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磨料水射流機械設備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臥轉換兩自由度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
背景技術:
水射流是由噴嘴流出形成的不同形狀的高速水流束,射流的流速取決于噴嘴出口截面前后的壓力降。水射流是能量轉變與應用的最簡單的一種形式。通常,動力驅動泵通過對水完成一個吸、排過程,將一定量的水泵送到高壓管路,使其以一定能量到達噴嘴。而噴嘴的孔徑要求比高壓管路直徑小得多,因此到達噴嘴的這一一定量的水要想流出噴嘴孔,必須加速。這樣,經過噴嘴孔加速凝聚的水就形成了射流。磨料射流是指磨料在某種外動力的作用下被加速后,高速運動的磨料所形成的射流。傳統的磨料水射流設備是以水作為介質,通過高壓發生設備使它獲得巨大能量后,再通過供料裝置將磨料直接注入高壓水中,使其以一種特定的流體運動方式高速從噴嘴噴射出來,形成能量高速集中的一股磨料水射流。
國內外有關學者研究表明:磨料因自身重力因素影響,立式狀態下的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比立式狀態下的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更好。目前,前混合磨料射流設備的磨料罐容量較小適合立式布置,具有便攜功能,常稱被為便攜式水刀,前混合磨料設備因受磨料罐體積限制,無法連續作業,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延長前混合磨料設備作業時間,磨料罐的容量加大,磨料罐將由“高、細”的特點朝“矮、粗”的特點的趨勢發展,不便于采用立式的方式布置磨料罐,這將失去便攜式水刀的優勢,磨料罐將采用臥式或多個磨料罐串聯解決上述問題。然而,現有的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既無法保證往復移動方向始終與磨料罐垂直于磨料罐上罐口平面軸線方向重合又無法保證磨料罐與混合腔連接處始終存在受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磨料;一些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無法增加處于立式狀態下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有些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的磨料罐處于臥式狀態下,磨料罐內磨料由于重力作用下,磨料罐內磨料有近一半的磨料保留在磨料罐中,無法改善磨料罐內由重力作用下遺留的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還有些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既無法實現磨料罐由立式狀態向臥式狀態下相互轉化功能又不具有微量調平功能和局部折疊功能,還有的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無法防止磨料罐因重力原因繞右口L形側架上端的鉸接處旋轉造成傷人或傷設備的情況發生,嚴重降低磨料使用率,極大影響磨料與水的混合效果,從而造成切割、除銹和清洗作業質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快捷方便、安全高效的一種立臥轉換兩自由度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快捷方便、安全高效的一種立臥轉換兩自由度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立臥轉換兩自由度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其中,包括磨料罐、移動臺和右口L形側架,所述磨料罐的兩側對稱安裝有槽形導軌,所述槽形導軌通過卡圈安裝在磨料罐上,所述磨料罐的下端安裝有混合腔座,所述混合腔座的下端安裝有往復移動裝置甲,所述往復移動裝置甲包括導向底板,所述導向底板的上端通過螺栓安裝在混合腔座的下端,導向底板的下側安裝有振動電機,所述導向底板的兩