在于該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包括連接頭(1),本體(2),砂條油簧(3),精磨砂條座(4),粗磨錐芯(5),組合彈簧(6),倒向底板(7),粗磨下錐芯(8),粗磨砂條座(9),粗磨錐芯連接桿(10),精磨錐芯平鍵(11),精磨頂桿(12),粗磨頂桿(13),氣動量儀噴嘴(14),護板槽(15),在粗磨錐芯連接桿(10)上安裝粗磨下錐芯(8)和粗磨錐芯(5)及精磨錐芯平鍵(11)并放置本體(2)的孔中,在本體(2)的上端安裝連接頭(1),將組合彈簧(6)安裝在本體(2)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7),在本體(2)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4)和粗磨砂條座(9)并安裝砂條油簧(3)固定精磨砂條座(4)與粗磨砂條座(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桁磨頭,其特征在于在粗磨錐芯連 接桿(10)上安裝粗磨下錐芯(8)和粗磨錐芯(5)及精磨錐芯平鍵(11)并放置本體(2) 的孔中。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絎磨頭,其特征在于在本體(2)的 上端安裝連接頭(1)。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銜磨頭,其特征在于將組合彈簧(6) 安裝在本體(2)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7)。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銜磨頭,其特征在于在本體(2)砂 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4)和粗磨砂條座(9)并安裝砂條油簧(3)固定精磨砂 條座(4)與粗磨砂條座(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該筒類零件內孔雙進給珩磨頭包括連接頭(1),本體(2),砂條油簧(3),精磨砂條座(4),粗磨錐芯(5),組合彈簧(6),倒向底板(7),粗磨下錐芯(8),粗磨砂條座(9),粗磨錐芯連接桿(10),精磨錐芯平鍵(11),精磨頂桿(12),粗磨頂桿(13),氣動量儀噴嘴(14),護板槽(15),在粗磨錐芯連接桿(10)上安裝粗磨下錐芯(8)和粗磨錐芯(5)及精磨錐芯平鍵(11)并放置本體(2)的孔中,在本體(2)的上端安裝連接頭(1),將組合彈簧(6)安裝在本體(2)的下端內并安裝倒向底板(7),在本體(2)砂條座槽中分別安裝精磨砂條座(4)和粗磨砂條座(9)并安裝砂條油簧(3)固定精磨砂條座(4)與粗磨砂條座(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時測量控制尺寸精度,產品質量得以保證。
文檔編號B24B33/00GK201261161SQ200820161498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5日
發明者韋星野 申請人:韋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