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包括進料機構和出料機構,該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架、料斗、轉軸、定位盤、斜板、限位板組件、轉動驅動件及推動驅動件;該料斗設置于進料架頂部且其底部設有進料口;該轉軸平行地設置于進料口下方;該定位盤固定穿設于轉軸上且設有容納并定位直管的弧形槽;該限位板組件位于進料架上且形成有容納直管的空槽;該斜板固定于限位板組件頂部且傾斜設置并與定位盤相接;該轉動驅動件連接驅動轉軸轉動以使弧形槽內的直管經斜板滑入空槽;該推動驅動件動作將位于空槽內的直管推動至拋光機構內。僅需一個工人即可完成可批量進料,出料、檢驗等,大大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直管拋光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中的直管自動拋光機設備中,直管通常從一側進入,拋光完成后從另一 側出來。需要一個人給料,另一個人接料,還需要一個人抽檢產品,耗費人工、勞動強度大、 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種批量進料和出 料、提高工作效率的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
[0004]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 -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與拋光機構配合,包括進料機構和出料機構,其特征在 于:該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架、料斗、轉軸、定位盤、斜板、限位板組件、轉動驅動件及推動驅 動件;該料斗設置于進料架頂部且其底部設有進料口;該轉軸平行地設置于進料口下方; 該定位盤固定穿設于轉軸上且設有容納并定位直管的弧形槽;該限位板組件位于進料架上 且形成有容納直管的空槽;該斜板固定于限位板組件頂部且傾斜設置并與定位盤相接;該 轉動驅動件連接驅動轉軸轉動以使弧形槽內的直管經斜板滑入空槽;該推動驅動件動作將 位于空槽內的直管推動至拋光機構內。
[0006] 優選的,包括有兩分別位于進料口兩側的定位盤,每個定位盤上設有沿圓周分布 的多個直徑不同的弧形槽。
[0007] 優選的,所述轉動驅動件包括第一氣缸、齒條、導軌和齒輪,該齒輪固定于轉軸一 偵!|,該導軌與轉軸垂直,該齒條位于導軌內且與齒輪哨合,該第一氣缸連接驅動齒條沿導軌 移動從而帶動齒輪和轉軸轉動。
[0008] 優選的,所述限位板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該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 位板間隔設置形成有所述的空槽,該斜板固定于第二限位板頂部。
[0009] 優選的,還包括有調節手輪和螺紋桿,該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部設有連接 塊,該螺紋桿穿過進料架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部的連接塊螺紋配合,該調節手輪 與螺紋桿相連以操控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向或背向移動以調整所述空槽寬度。
[0010] 優選的,所述推動驅動件包括第二氣缸和頂塊,該第二氣缸與頂塊相連,該頂塊位 于所述空槽內且由第二氣缸驅動以推動直管。
[0011] 優選的,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架、定板、翻板、收料斗和可調氣缸,該定板傾斜地 固定于出料架頂部;該翻板與定板底端鉸接且與定板呈V字形以容納直管,該收料斗傾斜 設置于出料架頂部;該可調氣缸與翻板底部相連且可驅動翻板下翻以使直管滑入收料斗。
[0012] 優選的,所述可調氣缸固定于所述出料架上且位于所述翻板下方。
[0013] 優選的,所述收料斗底端設有擋板。
[0014]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0015] 本實用新型的進、出料機構,與拋光機構的進料口和出料口對應配合,通過電氣控 制系統控制各個驅動件動作,形成一套直管自動進料、拋光、出料的循環工作系統。本實用 新型的自動進、出料機構,僅需一個工人即可完成可批量進料,出料、檢驗等,大大減少人工 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還可通過調整空槽寬度來匹配不同管徑的直管產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拋光機構的整體示意圖;
[0017] 圖2為本實用新型出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定位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9]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進料機構的側視圖;
[0020] 圖5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
[0021] 圖6為圖4中B處的放大圖(直管位于弧形槽內);
[0022] 圖7為圖4中B處的放大圖(直管位于空槽內);
[0023] 圖8為本實用新型出料機構的示意圖;
[0024] 圖9為本實用新型出料機構的側視圖;
[0025] 圖10為圖9中C處的放大圖(翻板與定板呈V字形);
[0026] 圖11為圖9中C處的放大圖(翻板下翻);
[0027] 其中:100是進料機構,101是進料架,102是料斗,103是轉軸,104是定位盤,105 是斜板,106是進料口,107是弧形槽,108卡盤,109是第一限位板,110是第二限位板,111 是第一氣缸,112是齒條,113是導軌,114是齒輪,115是調節手輪,116是螺紋桿,117是第 二氣缸,118是空槽,119是頂塊,200是出料機構,201是出料架,202是定板,203是翻板, 204是收料斗,205是可調氣缸,300是拋光機構,400是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9] 參照圖1至圖11,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與拋光機構300配合,包括進料機構 100和出料機構300。該進料機構100位于拋光機構300 -側與拋光機構300的進料口相 對應,該出料機構300位于拋光機構300另一側與拋光機構300的出料口相對應。該進料 機構100包括進料架101、料斗102、轉軸103、兩定位盤104、斜板105、限位板組件、轉動驅 動件及推動驅動件。該料斗102設置于進料架101頂部且其底部設有長條形的進料口 106。 該轉軸103平行地設置于進料口 106下方。該定位盤104固定穿設于轉軸103上且位于進 料口 106兩側,每個定位盤104上設有沿圓周分布的多個直徑不同的弧形槽107,用于定位 直管400,參照圖3。還包括兩卡盤108,該兩卡盤108與轉軸103固定連接且與定位盤104 --對應,卡盤108上也設有弧形槽,用于輔助定位直管400。
