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軸承座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軸承座即用于安裝軸承的支座,在機械的安裝和使用中經常用到,因為軸承和軸承座的使用量的較大,人們為了方便將結構、尺寸、畫法、標記等各個方面完全標準化,一般情況下我們在使用時選著相關標準件即可,但是,往往根據設計情況的需要,我們不適宜采取標準件,這是就要根據需要制造非標件,在實際的軸承座生產中,每個非標件的內環尺寸略有不同,所制作的模具需要一對一使用,這樣即浪費時間也浪費材料等資源,如果可以將模具設計成大小可調節的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為此,提出一種軸承座鑄造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承座鑄造模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軸承座鑄造模具,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蓋合中部形成鑄造腔,所述上殼體的上表面設有澆注口和排氣口,且澆注口和排氣口通過氣道與鑄造腔連接,所述上殼體的內腔上端設有立柱連接組件,所述上殼體的內腔壁設有卡槽,所述鑄造腔的上端通過立柱連接組件安裝有立柱,所述鑄造腔的中部通過卡槽卡接有支撐組件,且支撐組件的外側套裝有套筒。
優選的,所述立柱連接組件包括凸塊,所述凸塊與上殼體一體成型,所述凸塊的中部設有組件腔體,所述組件腔體的兩端向中心凸出形成縮口,且組件腔體的內腔中安裝有組件彈性件,所述組件彈性件的兩端均設有鎖舌,且鎖舌的三分之一插過縮口延伸至組件腔體外側,所述立柱的上表面設有形狀和大小與立柱連接組件相同的腔體。
優選的,所述支撐組件包括連接芯和支撐板,所述連接芯的一端螺接有第一端殼,所述連接芯的另一端轉動套接有第二端殼,所述第一端殼和第二端殼之間設有支撐彈性件,且支撐彈性件套裝于連接芯的側壁上,所述支撐板的中部通過第一支撐桿與第一端殼鉸接,且支撐板的中部通過第二支撐桿與第二端殼鉸接。
優選的,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通過匹配使用的第一連接鍵和第二連接鍵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調整支撐組件可以將不同尺寸的套筒固定在鑄造腔,便于制造不同內環尺寸的軸承座,這樣實現了同一模具鑄造不同尺寸的非標準件,通過立柱連接組件可以利用插拔的方式快速更換適合的立柱,從而提高效率,這樣避免了浪費時間和浪費材料等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殼體和下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處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套筒和支撐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殼體、11澆注口、12排氣口、13卡槽、14立柱連接組件、141凸塊、142組件腔體、143組件彈性件、144鎖舌、2下殼體、3鑄造腔、4立柱、5套筒、6支撐組件、61連接芯、62第一端殼、63第二端殼、64支撐彈性件、65支撐板、66第一支撐桿、67第二支撐桿、71第一連接鍵、72第二連接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軸承座鑄造模具,包括上殼體1和下殼體2,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蓋合中部形成鑄造腔3,所述上殼體1的上表面設有澆注口11和排氣口12,且澆注口11和排氣口12通過氣道與鑄造腔3連接,所述上殼體1的內腔上端設有立柱連接組件14,所述上殼體1的內腔壁設有卡槽13,所述鑄造腔3的上端通過立柱連接組件14安裝有立柱4,所述鑄造腔3的中部通過卡槽13卡接有支撐組件6,且支撐組件6的外側套裝有套筒5。
具體而言,所述立柱連接組件14包括凸塊141,所述凸塊141與上殼體1一體成型,所述凸塊141的中部設有組件腔體142,所述組件腔體142的兩端向中心凸出形成縮口,且組件腔體142的內腔中安裝有組件彈性件143,所述組件彈性件143的兩端均設有鎖舌144,且鎖舌144的三分之一插過縮口延伸至組件腔體142外側,所述立柱4的上表面設有形狀和大小與立柱連接組件14相同的腔體,通過立柱連接組件14可以利用插拔的方式快速更換適合的立柱4,從而提高效率。
具體而言,所述支撐組件6包括連接芯61和支撐板65,所述連接芯61的一端螺接有第一端殼62,所述連接芯61的另一端轉動套接有第二端殼63,所述第一端殼62和第二端殼63之間設有支撐彈性件64,且支撐彈性件64套裝于連接芯61的側壁上,所述支撐板65的中部通過第一支撐桿66與第一端殼62鉸接,且支撐板65的中部通過第二支撐桿67與第二端殼63鉸接,通過調整支撐組件6可以將不同尺寸的套筒5固定在鑄造腔3,便于制造不同內環尺寸的軸承座,這樣實現了同一模具鑄造不同尺寸的非標準件。
具體而言,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通過匹配使用的第一連接鍵71和第二連接鍵72連接。
使用時選取合適的套筒5套裝在支撐組件6上,旋擰調節第二端殼63將套筒5固定,然后將套筒5和支撐組件6安裝在鑄造腔3內,并扣合上殼體1和下殼體2,即可進行澆注,當制作內環尺寸不同的軸承座時,只要更換套筒5即可,這樣避免了浪費時間和浪費材料等資源。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