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砂帶機領部件領域,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砂帶機的砂帶從動軸。
背景技術:
目前,砂帶機的砂帶從動軸多為光面的鋼結構從動軸,砂帶環繞從動軸轉動,包住從動軸的砂帶按照指定的運動軌跡進行磨削工件,磨削時砂帶與工件相互擠壓,產生較大的擠壓力,在擠壓力的作用下磨削工件會產生不規則的振動波紋,影響磨削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解決磨削時因為擠壓力而產生的振動波紋的砂帶機的砂帶從動軸。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砂帶機的砂帶從動軸,包括與砂帶接觸的軸身、軸身兩端與軸承連接的軸頸,所述軸身的的圓周面上設有環繞軸身的環形槽,或螺紋槽。
優選地,所述環形槽的槽深0.3~0.5mm,槽寬2~3mm,相鄰環形槽之間的距離0.5~1mm。
優選地,所述螺紋槽的槽深0.3~0.5mm,槽寬2~3mm,螺距0.5~1mm。
優選地,所述螺紋槽包括左旋螺紋槽和右旋螺紋槽,以軸身的中軸線為分界線,左旋螺紋槽位于軸身左半部,右旋螺紋槽位于軸身右半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磨削時砂帶與工件相互擠壓,在擠壓力的用作下,由于從動軸上設有凹槽,砂帶會附著在軸身的凹槽上,從而減少相對的擠壓力,解決磨削時因為擠壓力而產生的振動波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螺紋槽單旋向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螺紋槽雙旋向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砂帶從動軸運動總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砂帶機的砂帶從動軸,包括與砂帶接觸的軸身1、軸身1兩端與軸承連接的軸頸2。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軸身1的的圓周面上設有環繞軸身1的環形槽3,環形槽3在軸身1上從左到右設有多圈,布滿軸身1的圓周面,其槽深0.3~0.5mm,槽寬2~3mm,相鄰環形槽之間的距離0.5~1mm。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軸身1的的圓周面上設有環繞軸身1的螺紋槽4,螺紋槽4布滿軸身1的圓周面,其槽深0.3~0.5mm,槽寬2~3mm,螺距0.5~1mm。
在本實施例中,螺紋槽可以是單旋向,也可以是雙旋向,雙旋向時包括左旋螺紋槽41和右旋螺紋槽42,以軸身1的中軸線為分界線,左旋螺紋槽41位于軸身1左半部,右旋螺紋槽42位于軸身1右半部。
本實用新型的環形槽3,或螺紋槽4都是繞軸身1的圓周面360度連續的,能保證本實用新型在高速轉動時,砂帶始終附著在軸身1的凹槽上,從而減少相對的擠壓力,解決磨削時因為擠壓力而產生的振動波紋。
以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原則之內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