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研磨頭制備組方,特別是指一種復合研磨頭。
背景技術:
傳統的研磨頭是將磨料與指定比例的結合劑(采用金屬粉、樹脂粉、陶瓷或者電鍍金屬作結合劑)制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圓形固結研具。傳統的研磨頭在研磨過程中損耗率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磨頭的直徑不斷在變小,為此需要經常調整研磨頭的軸心位置和更換研磨頭,使用較為麻煩,成本較高;研磨頭中的碳化硅也在不斷的脫離,造成磨料利用率較低,浪費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研磨頭,以克服傳統研磨頭存在的打磨耗損率較大,磨料利用率較低,需要經常調整研磨頭的軸心位置和更換研磨頭,使用較為麻煩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復合研磨頭,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38~48份、聚酯纖維6~8份、棕剛玉5~10份、氯化鎂1~3份、碳酸鈣8~12份、鈦酸鋇2~4份、生滑石5~8份、水12~17份和助劑3~6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2~1.4:1.3~1.5:0.7~0.9:0.5~0.8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200~35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350~55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進一步地,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優選下述七種原料組方:
其一,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1.35:0.75:0.8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二,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2:1.3:0.9:0.5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三,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4:1.5:0.7:0.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四,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38份、聚酯纖維8份、棕剛玉10份、氯化鎂1份、碳酸鈣12份、鈦酸鋇2份、生滑石6份、水17份和助劑6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25:1.4:0.75:0.5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五,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8份、聚酯纖維6份、棕剛玉5份、氯化鎂3份、碳酸鈣8份、鈦酸鋇4份、生滑石8份、水12份和助劑3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5:1.43:0.83:0.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六,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3份、聚酯纖維6.5份、棕剛玉9份、氯化鎂2.5份、碳酸鈣8.5份、鈦酸鋇2.5份、生滑石7.5份、水17份和助劑3.5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1.35:0.75:0.8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其七,該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4份、聚酯纖維7.5份、棕剛玉6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1份、鈦酸鋇3.5份、生滑石6.5份、水12份和助劑4.5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4:1.5:0.8:0.6的重量份比例構成。
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的復合研磨頭所采用的特定助劑與碳化硅及其它原料配合使用所得到的產品結合效果及其良好,所制得的研磨頭的硬度是普通研磨頭硬度的二至三倍,不易被磨損,能夠穩固抓住碳化硅,有效防止碳化硅脫落,減少使用過程中研磨頭軸心的位置調整次數,使用更為方便,也提高了碳化硅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本發明的復合研磨頭易成型,生產較為容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1.35:0.75:0.8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30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40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本實施方式的助劑所起到的粘結固化效果最好,本實施方式制得的產品在硬度特點達到最好效果,易成型。
實施方式二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2:1.3:0.9:0.5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20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35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實施方式三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7份、聚酯纖維7份、棕剛玉8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0份、鈦酸鋇3份、生滑石6份、水13份和助劑4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4:1.5:0.7:0.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35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55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實施方式四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38份、聚酯纖維8份、棕剛玉10份、氯化鎂1份、碳酸鈣12份、鈦酸鋇2份、生滑石6份、水17份和助劑6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25:1.4:0.75:0.5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28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55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實施方式五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8份、聚酯纖維6份、棕剛玉5份、氯化鎂3份、碳酸鈣8份、鈦酸鋇4份、生滑石8份、水12份和助劑3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5:1.43:0.83:0.5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23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35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實施方式六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3份、聚酯纖維6.5份、棕剛玉9份、氯化鎂2.5份、碳酸鈣8.5份、鈦酸鋇2.5份、生滑石7.5份、水17份和助劑3.5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3:1.35:0.75:0.8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20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38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實施方式七
本實施方式復合研磨頭的制備由下述按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碳化硅44份、聚酯纖維7.5份、棕剛玉6份、氯化鎂2份、碳酸鈣11份、鈦酸鋇3.5份、生滑石6.5份、水12份和助劑4.5份;助劑由四氯鉑酸鉀、聚硫酸鋁、環氧樹脂、脲醛膠、鋁溶膠按1:1.4:1.5:0.8:0.6的重量份比例構成,助劑的組分中,聚硫酸鋁起固化劑功能。碳化硅細度為320目,聚酯纖維、棕剛玉、氯化鎂、碳酸鈣、鈦酸鋇和生滑石經精洗、烘干、細化處理后,獲得細度達460目的復合材料,碳化硅和復合材料先與水混合,然后加入臨時調配的助劑復合制成漿料,入模,固化脫模后即可得到產品。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