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削機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
背景技術:
傳統的上下軸承精加工工藝路線長,需要經過端面粗磨、端面精磨、鏜內孔、鉸珩內孔、拋光去毛刺共五道工序。
要組建一條生產線就至少需要五種設備,投資大、占地面積大,且端面與內孔的加工需要互為基準,很難保證其垂直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將軸承通過一次加工完成且能更好的提高加工精度的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床身,床身上設有用于工件裝夾的工件主軸和刀具導軌,刀具導軌上依次設有可沿刀具導軌滑動的端面復合砂輪、車刀座和雙軸動力頭,刀具導軌的導向垂直于工件主軸的軸向。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工件主軸上設有氣密性檢測裝置,工件主軸上設有彈簧夾頭底座和嵌入彈簧夾頭底座內的夾頭,工件主軸的外側設有氣路塊和擋氣環,還設有連接至氣路塊的進氣頭,以及與進氣頭相連的氣缸安裝座和氣缸。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端面復合砂輪包括安裝在砂輪安裝座上的粗磨砂輪和精磨砂輪,還設有可調整粗磨砂輪和精磨砂輪加工角度的角度調節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車刀座上安裝有合金刀桿和位于合金刀桿端頭的CBN刀片。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雙軸動力頭上安裝有兩把絞絎刀具。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雙軸動力頭上安裝有一粗絞絎刀具和一精絞絎刀具。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雙軸動力頭上安裝有用于夾持絞絎刀具的浮動夾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將待加工的軸承工件通過工件主軸進行裝夾,并可將端面復合砂輪、車刀座和雙軸動力頭上安裝的刀具沿導軌滑動至工件裝夾位置,分別進行軸承工件上若干工序的加工,從而通過復合磨削中心可通過一次裝夾完成軸承工件的整個加工流程,并且一次裝夾能有效提高軸承工件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工件主軸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工件主軸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4,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包括底座1和設置在底座1上的床身2,床身2上設有用于工件裝夾的工件主軸3和刀具導軌4,刀具導軌4上依次設有可沿刀具導軌4滑動的端面復合砂輪5、車刀座6和雙軸動力頭7,刀具導軌4的導向垂直于工件主軸3的軸向。
此端面與內孔磨削珩磨復合磨削中心將待加工的軸承工件通過工件主軸3進行裝夾,并可將端面復合砂輪5、車刀座6和雙軸動力頭7上安裝的刀具沿導軌滑動至工件裝夾位置,分別進行軸承工件上若干工序的加工,從而通過復合磨削中心可通過一次裝夾完成軸承工件的整個加工流程,并且一次裝夾能有效提高軸承工件的加工精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工件主軸3上設有氣密性檢測裝置,工件主軸3上設有彈簧夾頭底座31和嵌入彈簧夾頭底座31內的夾頭32,工件主軸3的外側設有氣路塊33和擋氣環34,還設有連接至氣路塊33的進氣頭35,以及與進氣頭35相連的氣缸安裝座36和氣缸37。
由于工件閥座位置單薄,容易在夾緊及磨削時發生變形,此工件主軸3通過彈簧夾頭底座31和嵌入內部的夾頭32構成,專用的夾具能有效防止變形,且在該復合磨削中心的工件主軸3上設置了氣密性檢測裝置,能防止因工件未裝夾正確而發生的撞機危險。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端面復合砂輪5包括安裝在砂輪安裝座上的粗磨砂輪和精磨砂輪,還設有可調整粗磨砂輪和精磨砂輪加工角度的角度調節器。
粗磨砂輪用于去除軸承工件大量的余量,提高加工效率,精磨砂輪用于精磨端面,保證端面的粗糙度。
另外,此復合磨削中心的端面砂輪電主軸上配置了調整角度的裝置,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分別調整端面砂輪主軸與工件主軸3的角度來保證軸承工件加工的平面度及中間凹的要求。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車刀座6上安裝有合金刀桿和位于合金刀桿端頭的CBN刀片,用于切除內孔的大量的余量,提高加工效率,并保證后續絞絎刀的余量均勻。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雙軸動力頭7上安裝有兩把絞絎刀具。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雙軸動力頭7上安裝有一粗絞絎刀具和一精絞絎刀具。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雙軸動力頭7上安裝有用于夾持絞絎刀具的浮動夾頭。
雙軸動力頭7上配置了兩把絞絎刀具,一粗一精保證內孔的圓度及粗糙度,另外由于安裝時不能保證絞絎刀具與工件主軸3的絕對同心,因此動力頭還配置了浮動夾頭來夾持絞絎刀,此浮動夾頭不但可以角度浮動同時還可以徑向浮動,因此絞絎刀與工件主軸3同心度只要在規定范圍內時,都可以絞絎內孔保證內孔與端面的垂直度。
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