側安裝有導向卡板,所述導向卡板的下端安裝有底座,所述底座與導向底板之間對稱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還位于振動電機的兩側,所述底座上設有銷釘孔,所述移動臺的底部對稱焊接有弧形彎板,所述弧形彎板的上端和弧形彎板的下端分別設有上極限孔和下極限孔,弧形彎板的頂部與右口L形側架的頂部之間焊接有傾斜加固板,所述上極限孔的中心線位置位于右口L形側架的上側面高度位置的下側,所述右口L形側架的下端安裝在移動臺的左端,所述右口L形側架的頂部鉸接有擺動調節板,所述擺動調節板的內側鉸接有導向筒,所述導向筒內對稱安裝有導向輪,所述導向輪安裝在槽形導軌內,導向筒內還安裝有磨料罐,所述擺動調節板的下端焊接在底座上,所述移動臺的左端鉸接有輔助移動架,所述輔助移動架的下側焊接有拱形板,所述拱形板的下端和移動臺的下端安裝有小導輪,所述移動臺的右端安裝有往復移動裝置乙,所述往復移動裝置乙包括左口L形側架、橫向液壓缸和升降式軌道,所述橫向液壓缸的活塞桿的左端鉸接在移動臺下側的焊接塊上,所述升降式軌道的底部通過豎直液壓缸連接有承載座,所述升降式軌道內安裝有小導輪,左口L形側架的右側設有懸臂座,所述懸臂座上安裝有調平螺釘,所述橫向液壓缸和升降式軌道分別安裝在左口L形側架的中部和左口L形側架的底部。
所述導向筒的外徑小于卡圈的外徑,所述右口L形側架的左側焊接有U形把手,所述U形把手傾斜設置,所述U形把手還位于右口L形側架的中部,所述U形把手的外部鉸接有U形安全卡箍。
所述移動臺的下端和輔助移動架的下端對稱安裝有自鎖移動腳輪,所述小導輪位于自鎖移動腳輪的內側。
所述移動臺的右端安裝有豎直螺桿,所述豎直螺桿上安裝有兩個緊固螺母,所述左口L形側架上端設有光孔,所述光孔的直徑為豎直螺桿直徑的.倍,所述光孔安裝在豎直螺桿上,光孔還位于緊固螺母之間。
現場使用時,首先,操作人員裝置整體移動到合適位置處,通過調節豎直液壓缸的位置使承載座接觸到地面并使自鎖移動腳輪脫離地面一定距離,旋轉懸臂座上的調平螺釘來調節承載座的位置并使升降式軌道處于調平狀態,再將高壓泵站通過輸入高壓膠管連接到混合腔座左側的快速連接頭上,再將噴頭通過輸出高壓膠管連接到混合腔座右側的快速連接頭上,將磨料裝入磨料罐中,直至磨料罐內的磨料上邊界線到磨料罐上端的上罐口處并旋上端蓋。
其次,操作人員將底座上的銷釘孔通過銷釘與弧形彎板上的下極限孔相連接,啟動高壓泵站一段時間后,啟動振動電機,在振動電機的驅使下導向底板沿著導向卡板內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往復移動,與此同時,啟動橫向液壓缸,在橫向液壓缸左端的活塞桿驅使下使移動臺和輔助移動架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復移動,即可加快進行裝置整體在立式狀態下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
再次,操作人員關閉振動電機和橫向液壓缸一段時間后,關閉高壓泵站,拆除銷釘孔與下極限孔內的銷釘,旋轉擺動調節板的位置,使磨料罐、導向筒和往復移動裝置乙繞右口L形側架上端的鉸接處旋轉,待底座上的銷釘孔中心軸線與弧形彎板上的中心軸線重合,將底座上的銷釘孔通過銷釘與弧形彎板上的上極限孔相連接。
最后,操作人員旋轉U形把手上的U形安全卡箍,使磨料罐的左端位于U形安全卡箍內,防止磨料罐右端銷釘孔內的銷釘與弧形彎板上的上極限孔或下極限孔連接中斷裂,磨料罐因重力原因繞右口L形側架上端的鉸接處旋轉造成傷人或傷設備的情況發生,啟動高壓泵站一段時間后,啟動振動電機,在振動電機的驅使下導向底板沿著導向卡板內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往復移動,與此同時,啟動橫向液壓缸,在橫向液壓缸左端的活塞桿驅使下使移動臺和輔助移動架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復移動,即可增加裝置整體在臥式狀態下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工作效果。
