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精度內圓磨削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缸套內孔珩磨加工工藝,特別是缸套內孔高精度平臺珩磨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氣缸套是發動機的核心零件,但是傳統的珩磨加工工藝及工裝配置不能保證氣缸套內孔的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和表面質量,隨著社會對汽車排放要求的提高,不能滿足產品設計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平臺珩磨工藝,運用這樣珩磨工藝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要求,滿足發動機的排放、功率等要求。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法是采用外包珩磨夾具、特定的砂條和運用特殊的珩磨技術參數進行珩磨加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外包珩磨夾具、特定的砂條和運用特殊的珩磨技術參數氣缸套內孔的圓柱度誤差不大于0.0lmm,內孔對缸套上下腰帶的跳動提高,內孔的珩磨參數符合Rpk < 0.25微米、Rvk = 1.0-2.0微米、Rk = 0.4-1.2微米的要求。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是該珩磨工藝所用的夾具的結構圖。在圖中1.底座,2.下橡膠套,3.下襯套,4.隔圈,5.上橡膠套,6.上襯套,7.夾具體,8.壓蓋,9.缸套。
具體實施例方式該珩磨工藝所用夾具如圖所示,底座(I)和夾具體(7)可以用螺栓緊固連接,下橡膠套(2)和上橡膠套(5)分別裝在下襯套(3)和上襯套(6)上,同時有隔圈(4)及壓蓋(8)形成一個密閉的腔,缸套(9)放置于下橡膠套(2)和上橡膠套(5)內腔。珩磨采用粗珩磨和精珩磨,粗珩磨的功用是去除內孔的加工余量,消除前道工序的內孔的圓柱度誤差。粗磨的采用金剛石砂條,目數為180目,加工壓力為1.4Mpa。精珩磨采用雙進給珩磨頭,雙進給粗珩磨砂條為金剛石150目,壓力0.8-1.0Mpa,雙進給精珩磨采用碳化硅砂條,粒度是400目,珩磨壓力采用是0.5Mpa。批量生產時,珩磨用的砂條磨損是不容易控制的,但是砂條磨鈍后對磨削效率及內孔的珩磨網紋參數影響較大,為了保持珩磨效率及效果的一致性,要求珩磨加工是是間隙性的正轉和反轉。間隔缸套加工是正反轉交替加工,這樣,砂條的磨削效率高,同時珩磨內孔的平臺網紋參數穩定,可以穩定的保持內孔網紋Rpk < 0.25微米、Rvk = 1.0-2.0 微米、Rk = 0.4-1.2 微米。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精度內圓磨削加工工藝其特征:.1.精珩磨采用雙進給珩磨頭,雙進給粗珩磨砂條為金剛石150目,壓力0.8-1.0Mpa,雙進給精珩磨采用碳化硅砂條,粒度是400目,珩磨壓力采用是0.5Mpa。.2.間隔缸套加工是正反轉交替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精度內圓磨削加工工藝。本發明解決其技術的珩磨工藝所用夾具如圖所示,底座(1)和夾具體(7)可以用螺栓緊固連接,下橡膠套(2)和上橡膠套(5)分別裝在下襯套(3)和上襯套(6)上,同時有隔圈(4)及壓蓋(8)形成一個密閉的腔,缸套(9)放置于下橡膠套(2)和上橡膠套(5)內腔。珩磨采用粗珩磨和精珩磨,粗磨的采用金剛石砂條,目數為180目,加工壓力為1.4Mpa。精珩磨采用雙進給珩磨頭,雙進給粗珩磨砂條為金剛石150目,壓力0.8-1.0Mpa,雙進給精珩磨采用碳化硅砂條,粒度是400目,珩磨壓力采用是0.5Mpa。間隔缸套加工是正反轉交替加工,保持內孔網紋Rpk<0.25微米、Rvk=1.0-2.0微米、Rk=0.4-1.2微米。
文檔編號B24B33/02GK103100958SQ20111036451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2日
發明者賈維靜, 嚴方 申請人:賈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