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

文檔序號:3341149閱讀:4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爐煉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
背景技術
首鋼高爐的原燃料物理性能和化學成分經常發生波動;高爐設備老化,經常發生無計劃休風。高爐針對原燃料質量變化引起的爐內煤氣分布異常變化,爐內調節不及時、不準確、不到位,不能及時遏制爐況的惡化趨勢,多次導致嚴重的高爐爐況失常,經濟技術指標損失慘重。首鋼高爐逐步形成了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技術,使爐況恢復過程規范化、定量化。但高爐爐況失常的種類繁多、情況各異,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爐缸堆積、爐冷等爐況失常的表現及恢復不盡相同,因此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技術,利用爐況失常后對爐況的干預措施,實現爐況順行與風量恢復;爐況具備“順行、穩定、全風、爐溫”的操作標準后,利用裝料制度的及時調整,實現爐內礦批、焦炭負荷的恢復并進行強化冶煉,從而達到爐況的成功恢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規范高爐爐況失常的恢復階段及各項參數控制標準,為恢復過程的安全、高效提供保障。本發明包括爐況恢復過程四個階段順行恢復階段、風量恢復階段、礦批恢復階段及強化冶煉階段。(I)順行恢復階段①風量減至能夠達到爐況順行的水平,但不低于全風量的359Γ40%。②根據爐況失常的原因,若為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 8^3. O ;若為爐缸堆積,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 Γ2. 6 ;若為爐冷,焦炭負荷可進一步以循環焦的形式退至全焦負荷I. 8^2. 2。③礦批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Γ20%控制,但不小于正常礦批的50°/Γ55%。④若爐況失常為爐缸堆積或爐況失常大于10日,加入錳礦,錳礦用量按鐵水[Μη]%在O. 89Γ1. 0%控制。高爐配料中的爐渣校核堿度較正常生產低O. 03、. 05。(2)風量恢復階段①加風在出鐵見渣后,每次加風幅度8(Tl20mVmin、加風間隔30 40分鐘。②裝料制度調整確立煤氣疏導原則,煤氣形態從爐喉十字測溫溫度看,邊緣點溫度在250°C 350°C,中心點溫度在550°C 650°C,次中心點溫度在350°C 45(TC。③料速在5 7批,隨風量水平的上升,礦批隨之加重,礦批大小可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Γ20%控制。爐內進行全焦冶煉,焦炭負荷2. 6^3. 2。④爐溫控制在O. 89Γ1. 2%,渣鐵物理熱維持在1480°C 1500°C,爐渣校核堿度
I.0(Tl. 10。風量恢復至全風量的90°/Γ95%,爐內停加錳礦。(3)礦批恢復階段
