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工件磨削機。
背景技術:
在工件的加工過程中一般都需要對工件進行磨削,現在一般都是使用立式砂輪機來進行,工作人員拿著工件靠近砂輪來進行打磨或磨削,對于一些比較小的工件,這樣加工的危險性比較大,并且需要兩個工作人員進行加工、不僅速度慢,而且沒有辦法保證加工的精度,并且產生的碎屑落在保護罩內嚴重的影響砂輪的質量。機械化程度和生產效率很低,費時費力,嚴重影響整個產業效率,生產中已迫切需要工件磨削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件磨削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多項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工件磨削機包括機架、傳送裝置、磨削倉、磨削裝置、雜物箱和滑板,所述傳送裝置包括傳送輥和傳送電機,所述傳送輥位于機架上,與機架下方的傳送電機相連,所述磨削倉位于傳送轉裝置右側,所述磨削倉內設置磨削裝置,所述磨削裝置包括滾刀、皮帶和磨削電機,所述滾刀上設有螺旋狀刀片,所述滾刀通過皮帶與其下方的磨削電機相連,所述雜物箱位于磨削裝置正下方,所述滑板位于磨削倉右側。
優選的,所述磨削倉內設置壓緊裝置。
優選的,所述壓緊裝置包括輪軸、壓緊帶、活動桿和壓緊輪,所述壓緊輪通過活動桿固定于磨削倉內,所述輪軸位于磨削倉上方,所述壓緊帶上方與輪軸相連,下方與壓緊輪相連。
優選的,所述滑板與水平面呈45°夾角。
優選的,所述活動桿上方設置復位彈簧。
優選的,所述機架兩端設置擋板。
優選的,所述擋板內側設置毛刷。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工件磨削機,所述磨削倉內設置壓緊裝置,所述壓緊裝置包括輪軸、壓緊帶、活動桿和壓緊輪,所述壓緊輪通過活動桿固定于磨削倉內,所述輪軸位于磨削倉上方,所述壓緊帶上方與輪軸相連,下方與壓緊輪相連,可以使工件磨削更徹底,所述滑板與水平面呈45°夾角,有利于工件的滑落,所述活動桿上方設置復位彈簧,可以調節壓緊輪的松緊,所述機架兩端設置擋板,可以防止工件從兩側掉落,所述擋板內側設置毛刷,可以去除工件上的雜物,該工件磨削機具有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滾刀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傳送裝置、3-磨削倉、4-磨削裝置、5-雜物箱、6-滑板、7-傳送輥、8-傳送電機、9-滾刀、10-皮帶、11-磨削電機、12-壓緊裝置、13-輪軸、14-壓緊帶、15-活動桿、16-壓緊輪、17-復位彈簧、18-擋板、19-毛刷、20-螺旋狀刀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圖1出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工件磨削機包括機架1、傳送裝置2、磨削倉3、磨削裝置4、雜物箱5和滑板6,所述傳送裝置2包括傳送輥7和傳送電機8,所述傳送輥7位于機架1上,與機架1下方的傳送電機8相連,所述磨削倉3位于傳送轉裝置2右側,所述磨削倉3內設置磨削裝置4,所述磨削裝置4包括滾刀9、皮帶10和磨削電機11,所述滾刀9通過皮帶10與其下方的磨削電機11相連,所述雜物箱5位于磨削裝置4正下方,所述滑板6位于磨削倉3右側,所述磨削倉3內設置壓緊裝置12,所述壓緊裝置12包括輪軸13、壓緊帶14、活動桿15和壓緊輪16,所述壓緊輪16通過活動桿15固定于磨削倉3內,所述輪軸13位于磨削倉3上方,所述壓緊帶14上方與輪軸13相連,下方與壓緊輪16相連,所述滑板6與水平面呈45°夾角,所述活動桿15上方設置復位彈簧17。
此外圖2、3所示,所述機架1兩端設置擋板18,所述擋板18內側設置毛刷19,所述滾刀9上設有螺旋狀刀片20。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工件磨削機,所述磨削倉內設置壓緊裝置,所述壓緊裝置包括輪軸、壓緊帶、活動桿和壓緊輪,所述壓緊輪通過活動桿固定于磨削倉內,所述輪軸位于磨削倉上方,所述壓緊帶上方與輪軸相連,下方與壓緊輪相連,可以使工件磨削更徹底,所述滑板與水平面呈45°夾角,有利于工件的滑落,所述活動桿上方設置復位彈簧,可以調節壓緊輪的松緊,所述機架兩端設置擋板,可以防止工件從兩側掉落,所述擋板內側設置毛刷,可以去除工件上的雜物,該工件磨削機具有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