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爐冷卻壁水冷卻系統的修復方法,屬于高爐冷卻壁修復改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高爐冷卻壁是高爐內襯的重要水冷件,安裝在高爐的爐身、爐腰、爐腹、爐缸等部位,能有效的防止爐殼受熱和燒紅。目前高爐冷卻壁一般采用軟水密閉循環冷卻,在冷卻壁內安裝有數根串聯的冷卻水管,其供水方式采取閉路循環、自下而上進行冷卻來達到冷卻壁的冷卻效果。高爐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由于受爐料的腐蝕、磨損、爐溫的變化以及爐皮與冷卻壁的熱應力作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冷卻壁及冷卻水管極易出現局部破損的現象,由于冷卻水管為串聯連接,一旦其中某段冷卻壁水管出現破裂漏水,將對整列冷卻管路造成影響。若對該列冷卻管路進行斷水處理將無法達到冷卻強度要求,危及高爐設備安全;若不進行斷水處理則導致高爐漏水,嚴重影響高爐爐況和鐵口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壁水冷卻系統的修復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方便快捷,可以在冷卻水管出現破損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冷卻壁的冷卻能力,保證冷卻強度,延長冷卻壁的使用壽命,維持高爐的正常生產。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采用一種高爐冷卻壁水冷卻系統的修復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冷卻水管的漏水點位,將該列冷卻管路的進出水閥門關閉,用金屬軟管對漏點處冷卻水管進行短路式連接,然后打開進出水閥門對該列冷卻管路恢復供水;
(2)漏點處冷卻水管連接外接水源,漏點處冷卻水管的水流方向與所處同列的冷卻管路的其它冷卻水管的水流方向反向。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采用檢漏打壓設備對冷卻水管進行打壓,確定冷卻水管的漏水點位。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調節外接水源的水壓及供水量至漏點處冷卻水管不漏水。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1)中金屬軟管的內徑與冷卻水管的內徑相等。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1)中金屬軟管的長度比冷卻水管的長度長3~5cm。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1)中金屬軟管與冷卻水管接頭處螺紋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1)中金屬軟管與冷卻水管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本發明用金屬軟管替代漏水的冷卻水管,保證了冷卻管路的正常通水,同時采用倒灌水的方式對漏點處冷卻水管進行通水,用于水向與正常的冷卻管路的水向相反,外接水源的壓力大大減小,避免了漏點處冷卻水管的漏水,從而維持了冷卻壁水冷卻系統的冷卻能力,保證了其冷卻強度,延長了冷卻壁的使用壽命,維持了高爐的正常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指出的是,以下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下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高爐冷卻壁水冷卻系統的修復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檢漏打壓設備對冷卻水管進行打壓,確定冷卻水管的漏水點位,然后將漏水冷卻水管所處的該列冷卻管路的進出水閥門關閉,用金屬軟管對漏點處冷卻水管進行短路式連接,接頭采用螺紋連接,設置密封圈,其中金屬軟管的內徑與冷卻水管的內徑相等,長度比冷卻水管的長度長3~5cm,然后打開進出水閥門對該列冷卻管路恢復供水;
(2)漏點處冷卻水管連接外接水源,漏點處冷卻水管的水流方向與所處同列的冷卻管路的其它冷卻水管的水流方向反向,根據漏水情況調節外接水源的水壓及供水量至漏點處冷卻水管不漏水。
四川德勝煉鐵廠3#高爐冷卻壁為5段串聯式供水,在爐役接近中后期的時候,發現冷卻壁漏水情況嚴重,采用上述方法對冷卻水管進行修復,成功分管23根,在冷卻壁不斷破損的情況下維持了高爐的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