①料速控制6. 5^7. 5批/小時,實現對加料間隙煤氣發展程度的控制。②礦批的加重幅度在It/批 3t/批,焦炭負荷的加重幅度在O. 2^0. 4,礦批與焦炭負荷加重后穩定16 24小時,觀察爐內煤氣分布的變化,并有針對性的調整裝料制度,維持煤氣分布的穩定,兼顧適當提高煤氣利用率。爐內風溫提高至1150°C 1250°C,煤比提高至100Kg/t 120Kg/t。鐵水[Si]含量控制在O. 5% 0. 8%,渣鐵物理熱控制在1500°C 1520°C。(4)強化冶煉階段礦批恢復至正常水平,焦炭負荷達到5. 0,爐況順行,料尺運動良好,渣鐵物理熱充沛,透氣性指數穩定,爐況維持16 24小時后,加重焦炭負荷至正常生產水平,爐內使用全風溫、全頂壓操作,鐵水[Si]含量控制在O. 39ΓΟ. 5%,渣鐵物理熱控制在1500°C 1520°C。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理論分析
爐況順行,爐內煤氣流與爐料實現穩定的逆流運動,是高爐正常冶煉的基礎,爐況失常后必須盡快恢復爐況順行,尤其在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失常爐況下,主動控制風量,至爐內料尺運動良好、爐況順行,避免爐況的進一步惡化,為爐況恢復奠定基礎。爐況恢復是在爐況順行的基礎上恢復高爐規定的風量、爐溫等操作指標,高爐達到正常生產的實際風速范圍,有利于實現爐缸徑向的活度、熱度均勻,緩解渣鐵滲透困難對爐況的影響。爐況恢復過程實際風速達到規定范圍才能繼續開風口,恢復過程避免長期慢風作業。爐內風量恢復必須以充足的爐溫、爐況的順行為前提,不顧實際爐況表現的強行加風易加劇爐況失常的程度。爐溫不僅僅是指鐵水[Si]含量,更重要的是渣鐵物理熱,充足的爐溫也是預防爐況恢復過程中其它意外惡性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爐料“撮堆式”的裝料制度使分布在爐喉徑向的爐料堆尖較高,爐料很難按預想只分布在爐喉中間環帶,而是滾動進入爐喉中心與邊緣環帶,且由于爐料滾動量的不確定性,爐喉中心與邊緣的礦焦比很難準確控制,受布料偏析、爐內氣流發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往往造成裝料制度調整后爐內煤氣分布方面不見效果甚至朝反方向演變的情況,所以說“撮堆式”裝料制度與“平鋪式”裝料制度相比,礦石“撮堆”使裝料制度對爐內煤氣分布控制的準確性、有效性方面較差。爐內實現“平鋪式”裝料制度的手段是多環布料,多環布料可以利用溜槽角度的改變,將爐料直接分布在爐喉徑向的任何位置上,任何單環布料所要達到的目的,多環布料都能達到,而且效果要比單環布料好。多環布料與單環布料的區別在于是否能夠直接將爐料分布在爐喉徑向,單環布料主要依靠爐料的溜動實現爐料在爐喉徑向的二次分配,但二次分配的可控性差,不利于爐內煤氣分布的有效調整,在爐況恢復期間,使用多環布料相對單環布料是有利的。爐況恢復過程,避免裝料制度“一退到底”,高爐“一退到底”的裝料制度往往對爐內煤氣分布控制的準確性、有效性方面較差,造成爐況恢復過程中難于按既有爐況恢復思路對爐內煤氣分布進行有效調整,延長爐況恢復的時間。裝料制度的“撮堆式”布料經常導致爐內煤氣分布的不穩定,在加料間隙爐內易產生氣流,從而使透氣性指數波動、料尺運動變差,為了削弱加料間隙爐內氣流的發展程度,采用相對較快的料速是一種調節手段,尤其體現在裝料制度調整的趨勢性不明顯時。爐況恢復過程不要刻意追求礦批的大小,在爐內裝料制度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維持適當的小礦批、保持適當的快料速是合適的。爐況恢復過程,焦炭負荷是適應爐況失常程度、實現爐況順行與風量恢復的變量,爐況恢復過程不要急于加重焦炭負荷,不要急于進入強化冶煉階段,避免爐況恢復過程的反復。
