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件制造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鑄件框架固定基座。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件鑄造加工技術領域中,成型工件是根據產品加工設計而成的,在現有工件中鑄件框架固定基座大多存在結構設計復雜和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鑄件框架固定基座。其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鑄件框架固定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固定板、連接板、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和第四支撐板,所述固定板設置于所述基座底板的一側上方;所述固定板的長度短于所述基座底板的長度;所述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之間相互平行設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側;所述固定板一側的兩端垂直設置有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所述固定板一側的中間位置垂直設置有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四支撐板垂直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撐板的一側;所述基座底板上設置有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所述第一圓柱體和所述第二圓柱體均為中空的;所述第一圓柱體中空的內部的底端設置第一圓柱凸臺結構;所述第二圓柱體中空的內部的底端設置第二圓柱凸臺結構;所述第一圓柱體的外側壁一側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圓柱體的外側壁的下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圓柱體的外側壁上端設置有第一圓弧開口結構;所述第二圓柱體的外側壁上端設置有第二圓弧開口結構;所述第一圓柱體通過所述連接板連接于所述第二圓柱體;所述固定板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孔;所述固定板一端的所述基座底板上設置有人手孔;所述人手孔的外圍一周均勻設置有至少一個安裝孔。
較佳的,所述第二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第一圓柱體的底面直徑。
較佳的,所述第一圓柱體的底面直徑為85-95mm。
較佳的,所述第二圓柱體的底面直徑為 130-140mm。
較佳的,所述基座底板、所述固定板、所述連接板、所述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為鋁合金制成。
較佳的,所述定位孔為12個;所述定位孔呈矩陣排列。
較佳的,所述安裝孔為4個,且所述安裝孔的直徑為5-15mm。
較佳的,所述人手孔為圓形,且所述人手孔的直徑為40-50mm。
較佳的,所述第一圓柱凸臺結構和所述第二圓柱凸臺結構的高度為5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鑄件框架固定基座,可以達到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緊湊,降低了生產成本;第一圓柱體的外側壁一側的下端與第一支撐板固定連接,進一步穩定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的外側壁的下端分別連接于第二支撐板和第四支撐板,第一圓柱體通過連接板連接于第二圓柱體,進一步加強了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的穩定性;設置第一圓柱凸臺結構和第二圓柱凸臺結構,可以起到固定工件的作用;設置人手孔,可以便于進行操作和維護;采用鋁合金制成,可以避免鑄件框架固定基座生銹,使用壽命長;第一圓柱體的底面直徑為85-95mm,符合行業標準,更適于一般行業使用,適用性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簡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 基座底板,2. 固定板,3. 連接板,4. 第一支撐板,5. 第二支撐板,6. 第三支撐板,7. 第四支撐板,8. 第一圓柱體,9. 第二圓柱體,10. 第一圓柱凸臺結構,11. 第二圓柱凸臺結構,12. 第一圓弧開口結構,13. 第二圓弧開口結構,14. 定位孔,15. 人手孔,16. 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鑄件框架固定基座,包括基座底板1、固定板2、連接板3、第一支撐板4、第二支撐板5、第三支撐板6和第四支撐板7,所述固定板2設置于所述基座底板1的一側上方;所述固定板2的長度短于所述基座底板1的長度;所述第一支撐板4、所述第二支撐板5和所述第三支撐板6之間相互平行設置于所述固定板2的一側;所述固定板2一側的兩端垂直設置有所述第一支撐板4和所述第三支撐板6;所述固定板2一側的中間位置垂直設置有所述第二支撐板5;所述第四支撐板7垂直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撐板6的一側;所述基座底板1上設置有第一圓柱體8和第二圓柱體9;所述第一圓柱體8和所述第二圓柱體9均為中空的;所述第一圓柱體8中空的內部的底端設置第一圓柱凸臺結構10;所述第二圓柱體9中空的內部的底端設置第二圓柱凸臺結構11;所述第一圓柱體8的外側壁一側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板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圓柱體9的外側壁的下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板5和所述第四支撐板7;所述第一圓柱體8的外側壁上端設置有第一圓弧開口結構12;所述第二圓柱體9的外側壁上端設置有第二圓弧開口結構13;所述第一圓柱體8通過所述連接板3連接于所述第二圓柱體9;所述固定板2設置有至少一個定位孔14;所述固定板2一端的所述基座底板1上設置有人手孔15;所述人手孔15的外圍一周均勻設置有至少一個安裝孔16。
所述第二圓柱體9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第一圓柱體8的底面直徑。所述第一圓柱體8的底面直徑為90mm。所述第二圓柱體9的底面直徑為 138mm。所述基座底板1、所述固定板2、所述連接板3、所述第一支撐板4、所述第二支撐板5、所述第三支撐板6和所述第四支撐板7均為鋁合金制成。所述定位孔14為12個;所述定位孔14呈矩陣排列。所述安裝孔16為4個,且所述安裝孔16的直徑為10mm。所述人手孔15為圓形,且所述人手孔15的直徑為47mm。所述第一圓柱凸臺結構10和所述第二圓柱凸臺結構11的高度為50mm。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裝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覆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