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壓鑄成型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
背景技術:
冷室壓鑄機是指壓射室置于環(huán)境溫度下的一種壓鑄機。打料部分是壓射動作的執(zhí)行部分,主要由入料筒到企板之間的與柱架(鎖模部分)、機架相連的所有零件組成。
打料油缸蓋,也叫前缸蓋,需要與銅司和油缸配合使用,但目前市面上現(xiàn)有設備多由于打料壓力不穩(wěn)定導致打料速度不穩(wěn),打料時常常打出幾十模就打不出料了,要等幾分鐘才能打料,這樣不僅耽誤壓鑄時間,而且會影響壓鑄質(zhì)量,進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它的設計合理,加入壓力控制油閥及回油插裝閥孔來保證內(nèi)部油路液壓的穩(wěn)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包括機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前端有打料缸套和打料缸套安裝孔,延打料缸套安裝孔軸線后設置有有桿腔過油孔,與有桿腔過油孔垂直方向布置過油槽,過油槽中部設置有平行于有桿腔過油孔軸線的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過油槽尾端一邊有設置有回油插裝閥孔,在過油槽對稱的另一邊有液壓油回油箱油孔;所述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末端設置有油孔貫通的有單向閥安裝孔。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與單向閥安裝孔之間為彎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與傳統(tǒng)壓鑄機打料油缸蓋相比,本實用新型在過油槽的端部加回油插裝閥孔,使過油槽終端加入回油過程,使料的流動有所緩沖,更能保證內(nèi)部油路液壓穩(wěn)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油路,保證出油的順暢,進而使打料速度穩(wěn)定,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示意圖;
圖2為圖1右視圖;
圖3為圖1俯視圖;
圖4為A-A剖視結構示意簡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1、打料缸套;2、打料缸套安裝孔;3、有桿腔過油孔;4、液壓油回油箱油孔;5、回油插裝閥孔;6、過油槽;7、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8、單向閥安裝孔;9、機身。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包括:
一種壓鑄機打料油缸蓋,包括機身9,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9前端有打料缸套1和打料缸套安裝孔2,延打料缸套安裝孔2軸線后設置有有桿腔過油孔3,與有桿腔過油孔3垂直方向布置過油槽6,過油槽6中部設置有平行于有桿腔過油孔3軸線的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7,過油槽6尾端一邊有設置有回油插裝閥孔5,在過油槽6對稱的另一邊有液壓油回油箱油孔4;所述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7末端設置有油孔貫通的有單向閥安裝孔8,所述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7與單向閥安裝孔8之間為彎管連接。
以往壓鑄機打料油缸蓋在使用過程中,料由打料缸套安裝沉孔進入,經(jīng)過有桿腔過油孔,進入過油槽,再經(jīng)由回油箱油孔排出。但是料在過油槽由進至出的過程中,由于慣性導致打料壓力不穩(wěn)定,使打料速度穩(wěn)定。
本實用新型在過油槽的端部加回油插裝閥孔,使過油槽終端加入回油過程,使料的流動有所緩沖,更能保證內(nèi)部油路液壓穩(wěn)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油路,保證出油的順暢,進而使打料速度穩(wěn)定,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本實用新型需要添加回油插裝閥孔,降低打料壓力的不穩(wěn)定性。具體為:機身外形尺寸為547×490×276 mm;打料缸套直徑φ374mm;打料缸套安裝孔外徑及深度分別為φ180mm和38mm;有桿腔過油孔直徑和深度分別為φ90mm和55mm;打料活塞桿回程液壓油孔直徑φ25mm;回油插裝閥孔直徑和深度分別為φ75mm和73mm;過油槽寬度為40mm;液壓油回油箱油孔直徑φ50mm;單向閥安裝孔直徑φ25mm;過油槽高度393mm。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