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塞棒用控制機構,屬冶金連鑄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連鑄是現代鋼鐵冶金的重要生產工序,結晶器液位的穩定對連鑄坯的質量非常重要,而普通塞棒機構因抗干擾能力差導致的結晶器液面控制不穩,會帶來連鑄坯卷渣,氣泡,裂紋等問題,使得產品降級或判廢。因此連鑄塞棒機構的不穩定控流已成為制約鋼鐵企業產品結構升級與高新特產品開發的重要因素。
塞棒機構控制塞棒上下運動,以調節塞棒與水口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進入結晶器內的鋼水流量,保持結晶器液面的穩定。
同時塞棒機構起到安全作用,在更換浸入式水口時短暫切斷鋼流,保證浸入式水口的順利更換,在中包或結晶器事故時緊急關閉水口,切斷鋼流,防止漏鋼/溢鋼對人員或設備造成損害。
目前國內外普通采用的塞棒機構存在很多缺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塞棒機構笨重粗大,多在350kg 以上,安裝操作十分不便,不便于機構的維護。2)鋼廠連鑄高溫高濕高粉塵的工作環境對塞棒機構密封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若材質差或加工精度不高,機構的備件頻繁更換,提高了使用成本。3)現階段塞棒機構多采用液壓驅動,雖然液壓缸制造本身精度高,但密封圈耐高溫性差,長時間使用會造成響應時間長,缸體運動速度慢,從而使塞棒控制精度降低,另外液壓設備還存在介質油泄漏風險,有火災隱患。4)液壓驅動器安裝在塞棒機構側面,通過杠桿原理驅動塞棒上下運動,不可避免的存在安裝機械磨損,間隙變大,降低控制精度;目前部分采用伺服電機驅動的塞棒機構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上述缺陷及要求,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塞棒用控制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電動塞棒用控制機構,包括與塞棒連接的塞棒臂,垂直所述塞棒臂的傳動機構、及柔性連接于所述傳動機構下方的驅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塞棒分別垂直于所述塞棒臂的兩端,所述傳動機構軸向運動驅動所述塞棒臂帶動所述塞棒進行軸向運動。
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球軸承導向套,所述驅動機構為置于所述球軸承導向套下方的電動缸,所述電動缸與所述球軸承導向套共軸。
優選地,所述電動缸為伺服電動缸。
優選地,所述球軸承導向套上設置有雙球軸承,所述球軸承導向套外還設置有一外殼。
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通過連桿與塞棒臂上的背板連接,所述背板與所述塞棒臂垂直連接。
優選地,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一壓把。
本實用新型突出效果為:電動缸的軸向安裝,減少了整個控制機構的體積。使得電動缸結構更加緊湊小巧,并采用柔性連接,安裝拆卸方便。
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電動塞棒用控制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與塞棒1連接的塞棒臂2,垂直所述塞棒臂2的傳動機構3、及柔性連接于所述傳動機構下方的驅動機構4。所述傳動機構3與所述塞棒1分別垂直于所述塞棒臂2的兩端,所述傳動機構軸向運動驅動所述塞棒臂帶動所述塞棒進行軸向運動。具體的,所述傳動機構3通過連桿與塞棒臂上的背板21連接,所述背板21與所述塞棒臂垂直連接。在實際使用時,所述背板21可以很好的將塞棒控制機構固定在中間包上。
所述傳動機構3包括一球軸承導向套,所述驅動機構4為置于所述球軸承導向套下方的電動缸,所述電動缸與所述球軸承導向套共軸,所述電動缸為伺服電動缸。電動缸與傳動機構同軸安裝,徹底摒棄傳統塞棒機構驅動器的側面安裝方式。實現無縫柔性連接,避免了傳統驅動裝置側面安裝的安裝機械間隙和響應滯后。
所述球軸承導向套上設置有雙球軸承,所述球軸承導向套外還設置有一外殼(圖中未示意)。封閉外殼使得內部元件免予外部污染,整年性能穩定,減少維護次數。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一壓把31。當驅動機構出現故障時,所述壓把可以在故障或緊急狀態下作為備用操縱塞棒。
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