爐況恢復過程經常出現爐溫高、慢風多、渣皮脫落等現象,易造成渣鐵流動能力差、黏溝,爐前出鐵工作困難,爐內適當降低爐渣堿度,不刻意提高爐渣堿度、追求鐵水一級品率,提高渣鐵流動能力,以利于爐況恢復。爐況恢復過程風溫是確保爐況順行的重要調節手段,為確保爐況順行,高爐溫情況下降低風溫;透氣性指數波動,優先調整風溫;低爐溫情況下使用高風溫;調整爐況后,優先考慮提高風溫。對于高爐上部煤氣紊亂引起的爐況失常,使用相對高的頂壓是有利的,有利于穩定爐內的煤氣分布;對于爐況下部失常,需要使用相對低的頂壓,以保持相對高的實際風速,使風口前的熱量能夠沿爐缸徑向盡量向爐缸中心傳遞,爐缸徑向活度、熱度盡量均勻,否則黏稠的渣鐵在爐缸中心部位難于向下滲透。高爐爐況的實際表現是爐況恢復的前提,針對實際爐況分析其內在機理、探尋其產生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調整措施,對待恢復過程的高爐切不可把以前的操作經驗強加給高爐,而應把經驗融合在針對高爐爐況實際的治理措施中,片面的以經驗代替分析,只能惡化爐況,延長爐況恢復的時間。爐況恢復過程可借鑒煤氣利用率的變化定性 分析爐內煤氣分布存在的問題,若爐內煤氣利用率高、透氣性指數緊,則表明爐內上部的壓差相對較高;若爐內煤氣利用率低、透氣性指數緊,則表明爐內軟熔帶以下部位的壓差相對較高;若爐內煤氣利用率波動、透氣性指數與之對應性波動,則表明爐內上部煤氣分布不穩定;若爐內煤氣利用率基本穩定、透氣性指數波動,則表明爐內軟熔帶以下部位煤氣分布不穩定。爐況恢復過程通過調整爐內煤氣的分布與穩定,實現風量恢復的目的,合理的煤氣分布主要是爐內中心與邊緣的煤氣分配,穩定的煤氣分布包括爐內煤氣分布在空間與時間兩個方面的穩定,爐況恢復就是引導爐內煤氣的分布,實現爐況順行與風量恢復,實現爐內礦批、焦炭負荷的恢復并進行強化冶煉。爐況恢復是在爐況順行情況下實現全風作業,再采取高風溫、噴煤等優化措施,過早采取優化措施易延長爐況恢復的時間。風量恢復是爐況恢復的核心,根據爐況恢復的進程,將高爐爐況恢復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順行恢復階段、風量恢復階段、礦批恢復階段及強化冶煉階段,這四個階段作為爐況失常后的恢復過程,環環相扣、不可或缺,按部就班實現風量的恢復是爐況恢復的中心任務。(I)順行恢復階段無論是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上部爐況失常現象,還是爐缸堆積、爐冷等下部爐況失常現象,高爐普遍面臨著爐況順行變差、風量無法達到規定范圍的困境,因此恢復爐況順行成為爐況恢復的基礎。圍繞恢復爐況順行的任務,爐內需要及時停止高爐強化冶煉措施,將風量控制至能夠達到爐況順行目的的水平,實現爐內上部爐料與煤氣之間的穩定逆流運動,確保一定的爐缸熱度,為后續的爐況恢復奠定基礎。同時,順行恢復階段對礦批、焦炭負荷、裝料制度、洗爐料等進行調整,為風量恢復階段的風量恢復、熱度控制等做充足的準備。風量需要果斷減至能夠達到爐況順行的水平,切忌減風不果斷,煤氣流穩定不住,加劇爐況的惡化趨勢。但考慮后續爐況恢復的難度及爐前出鐵工作的要求,風量不低于全風量的359Γ40%。風量控制到位的標準是爐況順行得到恢復,料尺運動良好,透氣性指數在合理范圍,且穩定性良好。爐內控制風量的同時需要對礦批、焦炭負荷及裝料制度進行調整,以利于風量恢復階段爐內的風量恢復。根據爐況失常的原因,若為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 8^3. O ;若為爐缸堆積,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 Γ2. 