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精密鑄造防塵結構。
背景技術:
熔模精密鑄造,是鑄造行業中的一項優異的工藝技術,其應用非常廣泛。它適用于各種類型、各種合金的鑄造,生產出的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尤其適用于鑄造溫度高、鑄件結構復雜、不易于加工的鑄件。但在精密鑄造生產過程中,常常由于飛濺的鋼液、爐內的灰塵掉入模殼內,使整個鑄件存在缺陷,達不到鑄件的質量要求。
專利號為201220247859.9的精密鑄造防塵裝置公開的技術中,采用不銹鋼防塵蓋與氣缸配合實現不銹鋼防塵蓋水平移動,對上澆口進行密封,這樣對不銹鋼防塵蓋水平移動的高度要求準確,由于上澆口表面在生產過程中產生金屬噴濺點,導致其表面不平整,使不銹鋼防塵蓋不能有效對上澆口進行密封,嚴重時可能影響正常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密鑄造防塵結構,保證了上澆口的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精密鑄造防塵結構,包括上澆口、連接桿、液壓桿和防塵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塵蓋板蓋在上澆口表面設置且其邊緣略大于上澆口開口邊緣,防塵蓋板包括了外框和設置在外框內部的回字形防塵板,回字形防塵板傾斜設置且回字形防塵板底端設有朝上的翻邊,相鄰的回字形防塵板之間重疊0.5-1cm設置,連接桿一端通過夾具與防塵蓋板連接固定,連接桿另一端與一安裝面轉動連接,液壓桿一端與連接桿底端轉動連接,液壓桿另一端與所述的安裝面轉動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設計合理,使防塵蓋板通過轉動的方式密封上澆口,不受上澆口表面粗糙程度的影響,同時防塵、防濺效果好,保障了正常生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防塵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澆口、2防塵蓋板、3夾具、4連接桿、5液壓桿、6安裝面、7外框、8回字形防塵板、9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根據附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精密鑄造防塵結構,包括上澆口1、連接桿4、液壓桿5和防塵蓋板2,所述的防塵蓋板2蓋在上澆口1表面設置且其邊緣略大于上澆口1開口邊緣,使防塵蓋板2可以對上澆口1實現全面覆蓋,防塵蓋板2包括了外框7和設置在外框7內部的回字形防塵板8,回字形防塵板8之間的空隙用于鋼液中廢氣的排出,同時還可以防止飛濺的鋼液掉入模殼內,回字形防塵板8傾斜設置且回字形防塵板8底端設有朝上的翻邊9,通過翻邊9的設置可以對落在回字形防塵板8表面的灰塵進行阻攔,防止灰塵落入上澆口1,相鄰的回字形防塵板8之間重疊0.5-1cm設置,保障密封及防塵效果,連接桿4一端通過夾具3與防塵蓋板2連接固定,連接桿4另一端與一安裝面6轉動連接,液壓桿5一端與連接桿4底端轉動連接,液壓桿5另一端與所述的安裝面6轉動連接,根據爐體內的環境還可以在液壓桿5外側安裝保護殼體,保障液壓桿5的正常使用,安裝面6為爐體內壁,通過連接桿4和液壓桿5的配合實現防塵蓋板2的旋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