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出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出料裝置,特別是一種鑄管出料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鑄管工藝中,成品管件加工完成后多采用人工或傳送帶將其取走,這樣勞動強度大、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出料裝置,其克服了傳統鑄管工藝取成品件人力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方便、成本低的優點。 該出料裝置包括支承系統。支承系統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和一對滾輪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處,呈倒八字形。成品管件與成排支架組上的滾輪相觸,借由滾輪向機架另一側滾動,從而平穩地從模壓機送出。該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其由設置在支架滾輪上方的模芯構成,模芯縱向中心軸線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成品管件套入模芯,借助滾輪移動更方便定位和操作。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裝置的工作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提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出料裝置,具體如下如圖1、2所示,該出料裝置包括支承系統I和輔助系統4。支承系統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2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3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21和一對滾輪22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23處,呈倒八字形。輔助系統由設置在支架滾輪上方的模芯5構成,模芯縱向中心軸線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本實用新型的出料裝置的工作過程成品管件從模壓機6送出后,套入模芯5,借助傳送裝置及滾輪向遠離模壓機的另一側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承系統,支承系統(I)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2)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3)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21)和一對滾輪(22)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23)處,呈倒八字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4),其由設置在支架滾輪上方的模芯(5)構成,模芯縱向中心軸線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出料裝置,其包括支承系統(1)和輔助系統(4)。支承系統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2)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3)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21)和一對滾輪(22)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23)處,呈倒八字形。輔助系統由設置在支架滾輪上方的模芯(5)構成,模芯縱向中心軸線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該支架解決了傳統鑄管工藝取成品件人力、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方便、成本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727222SQ20122037307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陳聯社 申請人:福建省晉江市佶龍機械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