6 ;若為爐冷,焦炭負荷可進一步以循環焦的形式退至全焦負荷I. 8^2. 2,之后根據爐溫水平,逐步縮小循環焦批量,提高焦炭負荷至2. 8^3. O0控制風量至爐況順行,隨風量水平的降低,爐內料速減慢,加料間隙煤氣的穩定性變差,易加劇爐況的不穩定性,因此隨風量水平減小,爐內隨之減輕礦批。但礦批的大小涉及到裝料制度等問題,因此應根據實際爐況表現確定礦批減輕的幅度,若裝料制度方面布料寬度較大,礦批可稍大;若布料寬度較小,礦批宜稍小,礦批大小可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9Γ20%控制,但考慮到礦批過小對裝料制度的影響,礦批不小于正常礦批的509^55%。風量控制到低水平后,頂壓按實際風量相應降低,若爐況失常為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上部失常現象,頂壓使用宜偏高;若爐況為爐缸堆積、爐冷等下部失常現象,頂壓使用宜偏低,頂壓使用水平取決于高爐保持爐內規定實際風速的需要。 風溫、煤粉的使用根據實際爐況表現,若爐溫充足、渣鐵物理熱充沛,降低風溫至750°C、00°C,停止噴吹煤粉;若爐溫偏低、渣鐵物理熱不足,適當使用高風溫,同時要持續噴煤,穩定煤比在正常水平,避免重負荷料下達至爐缸后,爐缸熱度大幅下降,使渣鐵滲透困難,破壞爐缸初始煤氣分布,進一步惡化爐況。若爐況失常為爐缸堆積或爐況失常時間較長,順行恢復階段爐內開始加入錳礦,錳礦用量按鐵水[Mn]%在O. 8% I. 0%控制。高爐配料中的爐渣校核堿度較正常生產低O. 03、. 05,防止鐵水高硅高堿度,造成爐內渣鐵滲透困難,并影響爐前出鐵工作。(2)風量恢復階段爐況順行得到改善,料尺運動良好,透氣性指數穩定在合理范圍,爐況維持廣2小時后,爐況恢復可進入風量恢復階段,風量恢復是爐況恢復過程的重點。風量恢復階段的任務是在爐況順行的基礎上,逐步平衡風量至規定范圍,爐況失常程度嚴重的情況,需要堵部分風口恢復風量。風量恢復階段,爐內需確保實際風速達到正常范圍,避免惡化爐缸工作狀態。爐內以風量的恢復為中心任務,礦批、焦炭負荷、裝料制度等方面為風量恢復創造必要的條件,風量恢復階段礦批、焦炭負荷的恢復不宜過于急迫,防止爐況恢復過程的反復。根據順行恢復階段的實際風量水平,確定堵風口數,確保實際風速達到正常生產時的水平,避免長期慢風作業對爐缸工作的破壞性影響,經驗證明堵風口處理爐況失常是有效的手段。捅開風口的條件爐況順行,下料順暢;實際風速達到正常生產時的水平;風口活躍,明亮、無生降,渣鐵物理熱充沛;爐前工作正常。高爐達到捅開風口的條件,并能夠穩定Γ2小時,爐內可捅開風口進行加風,加風的時機一般選在出鐵見渣后,避免可能的爐前渣鐵排出不暢造成被迫減風,每次加風幅度8(Tl20m3/min、加風間隔30 40分鐘。爐況恢復過程,確立煤氣疏導原則,煤氣有穩定的出路,爐況才能穩定和恢復,否則必然引起爐內的氣流狀態,從而透氣性指數波動,風量無法恢復。風量恢復階段的裝料制度需要確保爐內邊緣與中心煤氣的開放與穩定,兩者必須兼顧,否則爐內透氣性指數波動,造成無法加風、熱制度波動,易加劇爐況失常的程度。爐況恢復過程的煤氣分布,從爐喉攝像看,一般是“邊緣一環、中心一盆”,邊緣煤氣明顯見亮,但寬度不能過寬,中心煤氣呈明顯的火盆狀,但煤氣火力度并不強勁;從爐喉十字測溫溫度看,邊緣點溫度在250°C ^350°C,中心點溫度在550°C 650°C,次中心點溫度在350°C 45(TC。圍繞煤氣分布的目標,裝料制度方面,焦炭裝料盡量不做改動,若焦炭裝料的中心焦炭量較少,可適當加入中心焦;礦石裝料適當向中間環帶收縮,以減輕爐內邊緣與中心的礦焦比,使爐內邊緣與中心的煤氣流旺盛,還需避免爐內邊緣與中心煤氣發展程度的失衡,切忌單純“放邊”的煤氣調整措施,疏松邊緣的同時必須保證中心煤氣開。