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
背景技術:
現發動機活塞銷端面倒角采用數控車床車削加工,數控液壓卡盤裝夾工件外圓,見圖1,通過右端的成型刀車削活塞銷1的一個端面倒角,完成后取下工件再裝夾車削另一端面倒角,采用二次裝夾車削活塞銷端面倒角,因此車削時間長,生產效率低;其次,由于要經過二次裝夾定位,倒角長度和角度等均不易保證;再次,由于工件熱處理后硬度較高,成形車刀磨損快,壽命低,導致生產成本較高。綜上,活塞銷端面倒角采用現有數控車床車削加工方式,產品質量不易保證、生產效率低且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發動機活塞銷端面倒角加工現狀,結合現有市場競爭和客戶對產品質量提高,成本降低的要求,提供一種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采用新的加工方式替代現有加工方式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包括均轉動設置的砂輪、端面定位滾輪、夾緊滾輪以及外圓定位滾輪;夾緊滾輪和外圓定位滾輪分別外切于活塞銷的兩側;端面定位滾輪位于活塞銷的一端,且其中心線與活塞銷相垂直;外圓定位滾輪為兩對,并分別位于活塞銷兩端部;每對外圓定位滾輪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定位滾輪和下定位滾輪;夾緊滾輪連接有驅動其向活塞銷移動的直線驅動元件;砂輪的外圓面開設有環槽,環槽的兩側槽壁邊緣為對應在活塞銷兩端面倒角處的磨削面。
進一步地,所述砂輪與外圓定位滾輪同側設置,且兩對外圓定位滾輪對應在砂輪的所述環槽內。
進一步地,還包括安裝座,兩對外圓定位滾輪分別轉動支承于安裝座的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砂輪為金剛石砂輪。
進一步地,所述直線驅動元件為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砂輪的磨削面與活塞銷倒角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滾輪連接有旋轉驅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過布置的兩對外圓定位滾輪定位工件外圓面,對工件V形定位支承,利用端面定位滾輪定位工件端面,夾緊滾輪將工件壓緊,使工件與4個外圓定位滾輪和端面定位滾輪接觸并保持夾緊進行定位,使活塞銷雙端面在滾輪和砂輪進給磨削下,完成活塞銷雙端面倒角的一次性磨削,減少了裝夾次數和磨削次數,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加工成本;
2、利用成型磨削原理,將砂輪磨削部位尺寸做成與工件倒角尺寸相一致,活塞銷端面定位后,砂輪把對應磨削形狀尺寸又映射在產品上,從而完成對活塞銷雙端面倒角的一次性磨削,減少了裝夾次數,降低了多次裝夾產生的裝夾誤差,此裝置對加工活塞銷雙端面倒角尺寸能夠滿足技術要求,符合要求;
3、可通過調整外圓定位滾輪的角度,保證兩端磨削角度相同;通過調整端面定位滾輪的位置,使工件兩端磨削尺寸相同,保證兩端倒角長度均勻;
4、采用金剛石砂輪,金剛石涂層耐用度高,尺寸變化小,磨削面尺寸根據零件倒角尺寸進行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車削活塞銷倒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的俯視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的局部主視圖;
圖4是圖2中A處砂輪磨削面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2至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塞銷端面倒角成型磨削裝置,包括均轉動設置的砂輪5、端面定位滾輪4、夾緊滾輪3以及外圓定位滾輪2;夾緊滾輪3和外圓定位滾輪2分別外切于活塞銷1的兩側;端面定位滾輪4位于活塞銷1的一端,且其中心線與活塞銷1相垂直;外圓定位滾輪2為兩對,并分別位于活塞銷1兩端部;每對外圓定位滾輪2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定位滾輪和下定位滾輪;夾緊滾輪3連接有驅動其向活塞銷1移動的直線驅動元件;砂輪5的外圓面開設有環槽6,環槽6的兩側槽壁邊緣為對應在活塞銷1兩端面倒角處的磨削面,通過一個砂輪5的兩個環槽壁外緣實現活塞銷1兩端倒角的一次性磨削,磨削面尺寸大小可根據工件倒角處的尺寸設置。
砂輪5的磨削面與活塞銷1倒角相匹配。砂輪5為金剛石砂輪,砂輪5與外圓定位滾輪2同側設置,且兩對外圓定位滾輪2對應在砂輪5的環槽6內,結構緊湊實用,裝置還包括安裝座7,兩對外圓定位滾輪2分別轉動支承于安裝座7的兩端,通過調整兩端外圓定位滾輪2在安裝座7上的位置即調整了兩端外圓定位滾輪2形成的工件相對定位角度。
直線驅動元件為氣缸,圖中未示出,為常規驅動元件,帶動夾緊滾輪3將工件壓緊,使工件與外圓定位滾輪2及端面定位滾輪4接觸并保持夾緊進行定位。夾緊滾輪3連接有旋轉驅動電機,夾緊滾輪3通過旋轉驅動電機帶動工件活塞銷1轉動,氣缸帶動夾緊滾輪3和旋轉驅動電機移動進給。
采用此裝置,調整好外圓定位滾輪2與金剛石砂輪磨削部位間距后,一次裝夾可同時磨削活塞銷1兩個端面倒角,減少了裝夾誤差,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內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