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大型鑄件在制作木模是為了便于起模往往需要增加厚度來設置拔模角度,如此木模造型制作的鑄件,成型后還需要后續的加工處理進行去除增加的壁厚,費時費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對于條狀的線性結構大型鑄件,其木模采用一體式結構,制作時耗材多,重量大,體積大占用空間大,同時吊裝不便,拔模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包括木模本體,所述木模本體不設置拔模角度,所述木模本體為矩形框體,矩形框體由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拼接構成,前框后側面左右兩端設置有外凸部,外凸部與左框、右框的前側面相連接,外凸部與左框、右框的前側面的連接面為斜面,左框、右框后端內側設置有內凸部,左框、右框上的內凸部分別與后框的左側面、右側面相連接,內凸部與后框的連接面為斜面,所述斜面的角度范圍為-30°~30°。
進一步的,所述寬體內部平行設置有若干橫肋板,所述左框、右框內側面設置有凸部,所述橫肋板的左側面、右側面分別與左框、右框上的凸部相連接,凸部與橫肋板的連接面為斜面。
進一步的,所述凸部前后兩側對稱設置有擋板,兩個擋板與凸部上的斜面之間圍拼接槽部。
進一步的,所述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的上側面均設置有起模件。
進一步的,所述左框、右框的上側面均經鎖緊件與前框、后框相連接,所述鎖緊件包括連接片,連接片一端經螺栓與左框或右框相連接,另一端經螺栓與前框或后框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左框與前框、后框的連接部上設置有容納連接片的沉槽,右框與前框、后框的連接部上設置有容納連接片的沉槽。
進一步的,所述左框或右框由若干塊拼接模塊拼接構成,相鄰的拼接模塊之間的連接面為斜面,所述拼接模塊上設置有起模件,所述拼接模塊至少設置一塊。
進一步的,所述起模件為內置的起模鉤或起模吊桿。
進一步的,所述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均為內部中空的結構,其內部均布有若干加強肋。
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上設置起模件;(2)在沙箱內將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拼接成一個整體,并通過連接片將前框、后框、左框、右框連接牢固;(3)在木模外填充型砂舂實并壓平;(4)拆卸連接片,然后通過起模件取出橫肋板,隨后并通過起模件將后框、前框、左框、右框一一取出;(5)向成型好的砂型內進行澆注作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拼接式結構,無需設置拔模角度,造型逐一取出各拼接件,不僅解決了拔模角度的難題,降低了木模整體重量,節省了木材,減小了占地空間,提高了經濟效益,省工省時,綜合經濟效益明顯。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專利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木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圖4是左框與橫肋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前框;101-外凸部;2-左框;3-右框;4-后框;5-橫肋板;6-擋板;7-鎖緊件;8-沉槽;9-拼接模塊;10-內凸部;11-凸部;12-加強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包括木模本體,所述木模本體不設置拔模角度,所述木模本體為矩形框體,矩形框體由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拼接構成,前框后側面左右兩端設置有外凸部,外凸部與左框、右框的前側面相連接,外凸部與左框、右框的前側面的連接面為斜面,左框、右框后端內側設置有內凸部,左框、右框上的內凸部分別與后框的左側面、右側面相連接,內凸部與后框的連接面為斜面,所述斜面的角度范圍為-30°~3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寬體內部平行設置有若干橫肋板,所述左框、右框內側面設置有凸部,所述橫肋板的左側面、右側面分別與左框、右框上的凸部相連接,凸部與橫肋板的連接面為斜面。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部前后兩側對稱設置有擋板,兩個擋板與凸部上的斜面之間圍拼接槽部。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的上側面均設置有起模件。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框、右框的上側面均經鎖緊件與前框、后框相連接,所述鎖緊件包括連接片,連接片一端經螺栓與左框或右框相連接,另一端經螺栓與前框或后框相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框與前框、后框的連接部上設置有容納連接片的沉槽,右框與前框、后框的連接部上設置有容納連接片的沉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框或右框由若干塊拼接模塊拼接構成,相鄰的拼接模塊之間的連接面為斜面,所述拼接模塊上設置有起模件,所述拼接模塊至少設置一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起模件為內置的起模鉤或起模吊桿。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均為內部中空的結構,其內部均布有若干加強肋。
一種線型結構專用的成型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上設置起模件;(2)在沙箱內將前框、后框、左框、右框、橫肋板拼接成一個整體,并通過連接片將前框、后框、左框、右框連接牢固;(3)在木模外填充型砂舂實并壓平;(4)拆卸連接片,然后通過起模件取出橫肋板,隨后并通過起模件將后框、前框、左框、右框一一取出;(5)向成型好的砂型內進行澆注作業。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