實踐表明,“一退到底”的裝料制度缺乏可控性,往往造成爐況恢復過程的反復,爐況恢復過程常常由于風量恢復階段的裝料制度不合適,造成風量無法恢復,或者風量恢復后透氣性指數波動的局面,延緩爐況恢復進程。風量恢復階段,料速維持在5 7批,較高的料速有利于穩定加料間隙煤氣流的過分發展,礦批不宜過大,與風量匹配合理的礦批也有利于同時發展爐內邊緣與中心的煤氣流,減慢爐內邊緣與中心的煤氣流速,維持爐內邊緣與中心煤氣的均衡發展。隨風量水平的上升,礦批隨之加重,根據實際爐況表現確定礦批加重的幅度,礦批大小可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9Γ20%控制。風量恢復階段,為有效實現風量的恢復,爐內進行全焦冶煉,爐內進行全焦冶煉,焦炭負荷2. 6^3. 2,維持爐內上部良好的透氣性,為風量恢復創造條件。隨風量水平的上升,爐料在爐內的滯留時間縮短,若爐溫降至規定范圍以下,提高風溫至ioo(nioo°c。頂壓的使用遵循順行恢復階段的使用原則,若爐況失常為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等現象,頂壓使用宜偏高;若爐況失常為爐缸堆積、爐冷等現象,頂壓使用宜·偏低,頂壓使用水平取決于爐內實際風速的要求。風量恢復階段,爐溫控制在O. 89Γ1. 2%,渣鐵物理熱維持在1480°c ^1500°C,爐渣校核堿度I. 0(Tl. 10。風量恢復至全風量的90°/Γ95%,爐內停加錳礦。風量恢復階段,爐前出鐵工作必須縮小出鐵間隔、改用大鉆頭、排凈渣鐵,尤其在爐冷、爐缸堆積等失常爐況條件下,只有及時將低溫渣鐵排出,爐況恢復才有可能。但爐前出鐵工作在爐況失常后,常因爐前各溝及小坑無法及時清理干凈,不能及時出鐵。在爐況恢復過程中,爐前出鐵工作必須服務于爐內恢復,在爐冷等失常爐況恢復中要注意防止渣鐵黏稠堵死鐵口,渣鐵流明顯變小后用氧氣管燒開或用開口機鉆開。隨風量水平的上升,渣鐵流動能力增強,爐前出鐵工作的難度將逐步降低,但出鐵工作還應以適應爐內恢復為主,不能因爐前出鐵因素影響爐況恢復。風量達到全風量的909Γ95%,出鐵間隔過渡至正常生產時的出鐵間隔,鉆頭也可隨著爐溫的降低按正常生產時的鉆頭大小使用。(3)礦批恢復階段風量恢復至全風量,爐況順行,料尺運動良好,爐溫在O. 89Γ1. 2%,渣鐵物理熱維持在1480°C 1500°C,爐況維持8 16小時后,爐況恢復可進入礦批恢復階段。礦批恢復階段的任務是在爐內風量恢復至全風量,但礦批尚未達到正常的情況下,進一步加重礦批,為后續的強化冶煉奠定基礎。礦批的加重涉及裝料制度的調整,若裝料制度調整不及時、不到位,易在礦批加重的同時造成爐內煤氣分布紊亂。若爐況失常的原因在于爐缸堆積、爐冷等,礦批恢復階段的時間可適當延長,因為爐況下部失常多伴隨著死焦堆的變化,而這些因素的消除需要一定的時間、熱度與風量。裝料制度需要向正常裝料制度靠攏,礦石裝料逐步向中心與邊緣攤開,以實現對爐內中心與邊緣煤氣的有效控制,并提高煤氣利用率。礦批恢復階段,可通過先加重礦批,然后根據煤氣的變化來確定裝料制度的調整方向、調整幅度,煤氣調整遵循“打開中心、穩定邊緣,穩定中心、照顧邊緣”的動態調整思路,切忌盲目追求程式化的裝料制度。礦批恢復階段,料速控制至6. 5^7. 5批/小時,裝料制度要保證在此料速下,實現對加料間隙煤氣發展程度的控制,避免加料間隙產生的氣流影響透氣性指數的穩定。