[0030] 該限位板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109和第二限位板110,該第一限位板109和第二限 位板110間隔設置形成有空槽118,該斜板105固定于第二限位板110頂部并與定位盤104 相接。
[0031] 進一步的,轉動驅動件包括第一氣缸111、齒條112、導軌113和齒輪114,該齒輪 114固定于轉軸103 -側,該導軌113與轉軸103垂直,該齒條112位于導軌113內且與齒 輪114嚙合,該第一氣缸111連接驅動齒條112沿導軌113移動從而帶動齒輪114和轉軸 103轉動以使弧形槽107內的直管400經斜板105滑入空槽118。
[0032] 進一步的,還包括有調節手輪115和螺紋桿116,該第一限位板109和第二限位板 110底部設有連接塊,該螺紋桿116穿過進料架101與第一限位板109和第二限位板110底 部的連接塊螺紋配合,該調節手輪115與螺紋桿116相連以操控第一限位板109和第二限 位板110相向或背向移動以調整空槽118寬度,適應不同管徑直管400的需求。
[0033] 進一步的。推動驅動件包括第二氣缸117和頂塊119,該第二氣缸117與頂塊119 相連,該頂塊119位于空槽118內且由第二氣缸117驅動以推動直管400,將位于空槽118 內的直管400推動至拋光機構300的進料口內。
[0034] 出料機構200包括出料架201、定板202、翻板203、收料斗204和可調氣缸205,該 定板202傾斜地固定于出料架201頂部。該翻板203與定板202底端鉸接且與定板202呈 V字形以容納直管400,該收料斗204傾斜設置于出料架201頂部,收料斗204底端設有擋 板。可調氣缸205固定于出料架201上且位于翻板203下方,該可調氣缸205與翻板203 底部相連且可驅動翻板203下翻以使直管400滑入收料斗204。
[0035] 本實用新型的初始狀態參照圖4,將直管400放入料斗102內,第一氣缸111動作, 拉動齒條112沿導軌113移動,轉軸103和定位盤104旋轉一定角度,將定位盤104的弧形 槽107內的直管400旋轉帶入斜板105,經斜板105滑入空槽118內,參照圖6、圖7。而后, 第一氣缸111動作使得齒條112、轉軸103和定位盤104回位。第二氣缸117動作驅動頂塊 119推動位于空槽118內的直管400,將其推至拋光機構300的進料口內,拋光機構300進 行拋光操作,拋光完畢后,拋光機構300將直管400推出至出料機構的呈V字形的定板202 和翻板203之間。參照圖11,控制可調氣缸205驅動翻板203下翻,將直管400帶入收料斗 204內,可調氣缸205再驅動翻板203回位,即完成一次完整的拋光進出料。
[0036]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 為。
【權利要求】
1. 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與拋光機構配合,包括進料機構和出料機構,其特征在 于:該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架、料斗、轉軸、定位盤、斜板、限位板組件、轉動驅動件及推動驅 動件;該料斗設置于進料架頂部且其底部設有進料口;該轉軸平行地設置于進料口下方; 該定位盤固定穿設于轉軸上且設有容納并定位直管的弧形槽;該限位板組件位于進料架上 且形成有容納直管的空槽;該斜板固定于限位板組件頂部且傾斜設置并與定位盤相接;該 轉動驅動件連接驅動轉軸轉動以使弧形槽內的直管經斜板滑入空槽;該推動驅動件動作將 位于空槽內的直管推動至拋光機構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分別位于進 料口兩側的定位盤,每個定位盤上設有沿圓周分布的多個直徑不同的弧形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驅動件包括 第一氣缸、齒條、導軌和齒輪,該齒輪固定于轉軸一側,該導軌與轉軸垂直,該齒條位于導軌 內且與齒輪嚙合,該第一氣缸連接驅動齒條沿導軌移動從而帶動齒輪和轉軸轉動。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組件包括 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該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間隔設置形成有所述的空槽,該斜 板固定于第二限位板頂部。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調節手輪和 螺紋桿,該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部設有連接塊,該螺紋桿穿過進料架與第一限位板 和第二限位板底部的連接塊螺紋配合,該調節手輪與螺紋桿相連以操控第一限位板和第二 限位板相向或背向移動以調整所述空槽寬度。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驅動件包括 第二氣缸和頂塊,該第二氣缸與頂塊相連,該頂塊位于所述空槽內且由第二氣缸驅動以推 動直管。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 料架、定板、翻板、收料斗和可調氣缸,該定板傾斜地固定于出料架頂部;該翻板與定板底端 鉸接且與定板呈V字形以容納直管,該收料斗傾斜設置于出料架頂部;該可調氣缸與翻板 底部相連且可驅動翻板下翻以使直管滑入收料斗。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氣缸固定于 所述出料架上且位于所述翻板下方。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直管拋光進出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斗底端設有 擋板。
【文檔編號】B24B41/00GK203887688SQ201420293276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4日
【發明者】林孝發, 林孝山, 蔣東照, 鄧海洋, 鄭英龍 申請人: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