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包括一加工轉臺及至少一夾鉆器,其中該夾鉆器樞置于該加工轉臺的周邊,該夾鉆器具有經(jīng)樞接而相互嚙合的一第一夾臂及一第二夾臂,該第一夾臂及第二夾臂之間相對形成有一彈性閉合的夾口,該夾口用以夾持一呈垂直向的鉆頭,且該第一夾臂能經(jīng)由一驅動器的帶動而連動第二夾臂開啟夾口。由此,解決鉆頭在移動時需進行轉向的問題。
【專利說明】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鉆頭的夾持技術,特別有關一種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周知,傳統(tǒng)鉆刃研磨機中已見有利用轉臺上設置夾鉆器來夾持鉆頭,并利用轉臺的定角度旋轉,使受夾持的鉆頭能旋動至多個工作區(qū)站之間逐一進行檢測及研磨的加工。
[0003]陳如,中國臺灣公告第M444243號專利案公開了一種鉆刃研磨裝置,包括在一轉臺上呈放射狀地間隔配置有多個夾鉆器,該轉臺周圍依序配置有進料區(qū)、進料檢測區(qū)、研磨區(qū)與出料檢測區(qū),所述夾鉆器夾持呈水平向的鉆頭經(jīng)由轉臺的轉動,而旋移該鉆頭依序定位于進料區(qū)、進料檢測區(qū)、研磨區(qū)與出料檢測區(qū)構成循環(huán)回圈,通過配置于轉臺的多個夾鉆器,同時在各工作區(qū)進行動作,減少各工作區(qū)產生閑置的情況,進而增加研磨鉆頭作業(yè)時的工作效率。
[0004]然而,鉆頭是呈垂直向的插置于置鉆盒中或由置鉆盒中取出,以及呈水平向的插置于夾鉆器中或由夾鉆器中取出,所以,當鉆頭經(jīng)由機械夾爪的夾持要由置鉆盒移動到夾鉆器,或者是由夾鉆器移動到置鉆盒的過程中,鉆頭都需要利用機械夾爪進行轉向的動作,導致機械夾爪在移動鉆頭的程序復雜化,造成制程耗時及設備建置成本增加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排除鉆頭在移動時需進行轉向所易滋生的程序復雜化、耗時及耗費設備建置成本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技術手段包括一加工轉臺;及至少一夾鉆器,樞置于該加工轉臺的周邊,該夾鉆器具有經(jīng)樞接而相互嚙合的一第一夾臂及一第二夾臂,該第一夾臂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爪部及一第一樞接部,而該第二夾臂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二爪部及一第二樞接部,該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相對形成有一彈性閉合的夾口,該第一夾臂及第二夾臂經(jīng)由夾口夾持一呈垂直向的鉆頭;其中,該第一夾臂經(jīng)由第一樞接部接受一驅動器的帶動而連動第二夾臂的第二樞接部,進而開啟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的夾口。
[0006]更具體的,上述技術特征還可進一步實施成
[0007]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中,該夾鉆器數(shù)量為多個,且呈放射狀地間隔樞置于該加工轉臺周邊。
[0008]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樞接部形成有一第一扇形齒面,該第二樞接部形成有一第二扇形齒面,該第一夾臂的第一扇形齒面能夠嚙合該第二夾臂的第二扇形齒面。
[0009]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臂及第二夾臂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拉引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彈性閉合該夾口。
[0010]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樞接部延伸形成有一分歧臂,該第一樞接部經(jīng)由分歧臂接受驅動器的帶動而連動第二樞接部,進而開啟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的夾口。
[0011]根據(jù)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鉆頭在接受夾鉆器夾持時的軸向是呈垂直向,與鉆頭插置于置鉆盒時的軸向相同,因此,鉆頭在利用機械夾爪由置鉆盒移動到夾鉆器,以及由夾鉆器移動到置鉆盒的過程中,能免除鉆頭的轉向動作,除能減少鉆頭進行轉向動作所耗費的工時外,并降低鉆頭移動設備的建置成本。
[0012]除此之外,有關本實用新型可供據(jù)以實施的相關技術細節(jié),將在后續(xù)的實施方式及附圖中加以闡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5]圖3是圖2的A-A剖示圖;
[0016]圖4及圖5分別是圖2中夾鉆器的開夾及閉夾的動作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10_加工轉臺;20_夾鉆器;21_第一夾臂;211_第一爪部;212_第一樞接部;213_第一扇形齒面;214_分歧臂;22_第二夾臂;221_第二爪部;222_第二樞接部;223_第二扇形齒面;23_夾口 ;24_彈性元件;25_驅動器;30_機臺;31_直驅馬達;40-鉆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8]首先,請合并參閱圖1及圖2,揭露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態(tài)樣,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包括一加工轉臺10及至少一夾鉆器20,其中:
[0019]該加工轉臺10可制成概呈圓型的盤座狀,該加工轉臺10經(jīng)由一直驅馬達31而配置于一機臺30上,該直驅馬達31能直接驅動加工轉臺10于等圓周路徑上的若干個特定角度之間產生精確定位及旋動位移之間歇性動作。
