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可分離的金屬磚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目前,公知的金屬磚制造是將液態金屬倒入整體模具內,待液態金屬冷卻成型后,再將金屬磚取出。這種生產方式,將金屬磚取出的難度很大,且在取出金屬磚過程中,經常損壞模具,導致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為了克服現有的金屬磚制造過程中,因金屬磚取出的難度很大,且在取出金屬磚過程中,經常損壞模具,而導致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可分離的金屬磚制造裝置,使用該裝置生產時,待液態金屬冷卻成型后,取出金屬磚很容易,且生產模具完好無損。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如下設計的:支架下面焊有四個軸托,兩個軸托支撐一根軸,兩根軸的兩端經軸承蓋內的軸承各連接一個車輪;支架右邊的橫梁上有與螺紋桿相吻合的螺紋,螺紋桿的左端有壓板,螺紋桿的右端有轉盤。左模板、右模板上部的前、后邊均有掛耳,左模板的中部有左成形槽,右模板的中部有右成形槽,左成形槽與右成形槽相互吻合,左模板的頂端至左成形槽的上端、右模板的頂端至右成形槽的上端均是斜面,左模板的前、后邊有定位凸條,右模板的前、后邊有定位凹槽,左模板上的定位凸條,與右模板上的定位凹槽相匹配。生產時,將支架推到金屬溶鍋旁,把多組左模板、右模板經掛耳掛在支架上,并通過左模板上的定位凸條與右模板上的定位凹槽齒合。隨后,轉動轉盤,經螺紋桿、壓板,推動左模板與右模板相互擠緊,使左模板、右模板前邊、后邊、下邊間密封。接著將液態金屬倒入左成形槽、右成形槽內,在左成形槽、右成形槽裝滿液態金屬后,推開支架。待液態金屬冷卻成型后,反向轉動轉盤,移開右模板,取出金屬磚即可。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在金屬磚制造過程中,待液態金屬冷卻成型后,從模具中取出金屬磚很容易,效率高;且生產模具完好無損,成本低;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一種模具可分離的金屬磚制造裝置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A——A圖。圖3是圖1的B——B視圖。圖中,1、右模板2、右成形槽3、左成形槽4、左模板5、支架6、定位凸條7、軸承蓋8、車輪9、掛耳10、壓板11、軸12、螺紋桿13、轉盤14、軸托15、橫梁。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圖2、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支架5下面焊有四個軸托14,兩個軸托14支撐一根軸11,兩根軸11的兩端經軸承蓋7內的軸承各連接一個車輪8;支架5右邊的橫梁15上有與螺紋桿12相吻合的螺紋,螺紋桿12的左端有壓板10,螺紋桿12的右端有轉盤13。左模板4、右模板1上部的前、后邊均有掛耳9,左模板4的中部有左成形槽3,右模板1的中部有右成形槽2,左成形槽3與右成形槽2相互吻合,左模板4的頂端至左成形槽3的上端、右模板1的頂端至右成形槽2的上端均是斜面,左模板4的前、后邊有定位凸條6,右模板1的前、后邊有定位凹槽,左模板4上的定位凸條6,與右模板1上的定位凹槽相匹配。生產時,將支架5推到金屬溶鍋旁,把多組左模板4、右模板1經掛耳9掛在支架5上,并通過左模板4上的定位凸條6與右模板1上的定位凹槽齒合。隨后,轉動轉盤13,經螺紋桿12、壓板10,推動左模板4與右模板1相互擠緊,使左模板4、右模板1前邊、后邊、下邊間密封。接著將液態金屬倒入左成形槽3、右成形槽2內,在左成形槽3、右成形槽2裝滿液態金屬后,推開支架5。待液態金屬冷卻成型后,反向轉動轉盤13,移開右模板1,取出金屬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