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生產液晶屏時所用的電極板進行研磨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液晶電極板表面研磨機。
背景技術:
電子液晶屏在生產時需要在特殊的液體中與鋁質電極板組合進行蝕刻工藝,在這過程中會大量的化學渣質和無數的顆粒物吸附在鋁質電極板上,質地比較堅硬,所以每生產一次鋁質電極板就必須更換一次,而如果想要重復利用電極板就必須重新打磨拋光,粗糙度必須達到0.1微米。
目前對電極板的打磨主要是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處理, 缺點是費時費力浪費資源質量又不穩定,因為人工很難掌握力的輕重,來回研磨時非常容易重疊,這樣會嚴重影響該產品粗糙度的一致性。例如:一塊2.4米X2.2米人工研磨需耗時20小時左右,來回研磨30次左右還不能保證粗糙度的一致性,更難以保證0.1微米標準。
本發明在沒有其他機器設備的參照下成功的研制出了國內首創的智能液晶電極板表面研磨機,解放了人的體力勞動,節約成本和時間,大大改善了產品的質量,該智能研磨機是用水來自動沖洗,可在4小時達到研磨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液晶電極板表面研磨機,用以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能夠解放體力勞動,節約時間和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產品的精度。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智能液晶電極板表面研磨機,包括框架、水槽排水系統、傳動裝置、打磨頭以及控制系統;框架用于對該研磨機的各個零部件提供安裝與支撐;水槽排水系統在打磨時用于將沖洗打廢料的水及時排出;傳動裝置用于帶動打磨頭移動進而實現對電極板的打磨;所述的打磨頭用于對電極板進行打磨,在其頂端安裝有打磨機;控制系統能夠對水槽排水系統、傳動裝置進行控制,同時能夠接收傳感器反饋的數據,并能夠根據接收的數據做出相應的控制。
進一步,所述的框架包括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安裝在框架的底部,并且所述的支撐腳包括上下支撐腳、左右支撐腳以及中心支撐腳。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腳之間通過連接絲桿連接。
進一步,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X軸傳動裝置、Y軸傳動裝置以及Z軸傳動裝置。
進一步,所述的Y軸傳動裝置為Y軸電缸導軌。
進一步,所述的Z軸傳動裝置包括Z軸氣缸和打磨頭支架導軌。
進一步,所述的打磨頭能夠實現粗打磨和精打磨。
進一步,所述的打磨頭包括振動打磨機和偏心打磨機,在打磨時振動打磨機和偏心打磨機能夠根據需要進行切換。
進一步,所述的打磨頭還包括旋轉頭,通過旋轉旋轉頭能夠實現振動打磨機和偏心打磨機的切換。
進一步,所述的控制系統具有系統自檢功能。
進一步,所述的控制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待打磨電極板的大小,并且能夠自動確定零點位置。
進一步,所述的控制系統能夠自動決定打磨范圍,也能夠通過手動確定打磨范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智能研磨機代替人工打磨,節省了人力,縮短了打磨時間,同時采用了高精度的控制,使得打磨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總裝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水槽排水系統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打磨頭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框架的仰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支撐腳;
圖6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框架分解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Y軸電纜支撐組件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X軸傳動裝置和Z軸氣缸組合圖;
