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壓鑄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常需要進行抽真空排氣,在抽真空過程中,壓鑄模具里面的粉塵和殘余水汽會因為抽真空管道內的真空負壓而被吸進抽真空管道。現有的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在抽真空管道上連接有粉塵顆粒過濾器,從而使得抽真空過程中,氣體中夾帶的粉塵和殘余水汽等被隔絕在過濾器的濾芯上,避免粉塵和殘余水汽直接進入抽真空管道,從而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管道堵塞、銹蝕。一般第一次抽真空時,粉塵和水汽都是留在抽真空管的入口部,但是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這些粉塵和水汽會慢慢移動到濾芯里面,時間一長會造成濾芯堵塞,需要頻繁更換濾芯,以保證真空度。這大大影響了生產效率,也增加了濾芯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該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可以延長濾芯的使用時長,避免濾芯頻繁更換。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其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包括軟管、第一三通閥、壓縮空氣進氣管、抽真空管道,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真空泵和過濾器;所述軟管一端與壓鑄模具的出氣孔相連,軟管另一端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壓縮空氣進氣管一端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端連接,壓縮空氣進氣管的另一端與壓縮空氣源連接;所述第一三通閥的第三端與抽真空管道的一端連接,抽真空管道的另一端與真空泵連接;所述過濾器設于抽真空管道上,且位于第一三通閥和真空泵之間;所述第一閥門設于抽真空管道上并位于第一三通閥和過濾器之間;所述第二閥門設于抽真空管道上并位于過濾器和真空泵之間。
優選的,所述第一三通閥為氣動三通閥。
優選的,所述第一閥門和/或所述第二閥門為角座閥。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在抽真空管道上還設有第二三通閥,所述第二三通閥位于過濾器與第二閥門之間,第二三通閥上連接有吹氣管,吹氣管端部與壓縮空氣源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三通閥為氣動三通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壓鑄模具的出氣孔和抽真空管道之間設有軟管,使得抽真空時,特別是第一次抽真空時,粉塵和水汽中的大部分會停留在軟管中,而不會進入到抽真空管道;在軟管和抽真空管道之間設三通閥,三通閥上連接壓縮空氣進氣管,在壓縮空氣進氣管上連接壓縮空氣源,當模具使用完畢,開模后,關閉第一閥門,開啟三通閥,使壓縮空氣進入軟管,將軟管上的水汽和粉塵吹出去,從而避免粉塵和水汽在下一次抽真空時移動至濾芯上,可以大大延長濾芯的使用壽命,避免頻繁更換濾芯,可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的一種示意圖;
圖2是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現有的壓鑄模具1包括上模11和下模12,上模11和下模12在使用時二者扣合,并且二者相對的表面圍合形成壓鑄模具的型腔13。在壓鑄模具1的一側設有出氣孔14,出氣孔14和型腔13相通。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包括有軟管2、第一三通閥3、壓縮空氣進氣管9、抽真空管道8,第一閥門4、第二閥門6、真空泵7和過濾器5。其中軟管2一端連接在壓鑄模具1的出氣孔14上,軟管2的另一端則和第一三通閥3的第一端31連接。壓縮空氣進氣管9一端和第一三通閥3的第二端33連接,壓縮空氣進氣管4的另一端則連接壓縮空氣源5。第一三通閥3的第三端32和抽真空管道8的一端連接,在圖1中,第一三通閥3的第三端32具體是和抽真空管道8的管段81的一端連接。抽真空管道8的另一端和真空泵7連接,在圖1中,具體是抽真空管道8的管段84的一端和真空泵7相連。
過濾器5設于抽真空管道8上,并位于第一三通閥3和真空泵7之間的抽真空管道段,在圖1中,過濾器5具體是和抽真空管道8的管段82、83的端部連接。過濾器5用于過濾抽真空時抽真空管道8內氣體中夾帶的水汽和粉塵等。
第一閥門4設在抽真空管道8上,并且位于第一三通閥3和過濾器5之間的抽真空管道段;在圖1中,第一閥門4與抽真空管道8的管段81、82的端部連接。作為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一閥門4具體可以為角座閥。
第二閥門6設于抽真空管道8上,并且位于過濾器5和真空泵7之間的抽真空管道段;在圖1中,第二閥門與抽真空管道8的管段83、84的端部連接。作為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二閥門6具體可以為角座閥。
作為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一三通閥3具體可以為氣動三通閥。
在進行抽真空時,將壓鑄模具1的上模11和下模12扣合,打開第一閥門4和第二閥門6,關閉第一三通閥3的第二端33,使得軟管2、抽真空管道8之間聯通,開啟真空泵7進行抽真空,壓鑄模具1型腔13內的空氣、粉塵和殘余水汽通過出氣孔14進入軟管2,少量粉塵和水汽會隨空氣進入到過濾器5的濾芯。抽真空完成后,打開壓鑄模具1,關閉第一閥門4,開啟第一三通閥3的第二端33,使得軟管2和壓縮空氣進氣管9聯通,壓縮空氣源5內的壓縮空氣通過壓縮空氣進氣管9進入軟管2中,將其中的粉塵和殘余水汽吹出。采用這種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在每次抽完真空后,都可以進行一次吹氣操作,從而大大減少隨著抽真空次數的增多而造成滯留在軟管2中的水汽、粉塵等慢慢移動至過濾器5的可能,從而可以大大提高濾芯的使用效率,減少濾芯堵塞的情形,無需頻繁更換濾芯,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參見圖2,在上述壓鑄模具抽真空裝置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如下部件,在抽真空管道8上增設第二三通閥16,該第二三通閥16位于過濾器5和第二閥門6之間,該第二三通閥的兩端分別和抽真空管道的管段85、86的端部連接,在該第二三通閥16的另一端則連接吹氣管15,在吹氣管15端部連接壓縮空氣源10。該第二三通閥16可以采用氣動三通閥。在進行抽真空操作時,關閉第二三通閥16和吹氣管15連接的一端;而需要對過濾器5進行反吹清理時,打開壓鑄模具1,關閉第二閥門6,打開第二三通閥16和吹氣管15連接的一端,打開第一閥門4,壓縮空氣源10內的壓縮空氣通過吹氣管15后,進而吹向過濾器5,對過濾器5進行反吹,使得被過濾器5截留的水汽和粉塵等被吹出其軟管2,進而通過軟管2吹出。通過該優選方案,可以對過濾器5的濾芯進行清理,大大提高濾芯的使用壽命,保證抽真空時的真空度,避免濾芯被堵塞。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味著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