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噴砂對車架進行打磨的方法。
背景技術:
車架的傳統制造工藝一般為:先將頭管、上管、下管、立管、上叉、下叉和勾爪連接在一起;然后對車架進行清洗,最后通過人工對車架進行打磨,采用這種工藝,不僅效率低,而且打磨的不夠均勻,有些地方可能會因操作人員的疏忽而漏打磨。
后來,有人采用的工藝為:先將頭管、上管、下管、立管、上叉、下叉和勾爪連接在一起;然后對車架進行清洗,最后進行噴砂處理。采用這種工藝的缺陷是:
(1)清洗后,在車架上會殘留有清洗液,在噴砂過程中,砂會粘在車架上,很難將粘在車架的砂處理掉。
(2)在噴砂過程中,由于車架內的空的,因此,砂很容易從頭管、立管、五通、上管、下管、上叉和下叉的內孔或通孔內進入到車架內,這樣,不僅會浪費砂,而且在烤漆過程中,砂會粘在車架表面上,影響車架的品質,同時,在車架上安裝配件時,由于殘留有砂,因此,會損壞配件。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明人在各個內孔或通孔處安裝有堵件,用于防止在噴砂過程中砂進入到車架內,但由于內孔或通孔存在不一致性,因此,有些堵件很容易掉落,影響車架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提高車架的品質,減少噴砂過程中砂的浪費,減小對車架的配件的損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噴砂對車架進行打磨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一種采用噴砂對車架進行打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車架的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插入第一堵塞,第一堵塞與頭管的上端和下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在立管的上端插入第二堵塞,第二堵塞與立管的上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在五通的左端和右端分別插入第三堵塞,第三堵塞與五通的左端和右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在兩勾爪的通孔之間卡置有彈性堵件,所述的彈性堵件包括呈V形的彈性臂,自彈性臂的端部向外延伸的插桿,插桿插入到勾爪的通孔內;在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的通孔分別穿過有堵管,堵管與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的通孔為過盈配合;
(2)將安裝有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的車架放入到噴砂設備的噴砂室內;通過噴射設備對車架實施噴砂;
(3)取出車架;
(4)取下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
(5)對車架進行清洗。
進一步的,所述的噴射設備包括殼體,殼體內設置有轉塔,在殼體上安裝有驅動轉塔的驅動馬達;轉塔內具有兩個噴砂室;在進行上述步驟(2)時,在將安裝有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的車架放入到其中一噴砂室中的同時,在另一噴砂室放置安裝有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的車架。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堵塞包括第一塞體和設在第一塞體一端的第一封片,第一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一塞體的直徑;所述的第二堵塞包括第二塞體和設在第二塞體一端的第二封片,第二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二塞體的直徑;所述的第三堵塞包括第三塞體和設在第三塞體一端的第三封片,第三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三塞體的直徑。
進一步的,堵管的長度大于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中的最大直徑的2倍;堵管的兩端具有斜切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針對車架的不同內孔和通孔,采用對應的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同時采用過盈配合,這樣,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不容易脫離,在噴砂過程中砂不會進入到車架內,不會浪費砂。由于砂不會進入到車架內,同時清洗的工序安排在噴砂之后,在烤漆時,砂不會粘在車架的表面,車架的品質高,由于在車架表面上沒有砂,這樣,在車架上安裝配件時,不會損壞配件。
(2)在噴砂過程中,采用兩個噴砂室,這樣,噴砂和安放車架可交替進行,提高了效率。
(3)第一堵塞包括第一塞體和第一封片,第一塞體與頭管的上端和下端的內孔過盈配合,第一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一塞體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一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第二堵塞包括第二塞體和第二封片,第二塞體與立管的上端的內孔過盈配合,第二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二塞體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二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第三堵塞包括第三塞體和第三封片,第三塞體與五通的左端和右端的內孔過盈配合,第三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三塞體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三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
