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熱處理是改善金屬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徑之一。熱處理可以是機械零件加工制造過程中的一道中間工序例如改善鑄、鍛件毛坯的組織,改善零件的機加工性能等;也可以是使機械零件性能達到設計技術要求的最終熱加工工序例如調質、表面淬火等。因此,熱處理在機械零件的加工制造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箱式電阻爐是試驗和生產中廣泛應用的一種熱處理設備,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操作方便、爐溫控制均勻以及溫度控制準確等特點。但是,當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電阻爐中加熱時,由于電熱元件布置在工作室內,直接輻射在工件上而引起工件加熱不均勻,造成工件的組織性能不均勻和熱處理質量差等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工藝簡單易實現,操作方便,切實可行,經濟實用,熱處理零件的組織性能均勻,應用廣泛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本發明零件熱處理的方法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爐中加熱時,采用金屬材料將零件與爐加熱元件隔開,使零件在加熱均勻條件下進行熱處理。 本發明零件熱處理的方法還可以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金屬材料為鋼管,鋼管先放入爐內,使其與兩側的爐壁平行,將待處理尺寸較小的零件置于鋼管內。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金屬材料為L型鋼板,先放于爐內工件與兩側爐壁之間,L型鋼板將尺寸較大的零件與加熱元件隔開。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L型鋼板的厚度為2 — 12 mm。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加熱元件為電熱元件。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零件熱處理的方法由于采用了本發明全新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工藝簡單易實現,操作方便,切實可行,經濟實用,零件熱處理受熱均勻,應用廣泛等優點,能夠有效地改善和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實施例1
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爐中加熱時,采用金屬材料將零件與爐加熱元件隔開,使零件在加熱均勻條件下進行熱處理。對于尺寸較小的零件爐內先放入鋼管,使其與兩側的爐壁平行,將待處理零件置于鋼管內。如此,就避免了電熱元件直接輻射到工件上而引起的加熱不均勻。實施例2
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爐中加熱時,采用金屬材料將零件與爐加熱元件隔開,使零件在加熱均勻條件下進行熱處理。對于大尺寸的零件,于爐內工件與兩側爐壁之間分別放入厚度為3 8 mm的 “L”型鋼板,使其將電熱元件與工件隔開,以避免電熱元件直接輻射到工件上而引起的加熱不均勻。該實施例的操作方法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工藝簡單易實現,操作方便,零件熱處理受熱均勻,能夠有效地改善和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應用廣泛等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爐中加熱時,采用金屬材料將零件與爐加熱元件隔開,使零件在加熱均勻條件下進行熱處理。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金屬材料為鋼管,鋼管先放入爐內,使其與兩側的爐壁平行,將待處理尺寸較小的零件置于鋼管內。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金屬材料為L型鋼板,先放于爐內工件與兩側爐壁之間,L型鋼板將尺寸較大的零件與加熱元件隔開。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L型鋼板的厚度為2— 12 mm。
5.按照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加熱元件為電熱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技術領域。一種零件熱處理的方法,其特點是零件在以輻射傳熱為主的爐中加熱時,采用金屬材料將零件與爐加熱元件隔開,使零件在加熱均勻條件下進行熱處理。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易實現,設計科學合理,操作方便,切實可行,經濟實用,零件熱處理受熱均勻,質量性能優良,應用廣泛等優點,能夠有效改善金屬材料性能。
文檔編號C21D1/34GK102296161SQ20111027793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9日
發明者劉俊英, 張國勝, 蔣伯平 申請人: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