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囊拋光工具加工裝置,尤其是涉及具有成型、裁剪和涂膠功能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氣囊式拋光是一種新興的拋光方法,尤其適合曲面的拋光。氣囊拋光采用充氣球形柔性氣囊作為拋光工具或氣囊外表面粘貼拋光墊作為拋光工具對曲面進行拋光,不僅可以保證拋光頭與被拋光工件表面吻合性好,而且可以通過調節壓力控制拋光效率和被拋光工件的表面質量;氣囊拋光采用了一種類似陀螺的“進動”運動,拋光時氣囊拋光頭的旋轉軸線與工件拋光點的法線成一固定角度。由此,拋光區域在不同的方向得到了均勻一致的拋光,不但獲得了高斯型的去除函數,而且拋光的劃痕也得到了平滑,因此有利于氣囊拋光材料去除的數值優化和保證整個加工的質量,是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非球曲面拋光方法。氣囊拋光的去除函數呈類高斯分布,但是隨著拋光時間和次數的增加,氣囊和拋光墊往往都會磨損。在拋光過程中,氣囊或拋光墊的磨損會導致氣囊拋光工具表面不再是球面,引起拋光工具與工件接觸區域的變化,影響去除函數的形狀,從而導致拋光加工精度和加工的不確定性。氣囊磨損后為了保證加工精度,通常需要周期性更換新的拋光氣囊。在氣囊拋光工藝過程中,拋光頭是氣囊外表層均勻黏貼拋光墊,隨著拋光時間和次數的增加,拋光墊不斷磨損。目前還沒有對氣囊拋光墊進行成型,裁剪,涂膠一體化的適用裝置,為了方便拋光頭的更換,我們發明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用于完成拋光墊成型、裁剪、涂膠三個工序,將拋光墊均勻粘附在氣囊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可對氣囊拋光墊進行成型、裁剪及與氣囊涂膠壓合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本發明包括底座、立柱、導軌、滑塊、左限位塊、右限位塊、切刀、壓模、切刀回位彈簧、拋光墊成型基模、加熱電線和拋光墊涂膠基模;高度調節塊和高度固定插銷;立柱固于底座上,導軌固于立柱上,滑塊與導軌滑動配合,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分別設于導軌左側和右側,切刀與滑塊固連,壓模與滑塊固連,壓模與切刀滑動配合,切刀回位彈簧設于壓模與切刀之間,拋光墊成型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加熱電線與拋光墊成型基模電連接,拋光墊涂膠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所述立柱最好對稱設有2根,2根立柱可通過立柱固定塊固于底座上,2根立柱最好對稱設有不同高度的插銷孔,所述導軌兩端最好均通過高度調節塊和高度固定插銷分別與I根立柱連接,高度調節塊與導軌端部固連,高度調節塊與立柱滑動配合,高度固定插銷設于高度調節塊上并插入立柱的插銷孔中。通過改變高度固定插銷所插入不同高度的插銷孔,可使高度調節塊和導軌一起沿立柱上下移動及固定。
所述切刀最好為倒置杯狀切刀,杯狀切刀的杯把與所述滑塊固連,杯狀切刀的杯口邊沿為刀刃。所述導軌可由相同的2根直桿組成,2根直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滑塊抵在左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成型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垂向中軸線重合;所述滑塊抵在右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涂膠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的垂向中軸線重合。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當滑塊抵在左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成型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垂向中軸線重合,在該位置,將拋光墊置于拋光墊成型基模上可進行拋光墊成型和裁剪。當滑塊抵在右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涂膠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的垂向中軸線重合,在該位置,可完成對拋光墊與氣囊之間的涂膠貼合工序。根據氣囊大小規格需要,本發明可更換不同的壓模、拋光墊成型基模和拋光墊涂膠基模。完成不同半徑的拋光墊的成型、裁剪和涂膠三個工序,目前氣囊拋光加工中常用的氣囊半徑有40mm、80mm和160mm三種。本發明采用的壓模的非球面球心半徑均考慮拋光墊厚度,壓模的非球面球心半徑與拋光墊成型基模的非球面氣囊半徑之間的空間為拋光墊的厚度。拋光墊涂膠基模非球面半徑為氣囊內表面半徑,拋光墊涂膠基模的非球面半徑為拋光墊外表面半徑。控制滑塊在水平和豎直方向運動,通過高度固定插銷控制高度,通過移動滑塊至左右兩端限位塊的位置,可保證壓模與拋光墊成型基模的非球面球心半徑在同一豎直軸線上且有較好的位置關系。拋光墊成型基模和拋光墊涂膠基模具有位置高度差,分別高度調整,可實現成型、裁剪、涂膠三個工序。本發明在成型時,拋光墊成型基模內安裝加熱器件,能直接通電加熱拋光墊成型基模,便于拋光墊成型,待成型完成,手工控制切刀,完成裁剪。本發明的結構簡單緊湊,立式放置,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拋光墊成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拋光墊裁剪)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拋光墊與氣囊粘接壓合)示意圖。