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屬于古玩加工制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如今,菩提子泛指可以用來穿制成數珠法器或者文玩手串的熱帶、亞熱帶堅果類植物種實,總計有200-300種之多,主要作為學佛念經修行的法器或者文人雅士把玩的手串珠飾而備受追捧。在眾多的菩提子中,金剛菩提子因承載了特殊的文化意義,因此甚為名貴。
金剛菩提子的加工工藝繁瑣,但是第一步都是去除金剛菩提子的兩個尖部。由于金剛菩提子的大小不一,去尖工作很難在一臺設備上完成,因此目前金剛菩提子的去尖工作都是手工完成,這種方式會大大增加人力成本,也直接增加了古玩終端市場的銷售價格,阻礙文玩市場的發展。
可見,如何自動去除金剛菩提子的兩個尖部,是降低人力成本,促進文玩市場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然而,還沒有發現如何自動去除金剛菩提子兩個尖部的技術手段。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為金剛菩提子自動去尖提供了一種技術手段,有利于減少金剛菩提子加工時的人力成本,對降低古玩終端市場的銷售價格,促進文玩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底部安裝有壓力傳感器陣列,上板能夠沿豎直方向運動;所述下板能夠在水平面內運動;上板與主尺連接,下板安裝有能在主尺上滑動的游標尺,所述主尺和游標尺之間為游標卡尺的安裝結構;下板能夠在水平面內相對于游標尺二維運動;在下板和上板的側面,還設置有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的繞豎直方向旋轉的兩個砂輪。
上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所述下板的底部,平行設置兩條第一導軌,在第一導軌上安裝有沿第一導軌運動的二維滑塊,第二導軌垂直于兩條第一導軌設置,且穿過兩個二維滑塊,在兩個二維滑塊之間滑動,在第二導軌的端部,安裝游標尺。
以上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兩個砂輪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由以下結構實現:
包括設置在最下方的第一升降臺,設置在第一升降臺上的第一平移臺,設置在第一平移臺上的第二平移臺,第一平移臺和第二平移臺的移動方向垂直,放倒設置在第二平移臺上的第二升降臺;第二升降臺頂板和底板的兩側均延伸出伸出端,在伸出端的端部安裝有砂輪;所述第一升降臺和第二升降臺的結構相同,第一平移臺和第二平移臺的結構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臺和第二升降臺包括頂板和底板,成“X”形連接在頂板和底板之間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靠近底板的一端設置有推進器,另一端與底板轉軸連接,靠近頂板的一端與頂板滾動摩擦連接,另一端與頂板轉軸連接;
所述第一平移臺和第二平移臺包括底板,平行設置在底板上的兩條直線導軌結構,在兩條直線導軌上運動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中間設置有螺紋孔,絲杠從螺紋孔中穿過,絲杠的轉動,帶動支撐板在兩條直線導軌上運動。
以上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所述砂輪中間的轉軸兩端安裝有軸承,轉軸的端部安裝有電機,固定軸承和電機的支架安裝在伸出端的前端部。
一種在上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上實現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上板向上移動到最頂端,在下板上放置金剛菩提子;
步驟b、上板向下移動,壓在金剛菩提子上,直到壓力傳感器陣列中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達到壓力閾值;
步驟c、下板沿x向步進運動,在每一個步距內,下板沿y向連續往返運動,監測壓力傳感器感受到的壓力值隨y向變化的關系;
步驟d、尋找壓力傳感器陣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隨y向不變化的x位置,將下板移動到x位置;
步驟e、獲取壓力傳感器陣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位置坐標,以及上板到下板的距離;
步驟f、調整兩個砂輪的上下前后位置,使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沿x向到兩個砂輪的距離相等,兩個砂輪到上板和下板的距離相等;在此步驟中,兩個砂輪之間的距離為上板到下板距離的0.9-1倍;
步驟g、轉動砂輪,并使兩個砂輪沿y向運動。
上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在步驟f中,使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沿x向到兩個砂輪的距離相等,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f1、在第二平移臺位于初始位置時,標定第二升降臺底板到壓力傳感器陣列中基準壓力傳感器的距離;
步驟f2、根據壓力傳感器陣列中各壓力傳感器的位置,確定基準壓力傳感器與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之間的距離;
步驟f3、根據上板到下板距離,調整第二升降臺,使得兩個砂輪之間的距離為上板到下板距離的0.9-1倍;
步驟f4、根據步驟f1、步驟f2和步驟f3的距離,計算第二平移臺需要調整的距離;
步驟f5、根據步驟f4的計算結果,調整第二平移臺。
上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在步驟f中,使兩個砂輪到上板和下板的距離相等,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f1、在第一升降臺位于初始位置時,標定砂輪到上板的距離;
步驟f2、根據上板到下板距離,計算第一升降臺需要調整的距離;
步驟f3、根據步驟f2的計算結果,調整第一升降臺。
有益效果:
本發明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能夠結合金剛菩提子的特有形狀,通過上板和下板有規律的運動,使金剛菩提子的兩個尖部所在方向與上板和下板平行,再根據此時金剛菩提子所在位置,以及上板和下板之間的距離,調整兩個砂輪的上下前后位置,最后用砂輪打磨的方式將金剛菩提子的兩個尖部去除,為金剛菩提子自動去尖提供了一種技術手段,有利于減少金剛菩提子加工時的人力成本,對降低古玩終端市場的銷售價格,促進文玩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下板與游標尺之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是使兩個砂輪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一升降臺和第二升降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平移臺和第二平移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砂輪與伸出端之間的按照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板、2下板、21第一導軌、22二維滑塊、23第二導軌、3壓力傳感器陣列、4主尺、5游標尺、6砂輪、61軸承、62電機、63支架、7伸出端、8第一升降臺、9第一平移臺、10第二平移臺、11第二升降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具體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的底部安裝有壓力傳感器陣列3,上板1能夠沿豎直方向運動;所述下板2能夠在水平面內運動;上板1與主尺4連接,下板2安裝有能在主尺4上滑動的游標尺5,所述主尺4和游標尺5之間為游標卡尺的安裝結構;下板2能夠在水平面內相對于游標尺5二維運動;在下板1和上板2的側面,還設置有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的繞豎直方向旋轉的兩個砂輪6。
