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鉛冶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打口機。
背景技術:
在鉛冶煉過程中,為了降低爐體的溫度和能耗、提高冶煉效率,需要多次向鉛爐中添加冶煉原料,分批向鉛爐內添加新的原料時,爐體內的溫度過高,熔液濺射到爐口,由于爐口溫度較低,熔液會冷卻凝固于爐口的邊緣處,再次封口,破壞了爐體的嚴密性,為此需要安排工人進行人工除渣作業,作業操作環境差,同時作業的危險性較大,現有的打口機只是進行簡單的除渣處理,未能對爐體內部的頂壁和側壁的碎渣進行及時處理,沉積的碎渣過多,會使爐體內鉛冶煉的面積變小,造成工作效率過低,提高了作業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提高除渣效率的新型打口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打口機,包括鉛爐,以及位于鉛爐頂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頂部分別設置電機和液壓缸,所述電機的軸端與打口桿的軸端相連接,液壓缸中的活塞桿連接打口桿的頂部,所述打口桿上端呈圓柱形,下端呈圓錐形,打口桿上端三分之二的桿壁上固定連接螺旋式第一刀片,第一刀片的寬度等于或小于鉛爐進口的寬度,打口桿的下部固定連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以固定套的圓心為中心均勻陣列至少兩組以上的刀具,固定套通過彈簧連接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刀架和第二刀片,所述刀架為呈弧形的板,刀架的上表面均勻陣列至少三個以上的第二刀片,刀架的上表面同第二刀片的側面之間的角度小于90°,所述電機的上部側端設置消音器。
進一步地,所述鉛爐的底部設置出渣口。
進一步地,所述刀具為四組。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片焊接在打口桿上端的桿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打口桿與鉛爐進口在同一豎直的軸線上。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打口機,其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傳動來實現打口桿的上下移動,方便對爐體口和爐體內不同位置的碎渣進行清理,打口桿下端為圓錐形,可通過打口桿先將爐口的碎渣進行初步清理,再通過第一刀片進行徹底清理,加快清理速度,避免損壞第一刀片,打口桿與刀具之間彈簧連接,方便刀具進入爐體內,刀具中的刀架為呈弧形的板,對爐體內部的頂壁和側壁的碎渣進行及時處理,減少沉積的碎渣量,增加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打口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打口機的打口桿和第一刀片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打口機的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打口機的圖3中的A向局部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為:1為鉛爐,2為支架,3為打口桿,4為固定套,5為電機,6為液壓缸,7為消音器,8為出渣口,9為第一刀片,10為刀架,11為第二刀片,12為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4所示,一種新型打口機,包括鉛爐1,以及位于鉛爐1頂部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頂部分別設置電機5和液壓缸6,所述電機5的軸端與打口桿3的軸端相連接,液壓缸6中的活塞桿連接打口桿3的頂部,所述打口桿3上端呈圓柱形,下端呈圓錐形,打口桿3與鉛爐1進口在同一豎直的軸線上,打口桿3上端三分之二的桿壁上焊接有螺旋式第一刀片9,第一刀片9的寬度等于或小于鉛爐1進口的寬度,打口桿3的下部固定連接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的外壁上以固定套4的圓心為中心均勻陣列四組刀具,固定套4通過彈簧12連接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刀架10和第二刀片11,所述刀架10為呈弧形的板,刀架10的上表面均勻陣列至少三個以上的第二刀片11,刀架10的上表面同第二刀片11的側面之間的角度小于90°,所述電機5的上部側端設置消音器7,鉛爐1的底部設置出渣口8。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