礦批恢復階段,礦批加重至正常水平,焦炭負荷加重至5. 0,爐內實現噴吹煤粉,煤比提高至100Kg/ri20Kg/t。礦批的加重幅度在It/批 3t/批,焦炭負荷的加重幅度在O. 2^0. 4,礦批與焦炭負荷加重后穩定16 24小時,觀察爐內煤氣分布的變化,并有針對性的調整裝料制度,維持煤氣分布的穩定,兼顧適當提高煤氣利用率。爐內風溫提高至1150°C 1250°C,適當使用高風溫有利于加速消除爐況失常的影響,頂壓使用全頂壓。礦批恢復階段,爐內要實現噴煤,煤比提高至100Kg/t 120Kg/t。爐內熱制度方面,鐵水[Si]含量控制在O. 59ΓΟ. 8%,渣鐵物理熱控制在150(TC 1520°C,爐渣校核堿度按正常生產控制。爐前出鐵工作可按正常爐況組織,確保及時出凈渣鐵。(4)強化冶煉階段礦批恢復至正常水平,焦炭負荷達到5. 0,爐況順行,料尺運動良好,渣鐵物理熱充沛,透氣性指數穩定,爐況維持16 24小時后,爐況恢復可進入強化冶煉階段。強化冶煉階段的任務是加重焦炭負荷至正常水平,提高噴煤比,為了減弱噴煤比增加對爐缸工作狀態的影響,進行全富氧、全風溫冶煉。強化冶煉階段面臨煤比提高后產生的煤氣變化,必須及時調整裝料制度,穩定煤氣分布,才能實現爐況恢復的成功。 強化冶煉階段,裝料制度的調整屬于微調,隨著焦炭負荷的加重,煤比進一步增力口,尤其是煤比超過150Kg/t后,受未燃煤粉的影響,爐缸初始煤氣可能出現較大的變化,造成爐缸初始煤氣的邊緣與中心氣流出現失衡現象,邊緣煤氣發展,中心煤氣弱化,進而造成爐內透氣性指數的不穩定,爐缸工作狀態惡化。因此,強化冶煉階段在加重焦炭負荷的同時,要認真觀察爐內煤氣變化的趨勢,分析煤氣變化的原因,及時、有針對性的調整裝料制度,實現重負荷狀態下煤氣分布的穩定。強化冶煉階段,提高煤氣利用率也是重要工作,隨著焦炭負荷的加重,爐內實現全風溫操作,必須依靠煤氣利用率的提高,實現爐內熱制度的穩定,隨煤氣利用率的提高,爐內透氣性指數減小,避免透氣性指數的減小影響到料尺工作。隨著焦炭負荷的提高,爐內透氣性指數下降,爐內不應以透氣性指數的大小評價爐況而應更多關注透氣性指數的穩定性,透氣性指數穩定,表明爐況順行,只要料尺運動良好,爐內就具備重負荷生產的條件。爐內操作方面強調超前調劑、穩定調劑,維持穩定的風量、風溫、富氧率,利用煤粉量的調劑實現爐內熱制度的穩定。強化冶煉階段,爐內使用全風溫、全頂壓操作,鐵水[Si]含量控制在O. 39ΓΟ. 5%,渣鐵物理熱控制在1500°C 1520°C,爐前確保及時出凈渣鐵。3、有益效果爐況失常對高爐經濟技術指標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爐況失常后,需要及時進行爐況恢復,避免加劇爐況的失常程度。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技術借助礦批、焦炭負荷及裝料制度等方面的配合,將爐況上部失常、下部失常等失常爐況納入相對統一的處理軌道,理順爐況恢復過程的思路,避免爐況恢復過程的隨意操作、不規范操作,造成爐況恢復過程的反復。
具體實施例方式首鋼高爐2010年I月4日23 :50爐喉卡物、不能上料,造成深料線,I月5日01 :23停風處理發現布料溜槽護板上翹,I月6日,在風量尚未達到全風的情況下,高爐10 50被迫進行12小時檢修處理溜槽護板,19 50堵10個風口送風,因溜槽護板上翹引起的煤氣異常變化已經對高爐操作爐型產生破壞性影響,造成爐況無法恢復,高爐爐況處于失常狀態,被迫進行爐況恢復。表I高爐爐況恢復過程參數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包括爐況恢復過程四個階段順行恢復階段、風量恢復階段、礦批恢復階段及強化冶煉階段;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及控制的技術參數如下 (1)順行恢復階段 風量減至能夠達到爐況順行的水平,但不低于全風量的35% 40% ; 根據爐況失常的原因,當為懸料、管道行程、連續塌料時,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8 3. O ;當為爐缸堆積,焦炭負荷退至全焦負荷2. 