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生產活動,是各類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也可以說是把設計圖紙上的各種線條,在指定的地點,變成實物的過程。它包括基礎工程施工、主體結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等。施工作業的場所稱為“建筑施工現場”或叫“施工現場”,也叫工地。現有的鋼釘除銹打磨裝置只能單側打磨鋼釘的側部,而鋼釘的尖部無法很好地進行打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能夠解決上述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部安裝旋轉電機和支架,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處于豎直狀態,旋轉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第二鋼刷和第一鋼刷,第一鋼刷位于第二鋼刷上方,第一鋼刷呈圓柱形,第二鋼刷呈圓臺形,第一鋼刷的下底與第二鋼刷的上底配合,支架的上部一側安裝固定管,固定管套在第一鋼刷外周,固定管的內部安裝彈簧,彈簧的一端連接壓板,壓板為弧形板結構,壓板弧的方向朝向彈簧,壓板與第一鋼刷配合夾住鋼釘,第二鋼刷與鋼釘的下端配合。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裝數個連接塊,連接塊的中部開設螺紋孔,螺紋孔內安裝螺桿,螺桿的下端安裝墊塊。所述墊塊的底部安裝防滑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鋼刷與第二鋼刷結合,在第一鋼刷對鋼釘側部進行打磨時,第二鋼刷可以對鋼釘的尖部進行打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鋼刷呈圓臺形可以貼合鋼釘的尖部斜度,從而方便對鋼釘的尖部進行打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鋼刷和第二鋼刷具有柔性,在對鋼釘進行打磨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形變,提高第一鋼刷和第二鋼刷與鋼釘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對鋼釘的打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彈簧可以推動壓板將鋼釘與第一鋼刷緊密接觸,從而進一步提高對鋼釘的打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壓板為弧形板結構可以避免鋼釘在被打磨的過程中滑脫。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管可以防止打磨過程中鋼屑飛濺。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簡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標注部件:1固定管 2壓板 3彈簧 4支架 5底座 6鋼釘 7第一鋼刷 8第二鋼刷 9旋轉電機 26連接塊 27螺紋孔 28螺桿 29墊塊 30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上部安裝旋轉電機9和支架4,旋轉電機9的輸出軸處于豎直狀態,旋轉電機9的輸出軸上安裝第二鋼刷8和第一鋼刷7,第一鋼刷7位于第二鋼刷8上方,第一鋼刷7呈圓柱形,第二鋼刷8呈圓臺形,第一鋼刷7的下底與第二鋼刷8的上底配合,支架4的上部一側安裝固定管1,固定管1套在第一鋼刷7外周,固定管1的內部安裝彈簧3,彈簧3的一端連接壓板2,壓板2為弧形板結構,壓板2弧的方向朝向彈簧3,壓板2與第一鋼刷7配合夾住鋼釘6,第二鋼刷8與鋼釘6的下端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鋼刷7與第二鋼刷8結合,在第一鋼刷7對鋼釘側部進行打磨時,第二鋼刷8可以對鋼釘的尖部進行打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鋼刷8呈圓臺形可以貼合鋼釘的尖部斜度,從而方便對鋼釘的尖部進行打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鋼刷7和第二鋼刷8具有柔性,在對鋼釘進行打磨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形變,提高第一鋼刷7和第二鋼刷8與鋼釘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對鋼釘的打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彈簧3可以推動壓板2將鋼釘6與第一鋼刷7緊密接觸,從而進一步提高對鋼釘的打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壓板2為弧形板結構可以避免鋼釘在被打磨的過程中滑脫。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管1可以防止打磨過程中鋼屑飛濺。
所述底座5的底部安裝數個連接塊26,連接塊26的中部開設螺紋孔27,螺紋孔27內安裝螺桿28,螺桿28的下端安裝墊塊29。本實用新型的螺桿28可以通過旋轉調整露出螺紋孔27的長度,從而調整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的整體高度,方便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操作人員使用。
所述墊塊29的底部安裝防滑墊30。本實用新型的防滑墊30可以增大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與放置平臺的摩擦力,避免建筑施工用鋼釘打磨裝置在放置平臺上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