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
背景技術:
壓縮機(compressor)是一種可以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是制冷系統的心臟,它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氣體,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后,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為制冷循環提供動力,從而實現壓縮→冷凝(放熱)→膨脹→蒸發(吸熱)的制冷循環。
壓縮機被看成是制冷系統的心臟,最能表現壓縮機特征的專用名詞稱為“蒸氣泵”。壓縮機實際所承擔的職責是提升壓力,將吸氣壓力狀態提到到排氣壓力狀態。制冷和空調行業中采用的壓縮機有5大類型:往復式、螺桿式、回轉式、渦旋式和離心式,其中往復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統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壓縮機,螺桿式壓縮機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業系統,回轉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和往復式壓縮機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調裝置,離心式壓縮機則廣泛用于大型樓宇的空調系統。
實際運用中,不管是哪一種壓縮機,基本上都包括轉子殼體,圖1即提供了一種現有轉子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轉子殼體包括外殼1和內腔2,外殼1用于提供支撐作用,內腔2用于轉子的安裝,外殼1外壁設置有加強筋3用于增加強度。使用過程中,轉子殼體需承受轉子高速旋轉帶來的負荷,還需承受高溫高壓,因此,轉子殼體的質量要求極高。
目前而言,轉子殼體一般直接澆注成型,但由于現有轉子殼體澆注模具結構設計的局限性,而且轉子殼體本身結構比較復雜,轉子殼體澆注時很容易產生沖刷、卷氣、二次氧化等現象,從而導致鑄件出現夾砂、夾渣、氣孔,極大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該轉子殼體澆注模具通過其結構設計,能極大減小澆注過程沖刷、卷氣、二次氧化等現象的發生,防止鑄件中出現夾砂、夾渣、氣孔,確保產品的質量。
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用于轉子殼體的澆注,包括外模腔,所述外模腔內設置空腔,所述空腔中設置有芯模,所述芯模與所述空腔配合形成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形狀與所述轉子殼體的形狀相同,所述成型腔上連通有澆注管道,所述澆注管道包括澆注口、第一澆注段、第二澆注段與第三澆注段,所述澆注口設置在所述外模腔外部,所述第一澆注段豎直嵌設在所述外模腔中且所述第一澆注段的進口與所述澆注口連通,所述第二澆注段水平嵌設在所述外模腔中且所述第二澆注段的進口與所述第一澆注段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三澆注段嵌設在所述外模腔中且位于所述成型腔底部,所述第三澆注段的進口與所述第二澆注段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三澆注段的出口與所述成型腔連通,所述外模腔頂部設置有冒口,所述冒口與所述成型腔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一澆注段與所述第二澆注段之間設置有過濾片。
優選地,所述成型腔上連通有兩套澆注管道,所述兩套澆注管道分別布置在所述成型腔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冒口上開設有透氣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子殼體澆注模具通過其結構設計,設置多段式澆注管道,將澆注液最后從成型腔底部輸入,能極大減小澆注過程沖刷、卷氣、二次氧化等現象的發生,防止鑄件中出現夾砂、夾渣、氣孔,確保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一種轉子殼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主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2,圖2提供了本實用新型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主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用于轉子殼體的澆注,包括外模腔4,芯模5,成型腔6,澆注管道7,冒口8。
外模腔4一般為砂模,一般先通過木模壓制成特定的形狀。
外模腔4內設置空腔,空腔中設置有芯模5,芯模5與空腔配合形成有成型腔6,成型腔6的形狀與所欲澆注的轉子殼體的形狀相同。
成型腔6上連通有澆注管道7,澆注管道7用于金屬液的澆注。澆注管道7包括澆注口701、第一澆注段702、第二澆注段703與第三澆注段704。
澆注口701設置在外模腔4外部,用于金屬液的注入。
第一澆注段702豎直嵌設在外模腔4中,第一澆注段702的進口與澆注口701連通,第一澆注段702用于澆注液的豎直流動。
第二澆注段703水平嵌設在外模腔4中,第二澆注段703的進口 與第一澆注段702的出口連通,第二澆注段703用于澆注液的橫向流動。
第三澆注段704嵌設在外模腔4中且位于成型腔6底部,第三澆注段704的進口與第二澆注段703的出口連通,第三澆注段704的出口與成型腔6連通,第三澆注段704用于澆注液從成型腔6底部的輸入。
外模腔4頂部設置有冒口8,冒口8與成型腔6連通。冒口8用于鑄件的補縮,防止鑄件中出現氣泡、裂紋。
對于本方案而言,還可以同時澆注2套轉子殼體,圖2右側未完全畫出的澆注管道7就可以對另外一套轉子殼體進行澆注。
整體來說,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子殼體澆注模具通過其結構設計,設置多段式澆注管道7,將澆注液最后從成型腔6底部輸入,能極大減小澆注過程沖刷、卷氣、二次氧化等現象的發生,防止鑄件中出現夾砂、夾渣、氣孔,確保產品的質量。
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減少澆注液中的雜質與氣體,提升產品的質量,第一澆注段702與第二澆注段703之間設置有過濾片9。
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提升鑄件的澆注速度,成型腔6上連通有兩套澆注管道7,兩套澆注管道7分別布置在成型腔6的兩側。
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防止鑄件中氣泡的產生,冒口8上開設有透氣孔10。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轉子殼體澆注模具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