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冶金工業生產的技術領域,涉及煉鋼運輸設備,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鐵水罐的外置加蓋保溫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鋼鐵廠運輸鐵水常用的鐵水罐多為敞口式,裝鐵運行、空罐運行過程中,大量熱量從罐口逸散,導致罐體溫度降低、裝載的鐵水溫度降低,鐵水從高爐到煉鋼過程中的溫降大,煉鋼成本升高;而且罐口的熔渣凝固,不利于鐵水罐的維護,高溫鐵水散發大量煙塵、SO2等,嚴重污染環境,目前,冶金行業內也出現了在鋼水罐或鐵水罐上加裝保溫蓋的方式來實現鋼水或鐵水在轉運過程中的保溫,但其傳動系統、罐蓋都設置在高溫罐體上,導致系統不穩定,且罐蓋維護、更換困難;另外,其為了加蓋系統的安全,罐蓋與罐口有一定間隙,也導致保溫效果不佳。在煉鋼生產的技術領域,減少熱損耗是其節能降耗的重要技術經濟指標之一。但是,目前各鋼鐵企業對阻止鐵水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下降還沒有找到簡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鐵水罐外置加蓋保溫系統,其目的是減少鐵水罐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損失,提高作業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鐵水罐的外置加蓋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待加蓋鐵水罐放置于冶金運輸罐車輛的罐座上,所述鐵水罐外置加蓋保溫裝置包括框架、滑道、吊裝車輛、以 及罐蓋,所述吊裝車輛包括車架、動力單元和鐵水罐加蓋機構,所述動力單元掛裝在吊裝車輛鵝頸內部,為吊裝車輛提供驅動力,所述鐵水罐加蓋機構設在吊裝車輛車架上,所述滑道安裝在框架上,吊裝車輛通過設在車架上的車輪在滑道上行走,所述罐蓋吊裝在鐵水罐加蓋機構上。
進一步地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鐵水罐加蓋機構,包括機架、回轉軸以及動臂,所述回轉軸安裝在動臂中部,所述機架與吊裝車輛車架連接,所述罐蓋與動臂連接。
進一步地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單元是一種小型液壓站,由電機、油泵、油箱、及各種液壓附件集合而成。
進一步地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框架采用工字鋼結構,所述框架可伸縮,可以根據鐵水罐種類不同而調整。
進一步地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罐蓋外徑為鐵水罐外口徑的1.05~1.30倍,罐蓋尺寸可根據鐵水罐型式進行調整。
進一步地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單元是一種小型液壓站,由電機、油泵、油箱、及各種液壓附件集合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吊裝車輛可在滑道上移動,冶金運輸罐車裝載著待加蓋鐵水罐運行到框架滑道下方時,使用吊裝車輛完成鐵水罐的加蓋、摘蓋作業,框架上可設置多臺吊裝車輛,同時完成不同軌道上鐵水罐的加蓋、摘蓋作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提供了一種鐵水罐外置加蓋裝置,本裝置采用外置加蓋,加蓋系統與罐體分離,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保溫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鐵水罐加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罐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外置鐵水罐加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鐵水罐外置加蓋裝置包括框架1、滑道2、吊裝車輛3、以及罐蓋4,所述吊裝車輛3包括車架5動力單元6和鐵水罐加蓋機構7,所述動力單元6掛裝在吊裝車輛鵝頸內部,為整套裝置提供驅動力,所述鐵水罐加蓋機構7設在吊裝車輛車架5上,所述滑道2安裝在框架上1,為吊裝車輛3移動提供軌道,所述罐蓋4吊裝在鐵水罐加蓋機構6上。框架1上可設置多吊裝車輛3,同時完成不同軌道上鐵水罐5的加蓋、摘蓋作業。
所述鐵水罐加蓋機構,包括機架8、回轉軸9以及動臂10,所述回轉軸9安裝在動臂10中部,所述機架8與吊裝車輛車架連接,所述罐蓋4與動臂10連接。通過回轉軸9的作用,完成加蓋裝置的俯仰和調整動臂的角度,從而完成加揭蓋過程,有利于快速完成加蓋、摘蓋作業。
所述動力單元5是一種小型液壓站,由電機、油泵、油箱、及各種液壓附件集合而成,為整套裝置提供驅動力。
所述罐蓋4包括外部殼體11、內部保溫層12,所述外部殼體11與內 部保溫層12之間夾裝有絕熱層13,所述外部殼體11形狀為倒“凹”型,罐蓋4與灌口外側緊密結合,一方面有利于延長罐蓋4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有效改善保溫效果。
所述罐蓋4外徑為鐵水罐外口徑的1.05~1.30倍,罐蓋4尺寸可根據鐵水罐型式進行調整。
所述框架1由三根鋼條焊接而成,為“門框”形狀,采用工字鋼結構,所述框架1可伸縮,其高度可以根據冶金運輸罐車輛的種類以及鐵水罐的種類調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