具體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在具體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下板2與游標尺5之間的安裝結構,如圖2所示。所述下板2的底部,平行設置兩條第一導軌21,在第一導軌21上安裝有沿第一導軌21運動的二維滑塊22,第二導軌23垂直于兩條第一導軌21設置,且穿過兩個二維滑塊22,在兩個二維滑塊22之間滑動,在第二導軌23的端部,安裝游標尺5。
具體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在具體實施例一或具體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兩個砂輪6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由以下結構實現:
包括設置在最下方的第一升降臺8,設置在第一升降臺8上的第一平移臺9,設置在第一平移臺9上的第二平移臺10,第一平移臺9和第二平移臺10的移動方向垂直,放倒設置在第二平移臺10上的第二升降臺11;第二升降臺11頂板和底板的兩側均延伸出伸出端7,在伸出端12的端部安裝有砂輪6;所述第一升降臺8和第二升降臺11的結構相同,第一平移臺9和第二平移臺10的結構相同;
使兩個砂輪6上下前后位置均能夠調整的結構如圖3所示;
所述第一升降臺8和第二升降臺11包括頂板和底板,成“X”形連接在頂板和底板之間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靠近底板的一端設置有推進器,另一端與底板轉軸連接,靠近頂板的一端與頂板滾動摩擦連接,另一端與頂板轉軸連接;
第一升降臺8和第二升降臺11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
所述第一平移臺9和第二平移臺10包括底板,平行設置在底板上的兩條直線導軌結構,在兩條直線導軌上運動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中間設置有螺紋孔,絲杠從螺紋孔中穿過,絲杠的轉動,帶動支撐板在兩條直線導軌上運動;
第一平移臺9和第二平移臺1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圖3、圖4和圖5僅僅是示意圖,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機械設計的知識,在不需要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將圖3、圖4和圖5中的結構實現,因此,圖3、圖4和圖5已經做到充分公開。
具體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在具體實施例一、具體實施例二或具體實施例三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砂輪6與伸出端7之間的結構關系,如圖6所示,砂輪6中間的轉軸兩端安裝有軸承61,轉軸的端部安裝有電機62,固定軸承61和電機62的支架63安裝在伸出端7的前端部。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具體實施例一、具體實施例二、具體實施例三和具體實施例四所公開的內容已經足夠詳細,結合文字和附圖,以及結合機械設計基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設計出來以上四個實施例要求保護的結構,已經做到充分公開。
具體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在具體實施例一所述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裝置上實現,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上板1向上移動到最頂端,在下板2上放置金剛菩提子;
步驟b、上板1向下移動,壓在金剛菩提子上,直到壓力傳感器陣列3中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達到壓力閾值;
步驟c、下板2沿x向步進運動,在每一個步距內,下板2沿y向連續往返運動,監測壓力傳感器感受到的壓力值隨y向變化的關系;
步驟d、尋找壓力傳感器陣列3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隨y向不變化的x位置,將下板2移動到x位置;
步驟e、獲取壓力傳感器陣列3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位置坐標,以及上板1到下板2的距離;
步驟f、調整兩個砂輪6的上下前后位置,使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沿x向到兩個砂輪6的距離相等,兩個砂輪6到上板1和下板2的距離相等;在此步驟中,兩個砂輪6之間的距離為上板1到下板2距離的0.9-1倍;
步驟g、轉動砂輪6,并使兩個砂輪沿y向運動。
具體實施例六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在具體實施例五所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在步驟f中,使得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沿x向到兩個砂輪6的距離相等,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f1、在第二平移臺10位于初始位置時,標定第二升降臺11底板到壓力傳感器陣列3中基準壓力傳感器的距離;
步驟f2、根據壓力傳感器陣列3中各壓力傳感器的位置,確定基準壓力傳感器與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值的壓力傳感器之間的距離;
步驟f3、根據上板1到下板2距離,調整第二升降臺11,使得兩個砂輪6之間的距離為上板1到下板2距離的0.9-1倍;
步驟f4、根據步驟f1、步驟f2和步驟f3的距離,計算第二平移臺10需要調整的距離;
步驟f5、根據步驟f4的計算結果,調整第二平移臺10。
具體實施例七
本實施例是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在具體實施例五所述金剛菩提子打磨去尖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在步驟f中,使兩個砂輪6到上板1和下板2的距離相等,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f1、在第一升降臺8位于初始位置時,標定砂輪6到上板1的距離;
步驟f2、根據上板1到下板2距離,計算第一升降臺8需要調整的距離;
步驟f3、根據步驟f2的計算結果,調整第一升降臺8。
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上實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術方案都能夠進行排列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排列組合的數學知識窮盡所有可能,因此,本發明不再對排列組合后的技術方案進行一一說明,但應該理解為排列組合后的技術方案已經被本發明所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