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收集液體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液體的收集機構,便于對順壁而下的液體進行匯集,避免設備和環境的污染。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對高速運行設備的效果,通常使用冷媒油對設備進行冷卻。比如:對工件實施修磨加工的機床,在工作時,機床的外殼內會充滿油霧,因此采用吸霧機將油霧吸收,實現冷媒油的循環再利用。
目前常見的機床上,直接在外殼上形成榫接口,吸霧機的連接管體直接套設于榫接口外面。這樣連接方式使得吸霧獲得的冷媒油隨著管壁流淌到機床外,造成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且清洗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液機構,以實現對液體的收集和回收再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液機構,利于液體的收集和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便于清洗和維護。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集液機構的機床,對機床高速運行產生的油霧進行收集和再利用,避免油液隨著管壁流淌到機床外,造成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且清洗困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集液機構,包括:
基座,包括底體和側體,側體繞設于底體的邊緣,與底體形成第一容腔,第一通孔設置于底體;
接口,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與底體連接,并與底體和側體圍成第一槽體,第二連接件設置于第一容腔內,其包括第二容腔,第二容腔與第一通孔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液機構,其還包括第二槽體,設置于底體,第二槽體與第一槽體連通。優先選擇的,一部分第二槽體位于第一連接件之下,另一部分第二槽體位于第一槽體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液機構,其還包括第二通孔,設置于底體,第二通孔的孔道與第一槽體連通。優先選擇的,一部分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連接件之下,另一部分第二通孔位于第一槽體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液機構用于機床,如:設置于機床的機頂上。
本發明技術方案實現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液機構,能使霧化的氣液在管壁上積累,并順壁而下于槽體匯集,并經第二通孔排出,而利于外液體的收集和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便于清洗和維護。
具有本實用新型集液機構的機床,順壁而下于槽體匯集,并經第二通孔排出進入機床,避免油液隨著管壁流淌到機床外,造成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且清洗困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集液機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集液機構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線的剖面圖;
圖4為圖2中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集液機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集液機構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3為圖2中A-A線的剖面圖,圖4為圖2中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集液機構包括基座100和接口200。基座100包括底體110和側體120,側體120繞設于底體110的邊緣,與底體110形成第一容腔140。第一通孔111設置于底體110。
接口200包括第一連接件210和第二連接件220,第一連接件210與底體110連接,并與底體110和側體120圍成第一槽體130,第二連接件220設置于第一容腔140內,其包括第二容腔230,第二容腔230與第一通孔111連通。
本實施例的集液機構還包括第二槽體112,設置于底體110,第二槽體112與第一槽體130連通。一部分第二槽體112位于第一連接件210之下的,另一份第二槽體112位于第一槽體130內。
本實施例的集液機構還包括第二通孔113,設置于底體110,第二通孔113的孔道與第一槽體130連通。一部分第二通孔113位于第一連接件210之下的,另一份第二通孔113位于第一槽體130內。
本實施例提供的集液機構,能使霧化的氣液在管壁上積累,并順壁而下于槽體匯集,并經第二通孔排出,而利于外液體的收集和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便于清洗和維護。將該集液機構應用于機床,如:設置于機床頂板上,再將吸霧設備的管體套設于接口200上,油霧從容腔230處被吸入,留于管壁上的油液順壁而下于槽體匯集,并經第二通孔113排出進入機床,避免油液隨著管壁流淌到機床外,造成浪費和場地的污染,且清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