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件的冒口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提高鑄鐵件質量、成型后可直接敲落冒口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
背景技術:
冒口是為避免鑄件出現缺陷而附加在鑄件上方或側面的補充部分,在鑄型中,冒口的型腔是存貯液態金屬的空腔,在鑄件形成時補給金屬,有防止縮孔、縮松、排氣和集渣的作用,冒口的主要作用是補縮,其一般分為普通冒口、保溫冒口和發熱冒口三種,用普通造型材料做的冒口叫普通冒口,而用保溫材料做的冒口叫保溫冒口,保溫冒口中的金屬液比普通冒口凝固時間長,節省金屬,發熱冒口是在冒口材料中加入了發熱劑,在澆入金屬液后,發熱劑反應發熱,使金屬液能保持更長時間在液態下,比保溫冒口更節省金屬。現有的 發熱冒口頸一般呈漏斗形,其型腔呈圓形,普遍用于鑄鋼件,但其在鑄鐵件上使用時卻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形成人工熱節,引起鑄件縮孔,二是發熱冒口頸與鑄件之間的連接部連接強度高,敲落時容易帶肉,因此鑄件無法敲落冒口,只能切割,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種可減少鑄鐵件縮孔,且鑄件成型后無須切割,可直接敲落冒口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鑄鐵件易形成人工熱節,引起鑄件縮孔,且只能切割冒口,費時費力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所述冒口頸的型腔包括漏斗形的填充腔和連通在填充腔下端的矩形導入腔,矩形導入腔與鑄件相連通,在對應于鑄件側的矩形導入腔內壁面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的外側面與鑄件相連通。通過在原冒口頸的漏斗形的填充腔下端設置與鑄件相連的矩形導入腔,可有效減小熱節,降低冒口頸下鑄件的縮松傾向,保證了鑄件的質量;通過在冒口頸的下端設置與鑄件相連的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即形成了冒口補貼,冒口可直接敲落,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為優選,所述環形凹槽與矩形導入腔同軸設置且形狀相同。保證環形凹槽形成的冒口補貼均勻一致,保證鑄件質量。作為優選,所述填充腔與矩形導入腔同軸相連。確保鑄件金屬補給一致,防止縮孔、縮松、排氣和集渣現象。作為優選,所述環形凹槽的深度為2mm至5mm,寬度為2mm至5mm。合理的環形凹槽尺寸,既可保證冒口輕松敲落,又能保證鑄件質量。作為優選,所述冒口頸的高度為20mm至30mm。常用的冒口頸高度一般為IOmm左右,通過增加冒口頸高度,可進一步減小熱節,降低鑄件的縮松傾向,確保鑄件的質量。作為優選,所述矩形導入腔的長度占冒口頸型腔長度的55%至70%。足夠的矩形導入腔的長度,可有效減少鑄件縮孔、縮松、排氣和集渣現象,有利于保證鑄件質量。[0010]作為優選,所述冒口頸頂端向上延伸形成環形凸臺。環形凸臺便于加注金屬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具有下述優點通過在原漏斗形的填充腔下端連接設置與鑄件相連的矩形導入腔,可有效減小鑄件熱節,降低冒口頸下鑄件的縮松傾向,提高鑄件的質量;通過在冒口頸的下端設置與鑄件相連的環形凹槽,使鑄件在環形凹槽處形成冒口補貼,確保冒口敲落時不會損壞鑄件,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增加冒口頸高度,可進一步減小熱節,降低鑄件的縮松傾向,確保鑄件的質量。
圖I是本實用新型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的軸向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主要用于鑄鐵件,冒口頸總高為25 _,其型腔包括漏斗形的填充腔11和矩形導入腔12,矩形導入腔12同軸連通在填充腔11的下端直接與鑄件2相連通,且矩形導入腔12的長度為15 _,在對應于鑄件2側的矩形導入腔12內壁面上開有一個環形凹槽3,環形凹槽3的外側面與鑄件2相連通,如圖2所示,環形凹槽3與矩形導入腔12同軸設置且形狀相同,環形凹槽3的深度為3mm,寬度為3. 5 mm,冒口頸的頂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個環形凸臺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頸的型腔包括漏斗形的填充腔(11)和連通在填充腔(11)下端的矩形導入腔(12),矩形導入腔(12)與鑄件(2)相連通,在對應于鑄件(2)側的矩形導入腔(12)內壁面上設有環形凹槽(3),環形凹槽(3)的外側面與鑄件(2)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凹槽(3)與矩形導入腔(12)同軸設置且形狀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11)與矩形導入腔(12)同軸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凹槽(3)的深度為2mm至5mm,寬度為2mm至5mm。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頸的高度為20mm至30mm。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導入腔(12)的長度占冒口頸型腔長度的55%至70%。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頸頂端向上延伸形成環形凸臺(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鑄件的冒口結構,提供了一種可減少鑄鐵件縮孔,且鑄件成型后無須切割,可直接敲落冒口的鑄件的發熱冒口頸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鑄鐵件易形成人工熱節,引起鑄件縮孔,且只能切割冒口,費時費力等的技術問題,冒口頸的型腔包括漏斗形的填充腔和連通在填充腔下端的矩形導入腔,矩形導入腔與鑄件相連通,在對應于鑄件側的矩形導入腔內壁面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的外側面與鑄件相連。
文檔編號B22C9/08GK202715777SQ201220410869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孫袁 申請人:桐鄉合德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