圖1 4中的標記表示:1_切刀;2-滑塊;3_左限位塊;4-螺栓;5-壓模;6-拋光墊成型基模;7_加熱電線;P1-拋光墊;9_立柱;10_底座;11_導軌;12-右限位塊;13_高度調節塊;14_高度固定插銷;P2-氣囊;16_拋光墊涂膠基模;17_立柱固定塊;18_切刀回位彈簧;91-插銷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和2,本發明包括底座10、立柱9 (2根)、導軌11 (2根)、滑塊2、左限位塊3、右限位塊12、杯狀切刀1、壓模5、切刀回位彈簧18、拋光墊成型基模6、加熱電線7和拋光墊涂膠基模16 ;高度調節塊13和高度固定插銷14。2根立柱9通過立柱固定塊17固于底座10上,2根立柱9對稱設有不同高度的插銷孔91。所述導軌11兩端均通過高度調節塊13和高度固定插銷14分別與I根立柱9連接,高度調節塊13與導軌11端部固連,高度調節塊13與立柱9滑動配合,高度固定插銷14設于高度調節塊13上并插入立柱9的插銷孔91中。通過改變高度固定插銷14插入不同高度的插銷孔91,可使高度調節塊13和導軌11 一起沿立柱9上下移動及固定。導軌11由相同的2根直桿組成,2根直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滑塊2與導軌11滑動配合,左限位塊3和右限位塊12分別設于導軌11左側和右偵牝杯狀切刀I與滑塊2固連,杯狀切刀I呈倒置葡萄酒杯狀,杯狀切刀I的杯把與所述滑塊2固連,杯狀切刀I的杯口邊沿為刀刃。壓模5通過螺栓4與滑塊2螺接,壓模5可嵌于杯狀切刀I內,并與杯狀切刀I杯體內腔滑動配合。切刀回位彈簧18設于壓模5與杯狀切刀I內底壁之間,切刀回位彈簧18套在螺栓4上,切刀回位彈簧18的作用是使杯狀切刀I回位。拋光墊成型基模6通過螺接固于底座10上且位于杯狀切刀I下方,加熱電線7與拋光墊成型基模6電連接,拋光墊成型基模6可被加熱。拋光墊涂膠基模16也通過螺紋連接固定于底座10上。如圖3所示,滑塊2抵在左限位塊3處,拋光墊成型基模6中心與壓模5在同一垂直線上。在拋光墊成型基模6上放置待成型的拋光墊P1,調節高度調節塊13使壓模5壓緊拋光墊Pl于拋光墊成型基模6上,將高度固定插銷14固定,同時接通壓模5上的加熱電線
7。手動下壓杯狀切刀I底部,即可完成拋光墊Pl的成型及裁剪工序。然后松手,在切刀回位彈簧18的作用下,杯狀切刀I回位。其余標記與圖2對應一致。如圖4所示,滑塊2抵在右限位塊12處,此時拋光墊涂膠基模18中心與壓模5在同一垂直線上。手工放置氣囊P2于拋光墊涂膠基模18表面,并在氣囊P2表面均勻涂上膠水,然后放置成型裁剪好后的拋光墊Pl于氣囊P2表面,調節好高度調節塊13的高度并固定,手動下壓杯狀切刀I底部,壓模5將保證氣囊P2與拋光墊Pl壓合。然后松手,在切刀回位彈簧18的作用下,杯狀切刀I回位。這樣就完成氣囊P2涂膠并與拋光墊Pl粘接壓合的工序。其余標記與圖2對應一致。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柱、導軌、滑塊、左限位塊、右限位塊、切刀、壓模、切刀回位彈簧、拋光墊成型基模、加熱電線和拋光墊涂膠基模;高度調節塊和高度固定插銷; 立柱固于底座上,導軌固于立柱上,滑塊與導軌滑動配合,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分別設于導軌左側和右側,切刀與滑塊固連,壓模與滑塊固連,壓模與切刀滑動配合,切刀回位彈簧設于壓模與切刀之間,拋光墊成型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加熱電線與拋光墊成型基模電連接,拋光墊涂膠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對稱設有2根,2根立柱通過立柱固定塊固于底座上,2根立柱對稱設有不同高度的插銷孔,所述導軌兩端均通過高度調節塊和高度固定插銷分別與I根立柱連接,高度調節塊與導軌端部固連,高度調節塊與立柱滑動配合,高度固定插銷設于高度調節塊上并插入立柱的插銷孔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為倒置杯狀切刀,杯狀切刀的杯把與所述滑塊固連,杯狀切刀的杯口邊沿為刀刃。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由相同的2根直桿組成,2根直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抵在左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成型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垂向中軸線重合;所述滑塊抵在右限位塊處時,拋光墊涂膠基模的垂向中軸線與壓模的的垂向中軸線重合。
全文摘要
一種氣囊拋光工具表面拋光墊的加工裝置,涉及一種氣囊拋光工具加工裝置。包括底座、立柱、導軌、滑塊、左限位塊、右限位塊、切刀、壓模、切刀回位彈簧、拋光墊成型基模、加熱電線和拋光墊涂膠基模;高度調節塊和高度固定插銷;立柱固于底座上,導軌固于立柱上,滑塊與導軌滑動配合,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分別設于導軌左側和右側,切刀與滑塊固連,壓模與滑塊固連,壓模與切刀滑動配合,切刀回位彈簧設于壓模與切刀之間,拋光墊成型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加熱電線與拋光墊成型基模電連接,拋光墊涂膠基模固于底座上且位于切刀下方。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可對氣囊拋光墊進行成型、裁剪及與氣囊涂膠壓合。
文檔編號B24D18/00GK103158079SQ20131007394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郭隱彪, 王春錦, 王振忠, 王詹帥 申請人: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