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雙模式磨削機。
背景技術:
磨削是指用磨料,磨具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磨削加工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切削加工方法之一。雖然,目前大部分都已采用機加工模式實現(xiàn)了自動磨削功能,但傳統(tǒng)磨削機的功能以及磨削形式比較單一,導致在對工件的狹長平面進行磨削時,操作使用往往極為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在具有自動磨削功能的基礎上,還能夠對工件的狹長平面進行磨削的一種雙模式磨削機。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雙模式磨削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自左向右依次安裝有左吊架、電機以及右吊架,所述電機連接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嚙合有主齒輪,所述主齒輪連接有通過軸承安裝在底座上的主軸,所述主軸中部安裝有左帶輪,所述左帶輪的正右側方設有右?guī)л啠鲎髱л喤c右?guī)л喼g區(qū)域的后方設有后帶輪,所述左帶輪、右?guī)л喴约昂髱л喼g設有將三者傳動相連的皮帶。
所述底座在中部位置自前而后依次設有副槽、高架,所述副槽沿前后方向滑動安裝有將后帶輪通過軸承安裝的滑移座,所述滑移座與高架之間設有將二者相連的彈簧。
所述右?guī)л嗊B接有轉軸,所述轉軸下端連接有磨砂輪,所述磨砂輪旁側設有將轉軸通過軸承進行安裝的隨動架,所述隨動架左側固連有水平滑動安裝在右吊架下端的隨動軸,所述隨動軸上部安裝有大偏轉輪,所述大偏轉輪、的圓弧面上設有弧滑塊。
所述左吊架的中部設有伸長架,所述伸長架的右端上部、右端下部分別對應焊接有支撐塊、L承載架,所述主軸的上部位置設有與主軸呈偏心以及間歇配合的偏心輪,所述偏心輪的圓弧面上開有一圈弧環(huán)槽,所述弧環(huán)槽與弧滑塊滑動配合。
所述主軸的上部開有長鍵槽,所述偏心輪中心開有與長鍵槽相配合的短鍵槽,所述長鍵槽內滑動安裝有與短鍵槽適配的活動鍵,所述活動鍵下端連接有推升氣缸,所述偏心輪下端開有將支撐塊滑動安裝且呈圓環(huán)形的配合槽。
所述推升氣缸安裝在L承載架上。
在本發(fā)明中,長鍵槽為T形槽,短鍵槽與對應的長鍵槽的下半部分區(qū)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當活動鍵位于長鍵槽下方時,活動鍵與短鍵槽相配合;當活動鍵被推升氣缸推升至位于長鍵槽上方時,活動鍵與短鍵槽的配合脫離。
其中,通過彈簧的彈力作用以及滑移座、后帶輪在副槽內進行滑動,可使得皮帶始終處于繃緊狀態(tài),保證傳動的進行。
使用時,只需啟動電機帶動傳動齒輪旋轉,并在齒輪傳動作用下間接帶動主軸旋轉即可。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即活動鍵被推升氣缸推升至位于長鍵槽上方時,偏心輪、長條輪均靜止不動,通過皮帶的傳動,致使轉軸以及磨砂輪均開始旋轉,即可實現(xiàn)自動磨削功能。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只將活動鍵向下移動至與短鍵槽相配合,在主軸旋轉時,一方面能夠使得磨砂輪旋轉實現(xiàn)自動磨削功能。另一方面,還能夠帶動偏心輪旋轉,通過弧環(huán)槽與弧滑塊的配合,可使得隨動軸、磨砂輪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左右來回往復式移動,進而能夠對工件上的狹長平面進行自動磨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自動化程度高,不僅能夠實現(xiàn)自動磨削功能,而且還能夠通過活動鍵的滑動以及控制偏心輪的旋轉,可有效控制磨砂輪進行左右往復式滑移,實現(xiàn)方便對工件上的狹長平面進行磨削加工的功效。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Ⅰ處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5為圖4的Ⅱ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fā)明進一步闡述。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雙模式磨削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自左向右依次安裝有左吊架2、電機3以及右吊架4,所述電機3連接有傳動齒輪5,所述傳動齒輪5嚙合有主齒輪6,所述主齒輪6連接有通過軸承安裝在底座1上的主軸7,所述主軸7中部安裝有左帶輪8,所述左帶輪8的正右側方設有右?guī)л?0,所述左帶輪8與右?guī)л?0之間區(qū)域的后方設有后帶輪11,所述左帶輪8、右?guī)л?0以及后帶輪11之間設有將三者傳動相連的皮帶12。
所述底座1在中部位置自前而后依次設有副槽1a、高架13,所述副槽1a沿前后方向滑動安裝有將后帶輪11通過軸承安裝的滑移座14,所述滑移座14與高架13之間設有將二者相連的彈簧15。
所述右?guī)л?0連接有轉軸16,所述轉軸16下端連接有磨砂輪17,所述磨砂輪17旁側設有將轉軸16通過軸承進行安裝的隨動架18,所述隨動架18左側固連有水平滑動安裝在右吊架4下端的隨動軸19,所述隨動軸19上部安裝有大偏轉輪20,所述大偏轉輪20、的圓弧面上設有弧滑塊22。
所述左吊架2的中部設有伸長架2a,所述伸長架2a的右端上部、右端下部分別對應焊接有支撐塊23、L承載架24,所述主軸7的上部位置設有與主軸7呈偏心以及間歇配合的偏心輪25,所述偏心輪25的圓弧面上開有一圈弧環(huán)槽27,所述弧環(huán)槽27與弧滑塊22滑動配合。
所述主軸7的上部開有長鍵槽7a,所述偏心輪25中心開有與長鍵槽7a相配合的短鍵槽28,所述長鍵槽7a內滑動安裝有與短鍵槽28適配的活動鍵29,所述活動鍵29下端連接有推升氣缸30,所述偏心輪25下端開有將支撐塊23滑動安裝且呈圓環(huán)形的配合槽31。
所述推升氣缸30安裝在L承載架24上。
在本發(fā)明中,長鍵槽7a為T形槽,短鍵槽28均與對應的長鍵槽7a的下半部分區(qū)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當活動鍵29位于長鍵槽7a下方時,活動鍵29與短鍵槽28相配合;當活動鍵29被推升氣缸30推升至位于長鍵槽7a上方時,活動鍵29與短鍵槽28的配合脫離。
其中,通過彈簧15的彈力作用以及滑移座14、后帶輪11在副槽1a內進行滑動,可使得皮帶12始終處于繃緊狀態(tài),保證傳動的進行。
使用時,只需啟動電機3帶動傳動齒輪5旋轉,并在齒輪傳動作用下間接帶動主軸7旋轉即可。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即活動鍵29被推升氣缸30推升至位于長鍵槽7a上方時,偏心輪25、長條輪26均靜止不動,通過皮帶12的傳動,致使轉軸16以及磨砂輪17均開始旋轉,即可實現(xiàn)自動磨削功能。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只將活動鍵29向下移動至與短鍵槽28相配合,在主軸7旋轉時,一方面能夠使得磨砂輪17旋轉實現(xiàn)自動磨削功能。另一方面,還能夠帶動偏心輪25旋轉,通過弧環(huán)槽27與弧滑塊22的配合,可使得隨動軸19、磨砂輪17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左右來回往復式移動,進而能夠對工件上的狹長平面進行自動磨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