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特別是一種汽車閥體的鋁合金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汽車閥體鋁合金壓鑄模具因產品多滑塊抽芯,且產品氣密性要求高,對模具的澆道設計要求日趨增高?,F有的普通模具設計的澆道,在模具內氣密性上無法保證。
在CN105728693A中公開了名稱為“一種電子節氣門體高效壓鑄模具”的發明專利申請,它包括定模、定位套板、動模和動模套板,定模安裝在定模套板上,動模安裝在動模套板上,定模的左右上下側分別設有左斜銷、右斜銷、上斜銷和下斜銷,動模的左右上下側分別設有左銷孔、右銷孔、上銷孔和下銷孔,合模時定模的左右上下斜銷分別與動模的左右上下銷孔一一對應配合,分流錐內設有橫澆道,橫澆道與成型腔連通處呈扇形連接。雖然該結構的模具解決了氣密性的問題,但是,由于澆道設計的不合理,在進行壓鑄時,澆道內的鋁水會沖刷產品,造成產品拉傷和缺料,制造出不合格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鋁水沖刷產品,保證產品質量的汽車閥體的鋁合金壓鑄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汽車閥體鋁合金壓鑄模具,包括帶有動模的動模套板和帶有靜模的靜模套板,在所述動模上設置有汽車閥體型腔,在所述動模的左側、右側和下側分別設置有與動模連接的且帶左滑座、右滑座和下滑座的左滑塊、右滑塊和下滑塊,在所述左滑座、右滑座和下滑座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左油缸、右油缸和下油缸,所述左油缸、左滑座、左滑塊、右滑塊、右滑座和右油缸位于同一水平線上;在所述下滑座處設置有分流錐,在所述分流錐內設置有橫澆道,所述橫澆道與汽車閥體型腔連通且連通處呈扇形。
其中,所述橫澆道包括總澆道、豎直分支澆道、分支澆道A、分支澆道B和分支澆道C,所述總澆道的一端有分流錐連接,另一端與豎直分流澆道的上端連通,豎直分流澆道下端分別與分支澆道A的一端、分支澆道B的一端和分支澆道C的一端連接,所述分支澆道A的另一端、分支澆道B的另一端和分支澆道C的另一端分別與汽車閥體型腔的上部連接且位于同一水平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工藝穩定、生產速度快的優點,采用它不但防止了鋁水對產品的沖刷,保證了產品的質量,產品的氣密性好,而且還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靜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模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澆道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替代,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一種汽車閥體鋁合金壓鑄模具,包括帶有動模1的動模套板2和帶有靜模3的靜模套板4,在所述動模1上設置有汽車閥體型腔5,其特征是:在所述動模1的左側、右側和下側分別設置有與動模1連接的且帶左滑座6、右滑座7和下滑座8的左滑塊9、右滑塊10和下滑塊11,在所述左滑座6、右滑座7和下滑座8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左油缸12、右油缸13和下油缸14,所述左油缸12、左滑座6、左滑塊9、右滑塊10、右滑座7和右油缸13位于同一水平線上;在所述下滑座8處設置有分流錐15,在所述分流錐15內設置有橫澆道,所述橫澆道與汽車閥體型腔5連通且連通處呈扇形。
如圖3、4所示,所述橫澆道包括總澆道20、豎直分支澆道16、分支澆道A17、分支澆道B18和分支澆道C19,所述總澆道20的一端有分流錐15連接,另一端與豎直分流澆道16的上端連通,豎直分流澆道16下端分別與分支澆道A17的一端、分支澆道B18的一端和分支澆道C19的一端連接,所述分支澆道A17的另一端、分支澆道B18的另一端和分支澆道C19的另一端分別與汽車閥體型腔5的上部連接且位于同一水平線。
在本實用新型中,將鋁水通過分流錐15流入總澆道30,總澆道20內的鋁水通過豎直分支澆道16后分別流入分支澆道A17、分支澆道B18和分支澆道C19,然后通過分支澆道A17、分支澆道B18和分支澆道C19進入到汽車閥體型腔5內,形成產品,這樣做使得鋁水流向改變少,減少了填充過程中能量溫度的降低,產品填充率好,氣孔少,合理率達到了96%以上,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