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鋼丸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丸淬火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鋼丸是一種用特種材料經特殊熱處理制成的球狀顆粒。在鋼丸的制備過程中,一般采用的設備是離心機,通過將高碳鋼融化后倒入旋轉的離心磚中,然后依靠離心機離心的作用甩出形成各種尺寸的鋼丸,被甩出的鋼丸將落入淬火池中急速冷卻形成丸體,最后將形成的丸體收集起來進行重新加熱回火,從而使丸體達到所需的硬度。其中,在對鋼丸淬火形成丸體進行收集的過程中,需要先將淬火池內的水排掉,然后在將丸體收集起來,但是由于從離心機內甩出的鋼丸是隨機分布在淬火池內,所以在收集鋼丸時很不方便,使得工人的工作量很大,從而影響生產效率。
為了提高鋼丸的收集效率,目前許多生產鋼丸的廠家采用鋼丸回收小車進行鋼丸的收集,收集時需要將小車開入放水后的淬火池內進行對鋼丸的自動收集。雖然這種方式減輕了工人收集鋼丸時的勞動強度,并且提高了鋼丸的收集效率,但是這種方式的收集必須是在離心機停止工作的時候才能進行,因此不利于連續生產;其次,每次收集時都需要將淬火池內的水排掉,從而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在連續生產的情況下實現鋼丸收集的鋼丸淬火收集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基礎方案為鋼丸淬火收集裝置,包括淬火池,淬火池的中部安裝離心機,主要在于,還包括漏斗腔,所述漏斗腔的頂部與淬火池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淬火池底面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所述錐臺頂部安裝有能旋轉的噴水器;淬火池的內壁設有一層磁鐵,淬火池底部連接有多根排水管,每根排水管的進水端均同向傾斜且貼于內壁設置,排水管的出水端與漏斗腔接通;漏斗腔的底部連接有水槽,所述水槽側壁開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設有傾斜且與水槽側壁相抵的網板,水槽底部接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水端與噴水器接通,回流管上安裝有水泵。
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方案通過將離心機甩出來的鋼丸沿淬火池底部設置的錐臺傾斜方向滾動,使得鋼丸滾動到淬火池的側壁,并由于磁鐵的吸附作用,使得鋼丸貼于淬火池的側壁,當打開各根排水管,由于其進水端都同向貼于淬火池側壁,所以在排水時淬火池內的水可以形成一個定向旋轉的漩渦,通過淬火池內水的旋轉從而帶動側壁上的鋼丸沿側壁滾動,并最終進入到排水管內,隨著水流排到漏斗腔內,最后經過網板的過濾,使得鋼丸沿網板傾斜方向排出實現收集,水槽中的水則通過水泵的作用回到淬火池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實現了即使在離心機連續工作的情況下也能實現對鋼丸的自動收集,并且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噴水器能旋轉主要在于,通過旋轉噴出水的方式可以使噴出的水具有旋轉切向的動能,從而利于淬火池內的水產生旋轉的作用。
對基礎方案進行優化得到優化方案1,水槽頂部的開口大于漏斗腔底部的開口。通過這樣可以防止漏斗腔內的水在排入水槽時,會出現從水槽的排料口排出的情況。
對基礎方案進行優化得到優化方案2,還包括盤形管,所述盤形管與每根排水管接通。通過這樣可以使得進入排水管的水可以沿盤形管流動,從而產生旋轉,從而有利于帶動淬火池內的水產生旋轉。
對基礎方案和優化方案1、2分別進行優化得到優化方案3,排水管的進水端為與淬火池側壁高度相同的長方形形狀。排水管的進水端與側壁高度相同,從而防止在利用排水產生漩渦時只作用在淬火池內的底部,從而出現由底部的水帶動上部的水旋轉,使得底部的水旋轉較慢。
對優化方案3進行優化得到優化方案4,噴水器包括錐筒,所述錐筒的側壁開有多個排水孔,錐筒的頂部安裝有扇葉。回流管排出的水可以通過作用在扇葉上,從而使得扇葉帶動整個噴水器自動旋轉,有效的利用了系統內的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對優化方案4進行優化得到優化方案5,排水孔向下傾斜設置。可以使得噴水器所排出的水可以傾斜向下,從而促使鋼丸快速滾向淬火池周部。
附圖說明
圖1是鋼丸淬火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噴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盤形管與排水管連接的局部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標號說明:淬火池1、磁鐵2、離心機3、錐筒4、回流管5、漏斗腔6、網板7、排水管8、水槽9、扇葉10、排水孔11、盤形管12。
如圖1所示的鋼丸淬火收集裝置,包括淬火池1,離心機3位于淬火池1內的中部位置,淬火池1內壁上設有一層磁鐵2,淬火池1底部連接有漏斗腔6,漏斗腔6的底部連接水槽9。淬火槽底部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如圖2所示,錐臺頂部轉動安裝噴水器,噴水器由錐筒4和扇葉10組成,扇葉10安裝在錐筒4內的頂部,錐筒4的側壁開有向下傾斜的排水孔11。漏斗腔6底部的開口小于水槽9頂部的開口,水槽9的側壁開有一個排料口,排料口上安裝有向右傾斜的網板7,網板7的左端抵至水槽9的左側內壁。淬火池1內連接有4根排水管8,每根排水管8的進水端呈長方形形狀,并且同向貼于淬火池1側壁設置,如圖3所示,每根排水管8都與盤形管12連通,排水管8的出水端與漏斗腔6接通。另外,水槽9的底部安裝有回流管5,回流管5上安裝有水泵,回流管5的排水端與錐筒4的底部接通。
在使用過程中,離心機3不斷的甩出鋼丸,甩出的鋼丸落入淬火池1中,并且沿其錐臺的傾斜面向淬火池1的內壁滾動,通過內壁上所設置的磁鐵2使得鋼丸被吸附在內壁上。當打開各根排水管8,由于其進水端都同向貼于淬火池1側壁,所以在排水時淬火池1內的水可以形成一個定向旋轉的漩渦,通過淬火池1內水的旋轉從而帶動側壁上的鋼丸沿側壁滾動,并最終進入到排水管8內,隨著水流排到漏斗腔6內,最后經過網板7的過濾,使得鋼丸沿網板7傾斜方向排出實現收集,水槽9中的水則通過水泵的作用由回到淬火池1內。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