圖9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控制系統控制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發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發明。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智能液晶電極板表面研磨機包括框架1、水槽排水系統2、傳動裝置3、打磨頭4以及控制系統5,框架1用于支撐水槽排水系統2、傳動裝置3以及打磨頭4,水槽排水系統2用以對用于對研磨過程進行供水同時將廢水排出去,傳動裝置3用于帶動打磨頭4在XYZ方向移動進而對工件(電極板)100進行研磨,打磨頭4用于對電極板100進行打磨。
如圖4-7所示,進一步,所述的框架1包括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通過兩根框架連接桿13連接,在所述框架1的底部安裝有支撐腳14,所述支撐腳14用以對框架1進行支撐進而提高對水槽排水系統2的支撐穩定性,并且可以調整水槽排水系統的平整性。
如圖4所示,所述的支撐腳14包括兩個上下支撐腳141、四個左右支撐腳142以及一個中心支撐腳143,所述的兩個上下支撐腳141、一個中心支撐腳143焊接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接觸處的底面,進一步使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連接更加的牢固,四個左右支撐腳142對稱地固定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底面。
如圖5所示。所述的上下支撐腳141包括上下支撐腳左側鈑金件1411、上下支撐腳右側鈑金件1412以及上下支撐腳支腳1413,上下支撐腳左側鈑金件1411和上下支撐腳右側鈑金件1412分別通過緊固件固定在上下支撐腳支腳1413的頂端,上下支撐腳左側鈑金件1411和上下支撐腳右側鈑金件1412分別焊接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底面。
如圖5所示,所述的左右支撐腳142包括左右支撐腳鈑金件1421和左右支撐腳支腳1422,左右支撐腳鈑金件1421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左右支撐腳支腳1422的頂端,同時,左右支撐腳鈑金件1421焊接在框架1的底面。
如圖5所示,所述的中心支撐腳143包括左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1、右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2以及中心支撐腳支腳1433,所述的左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1和右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2通過緊固件固定在中心支撐腳支腳1433的頂端,左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1和右側中心支撐腳鈑金件1432分別焊接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底面。
如圖5所示,并且,在每個支撐腳的底端都安裝有調整腳144,用以調整每個支撐腳的高度,進而根據需要調節框架1以及下述的水槽21的平整性。
如圖1和4所示,支撐腳14之間通過連接絲桿145進行連接,所述的連接絲桿145包括短絲桿1451和長絲桿1452,所述的上下支撐腳141與左右支撐腳142之間采用短絲桿1451連接,所述的左右支撐腳142與中心支撐腳143通過長絲桿1452連接,通過連接絲桿145能夠保證支撐腳14之間連接的穩定性防止框架出現晃動。
如圖6和7所示,在所述左框架11的左側頂端的左側以及在所述右框架12的右側頂端的右側安裝有Y軸電纜托盤支架15,在所述Y軸電纜托盤支架15上安裝有Y軸電纜托盤151,在Y軸電纜托盤151底面設置有與Y軸電纜托盤支架15卡合的槽。
如圖2所示,所述的水槽排水系統2包括水槽21和總排水槽22,所述的水槽21包括四個小水槽,每個小水槽內都設置有棚格平面,四個小水槽的棚格平面共同組成了研磨平臺,在每個棚格平面的下方安裝有上下調節裝置,通過調節裝置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棚格平面的平整性,并且每個棚格平面的下方也都安裝橫向水槽支架211和縱向水槽支架212,用以對棚格平面進行支撐。同時將水槽分為四個小水槽能夠方便制造,以及在拆卸運輸時也是相當方便。水槽21里面的水最終通過總排水槽22排出,總排水槽22安裝在整個水槽21的中心位置的下方。
如圖1和8所示,所述的傳動裝置3包括X軸傳動裝置31、Y軸傳動裝置32以及Z軸傳動裝置33,X軸傳動裝置31包括一根X軸電缸導軌311以及一根直線導軌312,Y軸傳動裝置32包括兩根Y軸電缸導軌321,Z軸傳動裝置33包括Z軸氣缸331和打磨頭支架導軌332,所述的傳動裝置3帶動打磨頭在三維空間的移動,進而實現對工件100的研磨。