[0020]所述夾鉆器20是樞置于該加工轉臺10的周邊,在實施上,所述夾鉆器20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呈放射狀地間隔樞置于該加工轉臺10周邊,所述夾鉆器20能經(jīng)由加工轉臺10的帶動而沿等圓周路徑上進行精確定位及旋動位移之間歇性動作。
[0021]進一步的說,所述夾鉆器20具有經(jīng)樞接而相互嚙合的一第一夾臂21及一第二夾臂22,該第一夾臂21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爪部211及一第一樞接部212,該第二夾臂22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二爪部221及一第二樞接部222,該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分別經(jīng)由第一樞接部212及第二樞接部222樞接于該加工轉臺10上,該第一爪部21及第二爪部22之間相對形成有一夾口 23,通過該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分別朝相對接近及相對遠離的方向移動,進而連帶使第一爪部211及第二爪部221能夠進行開啟及閉合夾口 23的動作,以夾持及釋放一呈垂直向的鉆頭40。更進一步的說,該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24,該彈性元件24在實施上為一拉伸彈簧,通過該彈性元件24拉弓I第一爪部211及第二爪部221彈性閉合該夾口 23。
[0022]請合并參閱圖3及圖4,說明該第一夾臂21的第一樞接部212形成有一第一扇形齒面213,該第二夾臂22的第二樞接部222形成有一第二扇形齒面223,該第一夾臂21的第一扇形齒面213能夠嚙合該第二夾臂22的第二扇形齒面223,由此,當?shù)谝粖A臂21或第二夾臂22擺動時能帶動另一夾臂跟著擺動。進一步的說,該第一夾臂21的第一樞接部212延伸形成有一分歧臂214,該第一夾臂21能經(jīng)由分歧臂214接受一驅動器25的推動而連帶跟著擺動,進而帶動第二夾臂22,該驅動器25在實施上為一氣壓缸。
[0023]根據(jù)上述配置,請接續(xù)參閱圖4及圖5,依序揭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解說圖,說明當夾鉆器20要開啟夾口 23時,利用驅動器25推動分歧臂214以帶動第一夾臂21跟著擺動(如圖4所示),進而連動第二夾臂22,使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分別朝相對遠離的方向移動,以開啟位于第一爪部211及第二爪部221之間的夾口 23 ;當夾鉆器20要閉合夾口 23時,利用位于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之間的彈性元件24的簧壓,使第一夾臂21及第二夾臂22分別朝相對接近的方向移動,進而閉合位于第一爪部211及第二爪部221之間的夾口 23。
[0024]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鉆頭夾持裝置是利用夾持呈垂直向的鉆頭40來進行移動,相較于傳統(tǒng)的鉆頭夾持裝置來說,本實用新型免除鉆頭40在利用機械夾爪的夾持而移動于夾鉆器20與置鉆盒之間時需要進行轉向的動作,除能簡化機械夾爪在移動鉆頭40時的程序外,并能降低鉆頭移動設備的建置成本。
[0025]以上實施例僅為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因此,本實用新型應以申請專利范圍中限定的權利要求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加工轉臺;及 至少一夾鉆器,樞置于該加工轉臺的周邊,該夾鉆器具有經(jīng)樞接而相互嚙合的一第一夾臂及一第二夾臂,該第一夾臂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爪部及一第一樞接部,而該第二夾臂雙端分別形成一第二爪部及一第二樞接部,該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相對形成有一彈性閉合的夾口,該第一夾臂及第二夾臂經(jīng)由夾口夾持一呈垂直向的鉆頭; 其中,該第一夾臂經(jīng)由第一樞接部接受一驅動器的帶動而連動第二夾臂的第二樞接部,進而開啟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的夾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夾鉆器數(shù)量為多個,且呈放射狀地間隔樞置于該加工轉臺周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樞接部形成有一第一扇形齒面,該第二樞接部形成有一第二扇形齒面,該第一夾臂的第一扇形齒面能夠嚙合該第二夾臂的第二扇形齒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夾臂及第二夾臂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拉引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彈性閉合該夾口。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垂直向鉆頭的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樞接部延伸形成有一分歧臂,該第一樞接部經(jīng)由分歧臂接受驅動器的帶動而連動第二樞接部,進而開啟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之間的夾口。
【文檔編號】B24B3/00GK203993384SQ20142040551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fā)明者】姚福來 申請人:姚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