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鍍膜件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鍍膜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鎂合金和鋁合金具有質量輕、減震性好、散熱性能好、電磁屏蔽性等多方面優點,目前已在3C產品、汽車工業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由于耐腐蝕效果不佳,限制了鎂合金和鋁合金的進一步廣泛應用,尤其是鎂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稀松多孔,在潮濕的空氣或水溶液中會遭受嚴重的電化學腐蝕。目前,防護鎂/鋁合金腐蝕最有 效、最簡便的方法是對其進行表面涂層處理,但鎂合金的表面處理通常都是復雜的多層涂層工藝,存在污染大、良率低等問題。PVD技術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鍍膜技術。PVD涂層種類豐富,結構設計性強。但對于電極電位低的基材,如鎂合金、鋁合金等,本身易與PVD涂層分別構成電偶腐蝕的陰極和陽極,從而使基材發生電偶腐蝕;且PVD涂層通常存在孔隙、針孔等缺陷,將進一步加速基材的腐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高耐腐蝕的鍍膜件。另外,還有必要提供一種上述鍍膜件的制備方法。—種鍍膜件,其包括基材及形成于基材表面的防腐蝕層,該基材的材質為鎂合金或鋁合金,該防腐蝕層為含有鐵、鉻、硼及非金屬元素M的合金層,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防腐蝕層中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8%_72%,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_12%,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14%,M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14%。一種鍍膜件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基材,該基材的材質為鎂合金或鋁合金;
在該基材的表面形成防腐蝕層,該防腐蝕層為含有鐵、鉻、硼及非金屬元素M的合金層,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防腐蝕層中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8%-72%,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12%,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14%,M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14%。本發明鍍膜件在基材表面濺鍍防腐蝕層,當所述鍍膜件處于腐蝕介質中時,由于電極電位不同,所述防腐蝕層與所述基材分別構成電偶腐蝕的陽極和陰極,作為陽極的防腐蝕層表面能快速形成一氧化物鈍化層,該鈍化層的形成阻止了基材的進一步電偶腐蝕,從而提高了鍍膜件的耐腐蝕性能。
圖I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鍍膜件的剖視 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真空鍍膜機的俯視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鍍膜件,其包括基材及形成于基材表面的防腐蝕層,該基材的材質為鎂合金或鋁合金,其特征在于該防腐蝕層為含有鐵、鉻、硼及非金屬元素M的合金層,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防腐蝕層中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8%-72%,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12%,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14%,M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14%。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鍍膜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蝕層的厚度為800 1200nm。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鍍膜件,其特征在于該鍍膜件還包括一形成于防腐蝕層表面的色彩層。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鍍膜件,其特征在于該色彩層為鈦、鉻、鋯金屬的碳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層。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鍍膜件,其特征在于該色彩層的厚度為400 600nm。
6.一種鍍膜件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基材,該基材的材質為鎂合金或鋁合金; 在該基材的表面形成防腐蝕層,該防腐蝕層為含有鐵、鉻、硼及非金屬元素M的合金層,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防腐蝕層中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8%-72%,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12%,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14%,M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14%。
7.如權利要求6所述鍍膜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防腐蝕層的方法為采用磁控濺射法,使用第一靶材,該第一靶材中含有鐵、鉻、硼及M,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且該第一祀材中鐵的質量百分含量為68%-72%,鉻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12%,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14%,M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14%,設置第一靶材的電源功率為5 IOkw,以氬氣為工作氣體,氬氣流量為150 300sccm,對基材施加偏壓為-50 -300V,鍍膜溫度為100 150°C,鍍膜時間為30 90min。
8.如權利要求6所述鍍膜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備方法還包括在防腐蝕層表面形成一色彩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鍍膜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色彩層的方法為采用磁控濺射法,使用第二靶材,該第二靶材為鈦靶、鉻靶或鋯靶,設置所述第二靶材的電源功率為5 8kw,以氮氣為工作氣體,氮氣流量為60 150SCCm,以氬氣為工作氣體,氬氣流量為150 300sccm,對基材施加偏壓為-50 -300V,鍍膜溫度為100 150°C,鍍膜時間為.20 40min。
全文摘要
一種鍍膜件,其包括基材及形成于基材表面的防腐蝕層,該基材的材質為鎂合金或鋁合金,該防腐蝕層為含有鐵、鉻、硼及非金屬元素M的合金層,其中M為磷、碳及硅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防腐蝕層提高了鍍膜件的耐腐蝕性能。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所述鍍膜件的制備方法。
文檔編號C23C14/06GK102899622SQ2011102154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明者蔣煥梧, 陳正士, 李聰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