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釩氮合金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釩氮合金原料球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釩氮合金原料必須經過壓制成型后,才能用于冶煉釩氮合金。現有釩氮合金原料壓球生產中,多采用濕法壓制成球后,烘干處理方式。在烘干過程中,由于干燥溫度與原料球初始溫度的差異較大,原料球內外部收縮不均勻,從而導致原料球破裂,降低原料利用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釩氮合金原料球生產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利用后續冶煉釩氮合金時,冶煉爐中產生的余熱預熱原料、干燥原料球,使原料球的起始溫度與干燥溫度溫差降低,從而緩解原料球破裂,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時,有利于節約能耗、保護環境。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采用以下技術:
一種釩氮合金原料球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對輥、內箱、外箱和干燥通道,所述對輥和所述內箱均設于所述外箱內部,所述外箱底部與所述干燥通道相連通;所述對輥在所述內箱中壓合,所述內箱在所述對輥壓合處上方箱體處開設有進料口,下方箱體開設有出料口,所述內箱箱體寬度最大與一個壓輥的直徑相等;所述干燥通道內設有物料傳輸帶,所述出料口設于所述物料傳輸帶起始端上方;所述物料傳輸帶終止端處的所述干燥通道側壁上設有熱源入口,熱源出口設于所述外箱上部側壁上。
進一步,所述內箱選用隔熱材料。
進一步,采用釩氮合金冶煉爐的余熱作為熱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熱源預熱對輥,從而提高原料球起始溫度,降低因較大溫差引起的原料球破損率。
2.利用釩氮合金冶煉爐的余熱對原料球進行干燥,一方面干燥熱量介質和流速相對恒定,有利于提高干燥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釩氮合金原料球生產裝置,包括對輥1、內箱2、外箱3和干燥通道4,所述對輥1和所述內箱2均設于所述外箱3內部,所述外箱3底部與所述干燥通道4相連通。有利于縮小所述內箱2內生產的釩氮合金原料球的起始溫度與干燥溫度的溫差,從而緩解原料球破裂。
所述對輥1在所述內箱2中壓合,所述內箱2在所述對輥1壓合處上方箱體處開設有進料口5,下方箱體開設有出料口6。釩氮合金原料球生產過程限定在所述內箱2內,且所述內箱2選用隔熱材料。有利于保持釩氮合金原料濕度不因過熱而降低,從而保證壓球質量。
所述內箱2箱體寬度最大與一個壓輥11的直徑相等。便于所述壓輥11在工作工程中,一半位于所述內箱2中進行壓球,另一半位于所述外箱3中進行預熱。
所述干燥通道4內設有物料傳輸帶7,所述出料口6設于所述物料傳輸帶7起始端上方。便于通過調控原料球在所述干燥通道4中的通過速度,以控制干燥質量。
所述物料傳輸帶7終止端處的所述干燥通道4側壁上設有熱源入口8,熱源出口9設于所述外箱3上部側壁上。使熱源流動過程,符合原料球干燥階段和預熱階段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
采用釩氮合金冶煉爐的余熱作為熱源。有利于節能、環保。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本實用新型是釩氮合金冶煉爐的上道工序,因此,將本實用新型與釩氮合金冶煉爐相鄰設置。通過余熱利用設備,將釩氮合金冶煉爐的余熱通過熱源入口8依次引入所述干燥通道4和所述外箱3中。在所述外箱3中,余熱加熱所述對輥1位于所述外箱3的部分后,通過所述熱源出口9排出,由余熱利用裝置回收。
在所述進料口5處投入釩氮合金原料,預熱的所述對輥1對其進行壓制,壓制成溫度較高的釩氮合金原料球,通過所述出料口6落至所述傳輸帶7上。在傳輸過程中,原料球在所述干燥通道4內進一步升溫,達到干燥的要求。釩氮合金原料球自所述傳輸帶7終止端落下,完成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