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球研球機下球槽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原鋼球研球機的下球槽采用的整體式結構(如圖1所示)。鋼球在研球機上分離下來時,鋼球順著下球器通道向底板上沖擊,在頻繁的沖擊下底板快速出現窟窿,使鈣塑板下料槽失效,鋼球流到機床內清理困難,且及易出現混球,給生產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出料槽的末端為敞開式,鋼球在慣性作用下常沖出料箱,鋼球出現大量的落地造成報廢,操作者為減少沖擊采用濕毛巾遮擋,現場5S較混亂;材料厚度采用5毫米塑料板,整體較笨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較耐用的鋼球研球機下球槽改進結構,降低員工疲勞強度,且能防止鋼球沖出料箱造成大量的產器因落地報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包括流球道、擋球緩沖尾翼、手把,該下球槽整體采用耐磨的厚3毫米的尼龍板,所述的流球道、擋球緩沖尾翼、手把采用塑焊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固定;該流球道的出球端上方焊接有擋球緩沖尾翼,該流球道的正上方焊接有手把。所述的流球道和擋球緩沖尾翼為半切斷式折彎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的擋球緩沖尾翼與流球道的出球端面間呈45度夾角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改用3毫米尼龍板,使下球槽具備更好的耐用性和輕便性;通過采用半切斷式折彎流球道使下球槽具備更好的流動性和強度;通過半切斷式折彎擋球緩沖尾翼使下球槽具備更優異的緩沖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下球槽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球槽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下球槽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下球槽仰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流球道;2、擋球緩沖尾翼;3、手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2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流球道1、擋球緩沖尾翼2、手把3,該下球槽整體采用耐磨的厚3毫米的尼龍板,所述的流球道1、擋球緩沖尾翼2、手把3采用塑焊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固定;該流球道1的出球端上方焊接有擋球緩沖尾翼2,該流球道1的正上方焊接有手把3,該手把3比較輕便。
所述的流球道1為半切斷式折彎結構,流道內無焊點,球流動順暢,且流道結構強度高;擋球緩沖尾翼2為半切斷式折彎結構,緩沖性能優異且結構簡易。
所述的擋球緩沖尾翼2與流球道1的出球端面間呈45度夾角狀。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下料槽頭部槽向上鉤入研磨機下料器出球口,再將其平穩放置好,將擋球緩沖尾翼2置于料箱上中部,最后開始放鋼球。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材料構成上作任何變化,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結構設計,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