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
背景技術:
在熱處理淬火過程中,油煙淬火油的燃燒和蒸發會產生大量的油煙,這股油煙是熱處理污染的重要來源。一般的淬火過程為,行車從加熱爐內吊取加熱工件,把工件放到淬火油槽內的升降平臺上,行車移開,升降平臺下降,工件入油,完成淬火。從工件入油開始,直到工件完全沒入,整個淬火過程都伴有淬火油的劇烈燃燒和蒸發,產生大量油煙。 隨著國家對工業生產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淬火油煙必須經過凈化處理才能排放。為了進行處理,首先應該對淬火油煙進行收集,如果在淬火槽上部加裝固定集煙罩的話,則會影響行車的移動,防礙淬火工作進行。如果采用側向收集方式,在淬火槽側邊加裝集煙罩,往往因為淬火油煙上升的速度較快,收集效果很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熱處
理用自動集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一側邊的支架,安裝在支架頂部的固定煙罩,以動配合的關系通過滾輪滑道組件套裝在固定煙罩上的活動集煙罩,以及用于驅動活動集煙罩相對于固定煙罩作前后滑移運動的氣缸;所述氣缸通過氣缸支架安裝在固定煙罩的上方,氣缸活塞桿的伸出端通過連接件與活動集煙罩前端設置的連接耳相結合;設置在固定煙罩后端的排煙口通過連接管道與抽排裝置相結合。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煙罩和活動集煙罩均為前低后高的坡頂式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淬火之前,氣缸處于收縮狀態,活動集煙罩收于固定煙罩上,不影響行車的移動。當行車把工件吊于淬火槽內升降平臺上后,行車移開,氣缸伸展,活動煙罩前移,罩住油槽口,淬火油煙進入集煙罩,被風機抽送到凈化機,完成油煙凈化。自動集煙罩設計有一定的傾斜度——坡頂式結構,弓I導煙氣向后部移動。淬火工藝完成后,氣壓缸收縮收起活動集煙罩,吊出工件。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氣缸也可采用其它公知技術的具有伸縮功能的機構來替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能夠在不影響淬火操作的情況下完成油煙收集。2、對淬火油煙的收集效率高。
[0015]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固定煙罩A向示意圖。圖3是圖2的左視圖。圖4是圖I中活動集煙罩縱向剖視圖。圖5是圖4的右視圖。圖中序號1.支架2.固定煙罩3.活動集煙罩4.氣缸支架5.氣缸6.淬火油槽7.滾輪8.滑道9.連接耳。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6 —側邊的支架1,安裝在支架頂部的固定煙罩2,以動配合的關系通過滾輪滑道組件套裝在固定煙罩上的活動集煙罩3,以及用于驅動活動集煙罩相對于固定煙罩作前后滑移運動的氣缸5 ;所述氣缸5通過氣缸支架4安裝在固定煙罩的上方,氣缸活塞桿的伸出端通過連接件與活動集煙罩前端設置的連接耳9相結合;設置在固定煙罩后端的排煙口通過連接管道與抽排裝置相結合;如圖3、4所示,所述的固定煙罩2和活動集煙罩3均為前低后高的坡頂式結構。如圖2、3、4、5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煙罩2兩外側對稱各安裝前后兩個滾輪7,在活動集煙罩3兩側壁內側分別焊接有一條槽鋼結構的滑道8,滑道槽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限位擋板,且滑道槽的寬度尺寸與滾輪尺寸相配,可以使活動集煙罩3在滑道的導向作用下沿滾輪作前后滑動。
權利要求1.一種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一側邊的支架,安裝在支架頂部的固定煙罩,以動配合的關系通過滾輪滑道組件套裝在固定煙罩上的活動集煙罩,以及用于驅動活動集煙罩相對于固定煙罩作前后滑移運動的氣缸;所述氣缸通過氣缸支架安裝在固定煙罩的上方,氣缸活塞桿的伸出端通過連接件與活動集煙罩前端設置的連接耳相結合;設置在固定煙罩后端的排煙口通過連接管道與抽排裝置相結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煙罩和活動集煙罩均為前低后高的坡頂式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熱處理用自動集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一側邊的支架,安裝在支架頂部的固定煙罩,以動配合的關系通過滾輪滑道組件套裝在固定煙罩上的活動集煙罩,以及用于驅動活動集煙罩相對于固定煙罩作前后滑移運動的氣缸;所述氣缸通過氣缸支架安裝在固定煙罩的上方,氣缸活塞桿的伸出端通過連接件與活動集煙罩前端設置的連接耳相結合;設置在固定煙罩后端的排煙口通過連接管道與抽排裝置相結合。
文檔編號C21D1/63GK202626252SQ20122024252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夏永輝, 陳巖, 沈合利, 顧敏, 蘇興武, 張潔, 盧金生, 耿輝 申請人:鄭州機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