(4)堵管的長度大于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中的最大直徑的2倍;當堵管插入后,堵管更加不容易脫離車架。堵管的兩端具有斜切部,這樣,堵管能更加容易的插入。
(5)由于采用本發明的彈性堵件,這樣,彈性臂可以發生彈性變形,便于安裝彈性堵件。另外,彈性堵件還能對兩勾爪進行限位,防止在噴砂過程中,兩勾爪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
附圖說明
圖1為車架的示意圖。
圖2為上叉的示意圖。
圖3為下叉的示意圖。
圖4為噴砂設備的示意圖。
圖5為第一堵塞的示意圖。
圖6為彈性堵件的示意圖。
圖7為堵管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車架包括頭管1、上管2、下管3、立管4、五通5、上叉6、下叉7和勾爪8。
上管2的一端焊接在頭管1上,上管2的另一端焊接在立管4的上端部。下管3的一端焊接在頭管1上,下管3的另一端焊接在五通5上。立管4的下端焊接在五通5上。上叉6的一端焊接在立管4上。下叉7的一端焊接在五通5上。在上叉和下叉的另一端分別安裝有勾爪8。
如圖4所示,噴砂設備包括殼體81,在殼體81上開有門孔811。殼體81內設置有轉塔82,在殼體81上安裝有驅動轉塔的驅動馬達83,在轉塔內設有兩個噴砂室821。
一種采用噴砂對車架進行打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車架的頭管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插入第一堵塞91,如圖5所示,第一堵塞91包括第一塞體911和設在第一塞體911一端的第一封片912,第一封片912的直徑大于第一塞體911的直徑。第一塞體911與頭管1的上端和下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第一封片912的直徑大于第一塞體911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一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
在立管4的上端插入第二堵塞,第二堵塞包括第二塞體和設在第二塞體一端的第二封片,第二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二塞體的直徑,第二塞體與立管4的上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第二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二塞體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二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
在五通5的左端和右端分別插入第三堵塞,第三堵塞包括第三塞體和設在第三塞體一端的第三封片,第三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三塞體的直徑,第三塞體與五通的左端和右端的內孔為過盈配合。第三塞體與五通的左端和右端的內孔過盈配合,第三封片的直徑大于第三塞體的直徑,這樣,可防止第三堵塞進入到車架內,實現軸向限位。
在兩勾爪8的通孔之間卡置有彈性堵件92,如圖6所示,所述的彈性堵件92包括呈V形的彈性臂921,自彈性臂921的端部向外延伸的插桿922,插桿922插入到勾爪的通孔內;這樣,彈性臂可以發生彈性變形,便于安裝彈性堵件。另外,彈性堵件還能對兩勾爪進行限位,防止在噴砂過程中,兩勾爪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
在上管2、下管3、上叉6、下叉7和立管4的通孔分別穿過有堵管93,堵管93與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的通孔為過盈配合。堵管93的長度大于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中的最大直徑的2倍;堵管93的兩端具有斜切部931。
(2)將安裝有第一堵塞91、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92和堵管93的車架放入到噴砂設備的噴砂室821內;通過噴射設備對車架實施噴砂。在該步驟中,在將安裝有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的車架放入到其中一噴砂室中的同時,在另一噴砂室放置安裝有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的車架,這樣,噴砂和安放車架可交替進行,提高了效率。
(3)取出車架。
(4)取下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
(5)對車架進行清洗。
在本發明中,針對車架的不同內孔和通孔,采用對應的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同時采用過盈配合,這樣,第一堵塞、第二堵塞、第三堵塞、彈性堵件和堵管不容易脫離,在噴砂過程中砂不會進入到車架內,不會浪費砂。由于砂不會進入到車架內,同時清洗的工序安排在噴砂之后,在烤漆時,砂不會粘在車架的表面,車架的品質高,由于在車架表面上沒有砂,這樣,在車架上安裝配件時,不會損壞配件。堵管的長度大于上管、下管、上叉、下叉和立管中的最大直徑的2倍;當堵管插入后,堵管更加不容易脫離車架。堵管的兩端具有斜切部,這樣,堵管能更加容易的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