4 2. 6 ;當為爐冷,焦炭負荷進一步以循環焦的形式退至全焦負荷I. 8 2. 2 礦批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 20%控制,但不小于正常礦批的50% 55% ; 當爐況失常為爐缸堆積或爐況失常大于10日,加入錳礦,錳礦用量按鐵水%11]%在.O.8% I. 0%控制;高爐配料中的爐渣校核堿度較正常生產低O. 03 O. 05 ; (2)風量恢復階段 加風在出鐵見渣后,每次加風的幅度8(Tl20mVmin、加風間隔30 40分鐘; 裝料制度調整確立煤氣疏導原則,煤氣形態從爐喉十字測溫溫度看,邊緣點溫度在250°C 350°C,中心點溫度在550°C 650°C,次中心點溫度在350°C 450°C ; 料速在5 7批,隨風量水平的上升,礦批隨之加重,礦批大小按正比于風量的礦批再減輕10% 20%控制;爐內進行全焦冶煉,焦炭負荷2. 6^3. 2 ; 爐溫控制在O. 8% I. 2%,渣鐵物理熱維持在1480°C 1500°C,爐渣校核堿度較正常生產低O. 03 O. 05 ;風量恢復至全風量的90% 95%,爐內停加錳礦; (3)礦批恢復階段 料速控制6. 5 7. 5批,實現對加料間隙煤氣發展程度的控制; 礦批的加重幅度在It/批 3t/批,焦炭負荷的加重幅度在O. 2 O. 4,礦批與焦炭負荷加重后穩定16 24小時,觀察爐內煤氣分布的變化,并有針對性的調整裝料制度,維持煤氣分布的穩定;爐內風溫提高至1150°C 1250°C,煤比提高至100Kg/t 120Kg/t。鐵水[Si]含量控制在O. 59ΓΟ. 8%,渣鐵物理熱控制在1500°C 1520°C (4)強化冶煉階段 礦批恢復至正常水平,焦炭負荷達到5. 0,爐況順行,爐況維持16 24小時后,加重焦炭負荷至正常水平,爐內使用全風溫、全頂壓操作,爐溫控制在O. 3% O. 5%,渣鐵物理熱控制在 1500。。 1520 0C ο
全文摘要
一種高爐爐況失常的定量化恢復方法,屬于高爐煉鐵技術領域。包括爐況恢復過程四個階段順行恢復階段、風量恢復階段、礦批恢復階段及強化冶煉階段。優點在于,借助礦批、焦炭負荷及裝料制度等方面的配合,將爐況上部失常、下部失常等失常爐況納入相對統一的處理軌道,理順爐況恢復過程的思路,避免爐況恢復過程的隨意操作、不規范操作,造成爐況恢復過程的反復。
文檔編號C21B5/00GK102899431SQ2012104055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馬洪斌, 丁汝才, 劉國友 申請人:秦皇島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首鋼總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梅州市| 东海县| 石家庄市| 阜宁县| 郯城县| 宁陵县| 华亭县| 浮梁县| 文水县| 容城县| 湖口县| 湖南省| 闽侯县| 郧西县| 盖州市| 台湾省| 渑池县| 牙克石市| 同江市| 彭泽县| 清流县| 普定县| 洛隆县| 昆明市| 通化县| 蒙阴县| 新兴县| 晋州市| 横峰县| 额敏县| 修水县| 应城市| 永康市| 南开区| 池州市| 宁海县| 岑溪市| 奇台县| 依兰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