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澆注裝置領域,具體涉及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第4代汽車空調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以其結構緊湊、高效節能、微振低噪以及工作可靠性等優點,在小型制冷領域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也因此成為壓縮機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動靜式渦旋式壓縮機應用最為普遍,它的工作部件主要由動渦輪與靜渦輪組成。靜式渦旋式壓縮機的基礎部件包括動、靜盤,動、靜盤結構十分相似,目前主要的幾種生產制造工藝分別為:重力鑄造、低壓鑄造、液態模鍛、熱模鍛和背壓成成工藝,其中重力鑄造在規?;a中應用較廣。
在汽車空調壓縮機鋁合金靜盤的鑄造工廠內,普遍采用一模一腔即:一個模具生產一個動盤或者靜盤。鋁合金動、靜盤一模四腔的結構尚在研發試用階段,研發過程中冒口位置往往設計成離澆口最遠端;但在試用過程中,作業人員發現冒口位置離澆口遠會導致冒口鋁水提前結晶,冒口處鋁水不能及時回流,從而起不到補縮效果。因此該鋁合金動、靜盤一模四腔的結構存在冒口鋁水提前結晶、補縮效果差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合金動、靜盤一模四腔的結構存在冒口鋁水提前結晶、補縮效果差的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包括下模、上模、上平臺和活動平臺,所述下模上設置有下冒口,下模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所述上模上設置 有上冒口,上模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所述上平臺上設置有頂部冒口,所述上模固定于上平臺下方,所述下模固定在活動平臺上方,它還包括下保溫槽、上保溫槽、頂部保溫槽、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所述下保溫槽設置在下冒口外圍,所述上保溫槽設置在上冒口外圍,所述頂部保溫槽設置在頂部冒口外圍,所述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無縫配合,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在一條軸線上,所述第一保溫套適配于下保溫槽、所述第二保溫套適配于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該方案中下冒口、上冒口和頂部冒口外圍分別設置有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下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一保溫套,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二保溫套。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保溫涂層。該方案中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外壁設置有保溫涂層。該方案中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外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溫套內部設有第一真空層,第一真空層內壁與第一保溫套外壁間隙為10mm。該方案中第一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一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溫套內部設有第二真空層,第二真空層內壁與第二保溫套外壁間隙為10mm。該方案中第二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二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下冒口、上冒口和頂部冒口外圍分別設置有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下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一保溫套,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二保溫套。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本實用新型中一模四腔的結構具有顯著的進步,能夠明顯提高生產效率。
2)本實用新型中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3)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外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4)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一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5)本實用新型中第二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二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的沿軸線展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的下模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的上模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的上平臺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上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上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其中:1.下模,12.下保溫槽,13.下冒口,2.第一保溫套,22.第一真空層,3.上模,32.上保溫槽,33.上冒口,4.上平臺,5.第二保溫套,52.第二真空層,6.活動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實施例一
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包括下模1、上模3、上平臺4和活動平臺6,下模1上設置有下冒口13,下模1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上模3上設置有上冒口33,上模3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上平臺4上設置有頂部冒口43,上模3固定于上平臺4下方,下模1固定在活動平臺6上方。它還包括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頂部保溫槽42、第一保溫套2和第二保溫套5,下保溫槽12設置在下冒口13外圍,上保溫槽32設置在上冒口33外圍,頂部保溫槽42設置在頂部冒口43外圍,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無縫配合,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在一條軸線上,第一保溫套2適配于下保溫槽12、第二保溫套5適配于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其中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內壁設置有保溫涂層;第一保溫套2和第二保溫套5外壁設置有保溫涂層。該方案中下冒口、上冒口和頂部冒口外圍分別設置有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下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一保溫套,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二保溫套。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實施例二
冒口帶有保溫套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動、靜盤澆注裝置,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7所示,包括下模1、上模3、上平臺4和活動平臺6,下模1上設置有下冒口13,下模1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上模3 上設置有上冒口33,上模3模腔由四個縱橫設置的小模腔組成,上平臺4上設置有頂部冒口43,上模3固定于上平臺4下方,下模1固定在活動平臺6上方。它還包括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頂部保溫槽42、第一保溫套2和第二保溫套5,下保溫槽12設置在下冒口13外圍,上保溫槽32設置在上冒口33外圍,頂部保溫槽42設置在頂部冒口43外圍,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無縫配合,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在一條軸線上,第一保溫套2適配于下保溫槽12、第二保溫套5適配于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其中下保溫槽12、上保溫槽32和頂部保溫槽42內壁設置有保溫涂層;第一保溫套2和第二保溫套5外壁設置有保溫涂層;第一保溫套2內部設有第一真空層22,第一真空層22內壁與第一保溫套2外壁間隙為10mm;第二保溫套5內部設有第二真空層52,第二真空層52內壁與第二保溫套5外壁間隙為10mm。該方案中下冒口、上冒口和頂部冒口外圍分別設置有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下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一保溫套,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二保溫套。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第一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一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第二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二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下冒口、上冒口和頂部冒口外圍分別設置有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下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一保溫套,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適配有第二保溫套。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本實用新型中一模四腔的結構具有顯著的進步,能夠明顯提高生產效率。
2)本實用新型中下保溫槽、上保溫槽和頂部保溫槽內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3)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保溫套和第二保溫套外壁設置有的保溫涂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4)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一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
5)本實用新型中第二保溫套內部設有的第二真空層進一步起到保溫效果,從而進一步降低冒口結晶速度和改善補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