待進行現場作業完成后,依次關閉振動電機、橫向液壓缸和高壓泵站,并使裝置整體在立式狀態下,啟動豎直液壓缸使承載座脫離地面一端距離,自鎖移動腳輪與地面接觸,旋轉懸臂座上的調平螺釘位置并使調平螺釘底部脫離地面,再將旋轉輔助移動架并使輔助移動架與移動臺下部重合,實現移動臺與輔助移動架折疊效果,即可完成裝置整體非工作狀態的布置。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往復移動裝置甲能保證往復移動方向始終與磨料罐垂直于磨料罐上罐口平面軸線方向重合;上極限孔的中心線位置位于右口L形側架的上側面高度位置的下側能保證磨料罐在臥式狀態下磨料罐的右端向下傾斜,保證磨料罐與混合腔連接處始終存在受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磨料;磨料罐在立式狀態下,往復移動裝置甲和往復移動裝置乙保證磨料罐受水平方向和沿著磨料罐垂直于磨料罐上罐口平面軸線方向的自由度的往復移動,增加磨料罐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磨料罐在臥式狀態下,磨料由于重力作用下,磨料罐內磨料有近一半的磨料保留在磨料罐中,往復移動裝置甲和往復移動裝置乙還能極大地改善磨料罐內由重力作用下遺留的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本發明還能實現磨料罐由立式狀態向臥式狀態下相互轉化功能,往復移動裝置乙的右端還具有微量調平功能,輔助移動架、拱形板和小導輪能實現輔助移動架的局部折疊及輔助移動架隨著移動臺下側的升降式軌道同步運動;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經濟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立式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臥式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往復移動裝置乙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1中導向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輔助移動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4中左口L形側架的俯視圖;
圖8為移動臺與輔助移動架折疊后局部效果圖;
圖9為本發明臥式狀態下使用狀態效果圖。
圖中:1、磨料罐;11、槽形導軌;12、混合腔座;2、移動臺;21、弧形彎板;211、上極限孔;212、下極限孔;22、輔助移動架;221、拱形板;23、豎直螺桿;231、緊固螺母;3、右口L形側架;31、擺動調節板;311、導向筒;3111、導向輪;32、U形把手;321、U形安全卡箍;4、往復移動裝置甲;41、導向底板;411、振動電機;412、導向卡板;4121、底座;4122、銷釘孔;5、彈簧;6、傾斜加固板;7、小導輪;8、往復移動裝置乙;81、左口L形側架;811、懸臂座;8111、調平螺釘;812、光孔;82、橫向液壓缸;83、升降式軌道;831、承載座;9、豎直液壓缸;10、自鎖移動腳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所述一種立臥轉換兩自由度便攜式前混合磨料發生裝置,包括磨料罐1、移動臺2和右口L形側架3,所述磨料罐1的兩側對稱安裝有槽形導軌11,所述槽形導軌11通過卡圈安裝在磨料罐1上,所述磨料罐1的下端安裝有混合腔座12,所述混合腔座12的下端安裝有往復移動裝置甲4,所述往復移動裝置甲4包括導向底板41,所述導向底板41的上端通過螺栓安裝在混合腔座12的下端,導向底板41的下側安裝有振動電機411,所述導向底板41的兩側安裝有導向卡板412,所述導向卡板412的下端安裝有底座4121,所述底座4121與導向底板41之間對稱安裝有彈簧5,所述彈簧5還位于振動電機411的兩側,所述底座4121上設有銷釘孔4122,所述移動臺2的底部對稱焊接有弧形彎板21,所述弧形彎板21的上端和弧形彎板21的下端分別設有上極限孔211和下極限孔212,弧形彎板21的頂部與右口L形側架3的頂部之間焊接有傾斜加固板6,所述上極限孔211的中心線位置位于右口L形側架3的上側面高度位置的下側,所述右口L形側架3的下端安裝在移動臺2的左端,所述右口L形側架3的頂部鉸接有擺動調節板31,所述擺動調節板31的內側鉸接有導向筒311,所述導向筒311內對稱安裝有導向輪3111,所述導向輪3111安裝在槽形導軌11內,導向筒311內還安裝有磨料罐1,所述擺動調節板31的下端焊接在底座4121上,所述移動臺2的左端鉸接有輔助移動架22,所述輔助移動架22的下側焊接有拱形板221,所述拱形板221的下端和移動臺2的下端安裝有小導輪7,所述移動臺2的右端安裝有往復移動裝置乙8,所述往復移動裝置乙8包括左口L形側架81、橫向液壓缸82和升降式軌道83,所述橫向液壓缸82的活塞桿的左端鉸接在移動臺2下側的焊接塊23上,所述升降式軌道83的底部通過豎直液壓缸9連接有承載座831,所述升降式軌道83內安裝有小導輪7,左口L形側架81的右側設有懸臂座811,所述懸臂座811上安裝有調平螺釘8111,所述橫向液壓缸82和升降式軌道83分別安裝在左口L形側架81的中部和左口L形側架81的底部。