如圖1、6和8所示,所述的Y軸電缸導軌321安裝在左框架11左側的頂端和右框架12右側的頂端,所述的X軸電缸導軌311和直線導軌312通過導軌支撐件313安裝在鋁合金型材317上,鋁合金型材317安裝到鋁合金型材支架314上,并且X軸電缸導軌311在后,直線導軌312在前,兩個所述的鋁合金型材支架314通過電缸導軌滑塊315垂直安裝在Y軸電缸導軌321上,在安裝X軸電缸導軌311的鋁合金型材支架314的外側安裝有X軸電纜托盤316用以放置連接X軸電缸導軌311的電纜。Z軸氣缸331安裝在氣缸支架組件333上,在氣缸支架組件333上還安裝有打磨頭支架導軌3331,打磨頭安裝件3332通過滑塊安裝到打磨頭支架導軌3331上,并且打磨頭安裝件3332上端與Z軸氣缸331連接,進而在Z軸氣缸331的推動下打磨頭安裝件3332沿著打磨頭支架導軌3331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打磨頭4上下移動,在氣缸支架組件333上還安裝有Z軸電纜懸掛支架3333用以懸掛Z軸電纜。在上述X軸、Y軸電缸導軌的安裝位置處都具有平面調正裝置用以對X軸、Y軸電缸導軌的平整性進行調整。
如圖3所示,所述的打磨頭4安裝有兩個振動打磨機41和四個偏心打磨機42,振動打磨機41用于精磨,偏心打磨機用于粗磨,振動打磨機41通過振動打磨機夾具411、三段式萬向節調節結構412安裝到萬向節安裝板413上,偏心打磨機42通過偏心打磨機夾具421、三段式萬向節調節結構422安裝到萬向節安裝板423上,萬向節安裝板413和423分別安裝到下旋轉頭43的兩個直角邊所在的面上,在下旋轉頭43的斜邊所在的面上具有凸緣,在上旋轉頭44的下端具有凹槽,上述凸緣和凹槽能夠進行配合用以實現下旋轉頭43與上旋轉頭44的安裝配合,同時為了防止下旋轉頭43與上旋轉頭44在安裝后相對轉動,在凸緣上設置有十字槽,在凹槽里設置有十字凸起,十字槽能夠與十字凸起配合進而防止下旋轉頭43和上旋轉頭44的相對旋轉。上旋轉頭安裝板45的斜邊所在面與上旋轉頭44固定連接,上旋轉頭安裝板45的上端與打磨頭安裝件3332固定連接。通過旋轉上旋轉頭44和下旋轉頭43能夠實現振動打磨機41和偏心打磨機42之間的切換。同時為了使在旋轉之后且在研磨時上旋轉頭44和下旋轉頭43不發生相對轉動,在下旋轉頭43中插入有旋轉頭緊固件46,在旋轉頭緊固件46的下端設置有緊固裝置將旋轉頭緊固件46與下旋轉頭43連接,使上旋轉頭44與下旋轉頭43緊密配合以致不會發生分離進而保證在工作時上旋轉頭44與下旋轉頭43不會發生分離進而不會發生相對旋轉,在旋轉頭緊固件46的另一端鉸接有旋轉頭緊固拉桿461,在上旋轉頭安裝板45上安裝有拉桿固定桿462,當拉桿固定桿462與旋轉頭緊固拉桿461連接時,旋轉頭緊固件46就能防止上旋轉頭44和下旋轉頭43旋轉。振動打磨機41的打磨頭為精磨頭,偏心打磨機42的打磨頭為粗磨頭,打磨頭上通過夾持或者黏貼固定有200-2500目的沙皮與沙塊,具體振動打磨機41和偏心打磨機42采用什么樣的沙皮和沙塊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確定,但是必須保證振動打磨機41的打磨頭為精磨頭,偏心打磨機42的打磨頭為粗磨頭。在研磨時,先采用粗磨頭進行研磨,之后將下旋轉頭43旋轉180°,更換為精磨頭,進行更高精度的研磨。振動打磨機41和偏心打磨機42采用氣動控制,振動打磨機41和偏心打磨機42連接有氣管,在氣管上安裝有進氣閥,控制系統5通過控制進氣閥的打開與關閉實現打磨。
在X軸傳動裝置31上安裝有噴水口,在工作時,噴水口噴出的水用以沖洗打磨位置以將打磨肥料及時的沖入水槽21中進而通過總排水槽22排出。并且,在噴水口處設有進水閥,控制系統5能夠根據需要控制進水閥的打開與關閉。
如圖1和9所示,所述的控制系統5包括人機交互面板51、伺服控制電箱52、PLC控制器以及多個傳感器,人機交互面板52用以輸入控制參數和顯示實時狀態,PLC控制器能夠根據人機交互面板52輸入的參數來控制打磨頭4在XYZ三維空間內運動且能夠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顯示在人機交互面板52中,多個傳感器用于檢測各個相應的參數。控制系統工作流程如圖9所示。圖9中的系統自檢包括進水閥手否關閉、進氣閥是否關閉、X軸電缸導軌311是否歸位、Y軸電缸導軌321是否歸位,上述系統自檢都是通過相應的傳感器來完成。該控制系統的操作方法如下:1)由吊車將工件(電極板)100吊裝到位;2)啟動電源,確認急停按鈕放開;3)安放到位后由操作人員決定手動設定打磨范圍,或根據感知器檢測到的工件大小自動決定打磨范圍;4)根據工件100要求決定打磨路徑及打磨次數,精細度要求越高,打磨次數越多;5)若設為手動設置打磨路徑,則操作人員在設定好電機移動速度后,通過人機交互面板上的搖桿控制打磨頭4的移動;6)設定完成后即開始打磨工作,打磨完成后打磨頭4回到零點位置;7)根據工件100的精度要求,完成打磨或旋轉打磨頭4再次運行打磨機進行精磨。并且,工件100在放置到研磨平臺后,根據傳感器反饋的數據,控制系統可自動得出工件大小,零點位置;通過氣缸上安裝的壓力傳感器反饋的數據,控制系統可以實時控制氣缸壓力,保證施加在工件上的力度均衡,運動過程中打磨深淺一致,保證高精度的打磨效果;為滿足不同的精度要求,打磨頭安裝了兩種打磨機,一種用于粗磨,另一種用于精磨;在粗磨完成后,手動旋轉180度,再次運行打磨程序,即可進行精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