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檢測用銑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用銑樣裝置,主要用于將矩形形狀的玻璃鋼樣條通過該設備加工成國家標準要求的啞鈴形樣條。
背景技術:
傳統的銑床由于受到操作臺面和砂輪的局限,銑樣效率非常低,同時銑樣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極易被操作人員吸入,進而影響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潔,測量精確度高的玻璃纖維織物的檢測用銑樣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檢測用銑樣裝置,包括操作臺面、銑床和砂輪,所述銑床上設置有手柄和調整裝置,手柄與調整裝置配合,其特征是還設置有左右調整裝置,操作臺面與銑床通過左右調整裝置活動連接,可以自由調整操作臺面的寬度,進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實用新型所述操作臺面的寬度為5 25厘米。本實用新型所述砂輪的寬度為6. 5厘米,加大與樣本的摩擦面。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一個噴淋裝置,噴淋裝置位于砂輪的上方,噴淋裝置與水管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操作臺面與銑床通過左右調整裝置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調整裝置包括前后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調整裝置包括上下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調整裝置包括前后調整裝置和上下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潔,成本低效果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檢測用銑樣裝置包括現有技術的操作臺面2、銑床3和砂輪6,操作臺面2與銑床3通過左右調整裝置7活動連接,可以通過左右調整裝置7來自由調整操作臺面2的左右位置(相對于圖1,即操作臺面的寬度),銑床3上設置有調整裝置和手柄10,調整裝置包括前后調整裝置8、上下調整裝置9,調整裝置可采用現有技術實現,比方說螺栓與螺紋或者螺栓與螺桿,可以通過前后調整裝置8,將銑床3上部(前后調整裝置8以上部分)和操作臺面2進行前后調整(相對于圖1),通過上下調整裝置9,將銑床3和操作臺面2進行上下調整(相對于圖1),手柄10用來套裝在前后調整裝置8、上下調整裝置9的調整螺栓上,方便調整,操作臺面2的寬度D經改造后可以自由調整寬度,本實施例操作臺面2的寬度D為5 25厘米,同時加寬砂輪6的寬度至6. 5厘米(根據銑樣多少可進行更換不同寬度紗輪),加大與樣本的摩擦面,進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樣本上方增加了一個噴淋裝置1,噴淋裝置I與水管5連接,這樣在銑樣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基本被噴 淋裝置I噴出的水混合,大幅度減少工作環境的粉塵污染確保操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同時可以對磨制樣品時起到降溫和潤滑作用,保證樣品磨制的精確度。凡是本實用新型的簡單變形或等效變換,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檢測用銑樣裝置,包括操作臺面、銑床和砂輪,所述銑床上設置有手柄和調整裝置,手柄與調整裝置配合,其特征是還設置有左右調整裝置,操作臺面與銑床通過左右調整裝置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臺面的寬度為5 25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砂輪的寬度為6.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還設置有一個噴淋裝置,噴淋裝置位于砂輪的上方,噴淋裝置與水管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調整裝置包括前后調整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調整裝置包括上下調整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檢測用銑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調整裝置包括前后調整裝置和上下調整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用銑樣裝置,包括操作臺面、銑床和砂輪,所述銑床上設置有手柄和調整裝置,手柄與調整裝置配合,其特征是還設置有左右調整裝置,操作臺面與銑床通過左右調整裝置活動連接,可以自由調整操作臺面的寬度,進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實用新型所述操作臺面的寬度為5~25厘米。本實用新型所述砂輪的寬度為6.5厘米。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一個噴淋裝置,噴淋裝置位于砂輪的上方,噴淋裝置與水管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操作臺面與銑床通過左右調整裝置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潔,成本低效果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B24B19/22GK202701955SQ2012202038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
發明者劉連學 申請人:振石集團恒石纖維基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