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所述導向筒311的外徑小于卡圈的外徑,所述右口L形側架3的左側焊接有U形把手32,所述U形把手32傾斜設置,所述U形把手32還位于右口L形側架3的中部,所述U形把手32的外部鉸接有U形安全卡箍321。
如圖1、圖2、圖4和圖6所示,所述移動臺2的下端和輔助移動架22的下端對稱安裝有自鎖移動腳輪10,所述小導輪7位于自鎖移動腳輪10的內側。
如圖1、圖2、圖4和圖7所示,所述移動臺2的右端安裝有豎直螺桿23,所述豎直螺桿23上安裝有兩個緊固螺母231,所述左口L形側架81上端設有光孔812,所述光孔812的直徑為豎直螺桿直徑1的1.2倍,所述光孔812安裝在豎直螺桿23上,光孔812還位于緊固螺母231之間。
現場使用時,首先,操作人員裝置整體移動到合適位置處,通過調節豎直液壓缸9的位置使承載座831接觸到地面并使自鎖移動腳輪10脫離地面一定距離,旋轉懸臂座811上的調平螺釘8111來調節承載座831的位置并使升降式軌道83處于調平狀態,再將高壓泵站通過輸入高壓膠管連接到混合腔座12左側的快速連接頭上,再將噴頭通過輸出高壓膠管連接到混合腔座12右側的快速連接頭上,將磨料裝入磨料罐1中,直至磨料罐1內的磨料上邊界線到磨料罐1上端的上罐口處并旋上端蓋。
其次,操作人員將底座4121上的銷釘孔4122通過銷釘與弧形彎板21上的下極限孔212相連接,啟動高壓泵站一段時間后,啟動振動電機411,在振動電機411的驅使下導向底板41沿著導向卡板412內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往復移動,與此同時,啟動橫向液壓缸82,在橫向液壓缸82左端的活塞桿驅使下使移動臺2和輔助移動架22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復移動,即可加快進行裝置整體在立式狀態下磨料罐1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效果。
再次,操作人員關閉振動電機411和橫向液壓缸82一段時間后,關閉高壓泵站,拆除銷釘孔4122與下極限孔212內的銷釘,旋轉擺動調節板31的位置,使磨料罐1、導向筒311和往復移動裝置甲4繞右口L形側架3上端的鉸接處旋轉,待底座4121上的銷釘孔4122中心軸線與弧形彎板21上的211中心軸線重合,將底座4121上的銷釘孔4122通過銷釘與弧形彎板21上的上極限孔211相連接。
最后,操作人員旋轉U形把手32上的U形安全卡箍321,使磨料罐1的左端位于U形安全卡箍321內,防止磨料罐1右端銷釘孔4122內的銷釘與弧形彎板21上的上極限孔211或下極限孔212連接中斷裂,磨料罐1因重力原因繞右口L形側架3上端的鉸接處旋轉造成傷人或傷設備的情況發生,啟動高壓泵站一段時間后,啟動振動電機411,在振動電機411的驅使下導向底板41沿著導向卡板412內進行豎直方向上的往復移動,與此同時,啟動橫向液壓缸82,在橫向液壓缸82左端的活塞桿驅使下使移動臺2和輔助移動架22進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復移動(如圖9所示),即可增加裝置整體在臥式狀態下磨料罐1內磨料與水的流態化工作效果。
待進行現場作業完成后,依次關閉振動電機411、橫向液壓缸82和高壓泵站,并使裝置整體在立式狀態下,啟動豎直液壓缸9使承載座831脫離地面一端距離,自鎖移動腳輪10與地面接觸,旋轉懸臂座811上的調平螺釘8111位置并使調平螺釘8111底部脫離地面,再將旋轉輔助移動架22并使輔助移動架22與移動臺3下部重合,實現2移動臺與輔助移動架22折疊效果(如圖8所示),即可完成裝置整體非工作狀態的布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