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支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
背景技術:
支架,起支撐作用的構架。支架的應用極其廣泛,工作生活中隨處可以遇見,如照相機的三腳架,醫學領域用到的心臟支架等,主要應用于固定建筑及結構中管道電纜的支架,提升空間利用、生產效率等,又可分為一般支架和成品支架等分類,在日常生活中,摩托車零件在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研磨,傳統的研磨方式都是依靠使用者手動的去轉動需要研磨的零件,長時間研磨的過程中,既浪費使用者的時間,也會降低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具備方便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優點,解決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降低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包括機殼,所述機殼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軸上套設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的頂部嚙合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上貫穿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右端貫穿機殼的右側并延伸至機殼的外部,所述傳動軸的右端套設有主動輪,所述機殼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操作臺,所述操作臺的內腔貫穿設有拉桿,所述拉桿的左端貫穿操作臺的左側并延伸至操作臺的外部,所述拉桿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所述拉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右側與操作臺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所述拉桿頂部和底部的右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遠離拉桿的一端通過活動軸活動連接有滑輪,所述支撐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活動座,所述活動座上貫穿設有第二旋轉軸,所述操作臺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貫穿設有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的內側均固定連接有卡管,所述卡管上設置有調節螺栓,所述第一旋轉軸的右端套設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通過皮帶與主動輪傳動連接,所述機殼的左側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機器與電機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殼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部通過軸銷活動連接有腳輪。
優選的,所述卡管內腔的底部設置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優選的,所述第一旋轉軸通過軸承與固定座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通過軸承與活動座活動連接,所述傳動軸通過軸承與機殼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撐座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設置有凸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設置電機、傳動軸、主動齒輪、從動齒輪、主動輪、皮帶、從動輪、固定座、第一旋轉軸、卡管、調節螺栓、第二旋轉軸、活動座和操作臺,實現了在需要研磨零件時,先將零件卡在卡管內,利用調節螺栓將零件卡緊,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機的運行,電機通過齒輪傳動帶動傳動軸旋轉,傳動軸通過皮帶輪傳動帶動第一旋轉軸旋轉,第一旋轉軸通過卡管內的零件帶動第二旋轉軸旋轉,以此達到零件自動旋轉的效果,該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廣。
2、本發明通過設置防滑墊,避免零件在卡管內活動,增加了零件的穩定性,通過設置把手,方便使用者將拉桿從操作臺內拉出,通過設置腳輪,方便使用者移動該研磨支架,通過設置有拉桿和拉簧,當有較長零件需要研磨時,將拉桿從操作臺內拉出,隨后將零件固定在卡管內,拉簧起到幫助拉桿快速復位的作用,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通過在把手上設置凸點,起到防滑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A-A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機殼、2主動齒輪、3從動齒輪、4主動輪、5皮帶、6操作臺、7拉簧、8從動輪、9第一旋轉軸、10固定座、11卡管、12防滑墊、13支架、14滑輪、15活動座、16第二旋轉軸、17支撐座、18把手、19拉桿、20傳動軸、21電機箱、22控制器、23電機、24支撐腿、25調節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請參閱圖1-2,一種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包括機殼1,機殼1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24,支撐腿24的底部通過軸銷活動連接有腳輪,通過設置腳輪,方便使用者移動該研磨支架,機殼1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箱21,電機箱21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電機23,電機23的轉軸上套設有主動齒輪2,主動齒輪2的頂部嚙合有從動齒輪3,從動齒輪3上貫穿設有傳動軸20,傳動軸20的右端貫穿機殼1的右側并延伸至機殼1的外部,傳動軸20的右端套設有主動輪4,機殼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操作臺6,操作臺6的內腔貫穿設有拉桿19,拉桿19的左端貫穿操作臺6的左側并延伸至操作臺6的外部,拉桿19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支撐座17,支撐座17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把手18,且把手18上設置有凸點,通過設置把手18,方便使用者將拉桿19從操作臺6內拉出,通過在把手18上設置凸點,起到防滑的作用,拉桿19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拉簧7,拉簧7的右側與操作臺6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拉桿19頂部和底部的右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架13,支架13遠離拉桿19的一端通過活動軸活動連接有滑輪14,通過設置有拉桿19和拉簧7,當有較長零件需要研磨時,將拉桿19從操作臺6內拉出,隨后將零件固定在卡管11內,拉簧7起到幫助拉桿19快速復位的作用,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支撐座17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活動座15,活動座15上貫穿設有第二旋轉軸16,操作臺6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上貫穿設有第一旋轉軸9,第一旋轉軸9通過軸承與固定座10活動連接,第二旋轉軸16通過軸承與活動座15活動連接,傳動軸20通過軸承與機殼1活動連接,第一旋轉軸9和第二旋轉軸16的內側均固定連接有卡管11,卡管11內腔的底部設置有防滑墊12,防滑墊12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紋,通過設置防滑墊12,避免零件在卡管11內活動,增加了零件的穩定性,卡管11上設置有調節螺栓25,第一旋轉軸9的右端套設有從動輪8,從動輪8通過皮帶5與主動輪4傳動連接,機殼1的左側設置有控制器22,控制機器22與電機23電性連接,通過設置電機23、傳動軸20、主動齒輪2、從動齒輪3、主動輪4、皮帶5、從動輪8、固定座10、第一旋轉軸9、卡管11、調節螺栓25、第二旋轉軸16、活動座15和操作臺6,實現了在需要研磨零件時,先將零件卡在卡管11內,利用調節螺栓25將零件卡緊,通過控制器22控制電機23的運行,電機23通過齒輪傳動帶動傳動軸20旋轉,傳動軸20通過皮帶輪傳動帶動第一旋轉軸9旋轉,第一旋轉軸9通過卡管11內的零件帶動第二旋轉軸16旋轉,以此達到零件自動旋轉的效果。
使用時,先將零件卡在卡管11內,利用調節螺栓25將零件卡緊,通過控制器22控制電機23的運行,電機23通過齒輪傳動帶動傳動軸20旋轉,傳動軸20通過皮帶輪傳動帶動第一旋轉軸9旋轉,第一旋轉軸9通過卡管11內的零件帶動第二旋轉軸16旋轉,以此達到零件自動旋轉的效果。
綜上所述:該摩托車零件研磨用支架,通過設置電機23、傳動軸20、主動齒輪2、從動齒輪3、主動輪4、皮帶5、從動輪8、固定座10、第一旋轉軸9、卡管11、調節螺栓25、第二旋轉軸16、活動座15和操作臺6,解決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降低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