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電工用銅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無氧銅桿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使用銅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近五千年歷史,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載銅合金性能和成分之間關系的國家,在冶煉和加工技術方面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成就,在冶金史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我們偉大的祖國,對以銅為代表的金屬與合金的發現和使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就使用了青銅器,到了商殷時代,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世界青銅文化史中的寶藏,以后歷代的冶煉和加工技術又不斷改進和提高,曾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據考古學家證實,我國發現的銅制品,其年代之久,分布之廣,數量之多,制作之精,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
1978年在甘肅東鄉出土的一把青銅刀,經測定,其年代為公元前2750年,它表明了我國人民在距今4750年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掌握了銅及其合金的冶煉和加工工藝,我國在剛剛進入奴隸社會的夏朝就已鑄造銅器,到了夏朝晚期,又能用銅制作工具,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就有大量的生產工具,還有武器和禮器,到了商殷時代,銅的冶煉、熔鑄和造型藝術都達到了較高水平,世界聞名的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公斤,高1.33米,制作精巧,花紋瑰麗,造型優美,在古代世界青銅文化中十分罕見。
現有無氧銅桿制備方法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氧銅桿的生產工藝,提高銅桿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氧銅桿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配料:按GB/T5121和YS/T464所述的方法對電解銅原料進行化學成分檢測,對所述電解銅原料進行表面質量檢測,把檢測結果符合如下標準的電解銅歸為A級銅:
質量分數:Se≤0.00015%,Te≤0.0001%,Bi≤0.00015%且Se,Te,Bi三種元素總量不大于0.00025%;Sb≤0.0003%,As≤0.0004%且Cr,Mn,Sb,Cd,AS,P六種元素總和不大于0.001%;Pb≤0.0004%;S≤0.0015%;Fe≤0.001%,且Sn,Ni,Fe,Si,Zn,Co六種元素總和不大于0.002%;Ag≤0.0025%;上述18種雜質元素總和不大于0.0065%;電解銅表面光潔,綠色附著物總面積不大于單面面積的1%,無化學液殘留,電解銅表面高5mm以上圓頭密集結粒的總面積不得大于單面面積的10%,電解銅普通裝卸不易脆斷;
選擇符合以上要求的A級銅為原料,對同一批次的A級銅原料進行組批投料;
步驟二:熔煉與精煉,將原料放入熔煉爐中,精煉過程包括加入焦炭進行第一次精煉除渣,再加入石灰進行第二次精煉后除渣,在精煉的過程中需要對銅液中進行鼓風,鼓風壓力為0.38MPa;
步驟三:利用高純度的鱗片石墨在銅液表面形成覆蓋層,高純度石墨鱗片的顆徑不小于200目,干燥且雜質,覆蓋厚度范圍為80-120㎜,石墨降低銅液內的含氧量,同時對熔煉爐中進行扒渣;
步驟四:將中空結晶器直接升入銅液內,中空結晶器采用水隔套冷卻,銅液在中空結晶器中凝結成固體,固體上端用牽伸結構牽伸制作成無氧銅桿;
步驟五:對無氧銅桿校直,加熱至450-480℃。進入連續擠壓機中變形,獲得預定直徑的銅桿。
進一步的,步驟二中,保持熔煉爐內的溫度在1200±5℃,將再生銅原料加入到熔煉爐,在原料加入到熔煉爐后,以1.5℃/min的升溫速度將熔煉爐升至1250±5℃,保溫至銅原料融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選擇A級銅為原料,對銅液進行精煉,保證了銅桿質量,提高了銅桿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一種無氧銅桿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配料:按GB/T5121和YS/T464所述的方法對電解銅原料進行化學成分檢測,對所述電解銅原料進行表面質量檢測,把檢測結果符合如下標準的電解銅歸為A級銅:
質量分數:Se≤0.00015%,Te≤0.0001%,Bi≤0.00015%且Se,Te,Bi三種元素總量不大于0.00025%;Sb≤0.0003%,As≤0.0004%且Cr,Mn,Sb,Cd,AS,P六種元素總和不大于0.001%;Pb≤0.0004%;S≤0.0015%;Fe≤0.001%,且Sn,Ni,Fe,Si,Zn,Co六種元素總和不大于0.002%;Ag≤0.0025%;上述18種雜質元素總和不大于0.0065%;電解銅表面光潔,綠色附著物總面積不大于單面面積的1%,無化學液殘留,電解銅表面高5mm以上圓頭密集結粒的總面積不得大于單面面積的10%,電解銅普通裝卸不易脆斷;
選擇符合以上要求的A級銅為原料,對同一批次的A級銅原料進行組批投料;
步驟二:熔煉與精煉,將原料放入熔煉爐中,精煉過程包括加入焦炭進行第一次精煉除渣,再加入石灰進行第二次精煉后除渣,在精煉的過程中需要對銅液中進行鼓風,鼓風壓力為0.38MPa,在熔煉的過程中,保持熔煉爐內的溫度在1200±5℃,將再生銅原料加入到熔煉爐,在原料加入到熔煉爐后,以1.5℃/min的升溫速度將熔煉爐升至1250±5℃,保溫至銅原料融化;
步驟三:利用高純度的鱗片石墨在銅液表面形成覆蓋層,高純度石墨鱗片的顆徑不小于200目,干燥且雜質,覆蓋厚度范圍為80-120㎜,石墨降低銅液內的含氧量,同時對熔煉爐中進行扒渣;
步驟四:將中空結晶器直接升入銅液內,中空結晶器采用水隔套冷卻,銅液在中空結晶器中凝結成固體,固體上端用牽伸結構牽伸制作成無氧銅桿;
步驟五:對無氧銅桿校直,加熱至450-480℃。進入連續擠壓機中變形,獲得預定直徑的銅桿。
以上所述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