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壓鑄成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中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的電子產品(手機、平板等)的中框在制造過程中,首先通過鍛壓獲得中框的粗坯,再采用cnc(computernumericalcontrol,數控車床)精加工獲得中框成品。由于鍛壓和cnc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料較多,易造成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一般的中框制造工藝易造成材料浪費的問題,提供一種中框及其制造方法。
一種中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分段截取型材以獲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粗坯;
在所述外圈粗坯上開設抓膠槽以獲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組件;
將所述外圈組件組裝為所述中框的外圈;以及
對所述外圈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所述中框的面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外圈粗坯上開設抓膠槽以獲得所述中框的外圈組件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外圈粗坯上開設所述抓膠槽,所述抓膠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
對所述外圈粗坯進行沖壓折彎加工;以及
對所述外圈粗坯進行切邊加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對所述外圈粗坯進行切邊加工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精加工所述外圈組件的端面,以使相鄰的所述外圈組件的端面能夠相匹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抓膠槽為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外圈粗坯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將所述外圈組件組裝為所述中框的外圈的步驟,包括:
選用組裝的治具,所述治具上開設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形狀與所述外圈的形狀相匹配;以及
將所述外圈組件固定連接于所述治具上,以使所述外圈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對所述外圈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所述中框的面板的步驟,包括:
選用壓鑄模具,所述壓鑄模具上開設有型腔,所述治具能夠收容于所述型腔內;以及
對所述外圈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所述面板,所述面板與所述外圈固定連接。
一種中框,采用上述的中框制造方法制造,所述中框包括:
外圈,包括兩段以上的外圈組件,相鄰所述外圈組件的端面能夠相互適配,且相鄰所述外圈組件固定連接,以使所述外圈組件圍設成所述外圈;及
面板,與所述外圈固定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圈組件的朝向所述面板的表面上開設有抓膠槽,所述抓膠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外圈組件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鄰的所述抓膠槽相互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抓膠槽包括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均沿所述外圈組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圈組件上設有對接面,所述對接面位于所述外圈組件的兩端,且相鄰所述外圈組件的所述對接面能夠相互適配。
上述中框及其制造方法,通過分段截取型材獲得外圈粗坯,有利于根據外圈尺寸得到外圈粗坯,從而節省外圈的用料;在外圈粗坯上開設抓膠槽獲得外圈組件后,通過組裝外圈組件即可得到中框的外圈;再通過對組裝后的外圈進行壓鑄加工,即可得到中框的面板,從而得到中框。由于外圈采用了分段組裝的方式,面板采用了壓鑄工藝,以上兩種加工方式的結合能夠極大地節省中框的用料,省去了繁瑣的鍛壓工藝,并減少cnc的加工時間,從而可節省中框的制造成本,提高中框的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中中框的加工過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中框的加工過程的流程圖;
圖3為圖2所示步驟s200的流程圖;
圖4為圖1所示外圈組件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步驟s300的流程圖;
圖6為圖2所示步驟s400的流程圖;
圖7為一實施例中中框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參考圖1和圖2,在一實施例中,中框制造方法適用于制造手機的中框10,中框10包括外圈100和面板200。該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0,分段截取型材以獲得中框10的外圈粗坯110。參考圖1(a),在一實施例中,型材大體呈矩形長條狀,型材的截面尺寸與中框10成品的外圈100的截面尺寸相近,型材預留有后續加工的余量,但加工余量比較小,因此能夠節省中框10外圈100的用料。在一實施例中,中框10的外圈100大體呈矩形狀,可以根據外圈100的尺寸將中框10分為多段。例如,中框10的外圈100可以分為四段,每一段分別對應矩形的一條邊。依照上述分段,截取型材,即可得到中框10的外圈粗坯110??梢岳斫獾氖牵锌?0的外圈100也可以分為兩段、三段或四段以上,同樣有利于節省中框10的用料,此處不再贅述。
s200,在外圈粗坯110上開設抓膠槽(圖未標)以獲得中框10的外圈組件130。在獲得外圈粗坯110后,需要對外圈粗坯110作進一步的加工。參考圖1(b),在一實施例中,在外圈100的面向面板200的表面上開設有抓膠槽,抓膠槽有利于外圈100與面板200連接牢固。在中框10的外圈100為矩形的實施例中,矩形的四個角均采用了圓角過渡。為便于外圈粗坯110組裝為矩形外圈100,還需要對外圈粗坯110進行折彎加工以獲得外圈組件130。可以理解的是,并非每一段外圈粗坯110均需要進行折彎加工。在一實施例中,外圈100被劃分為四段,每一段對應矩形外圈100的一條邊,但并非每一段都需要進行折彎加工。參考圖1(c),在一實施例中,外圈100的具有兩條長邊和兩條短邊,每條長邊的一端經由折彎加工形成了過渡圓角,一條短邊的兩端均采用折彎加工制成了過渡圓角,另一條短邊則無需進行折彎加工。折彎加工可以采用沖壓工藝實現,操作較為簡單。可以理解的是,中框10的外圈100的四個角需要通過折彎加工制成過渡圓角,但過渡圓角在外圈粗坯110上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作適應性調整。例如,可以從中框10的短邊的中心將中框10的外圈100分為對稱的兩段,每一段通過折彎加工形成兩處過渡圓角,兩段外圈粗坯110組裝后,同樣能夠得到完整的中框10的外圈100。
s300,將外圈組件130組裝為外圈100。在對外圈粗坯110加工得到外圈組件130后,可以選用相應的治具20將外圈組件130組裝為中框10的外圈100。治具20的作用在于,其能夠將分段的外圈組件130固定,使得相鄰的外圈組件130能夠緊密連接。參考圖1(e),在一實施例中,外圈組件130固定連接于治具20上,且相鄰外圈100在組裝后,外圈組件130的上表面相互齊平,下表面也相互齊平,從而有利于獲得平整的外圈100。外圈組件130與治具20的固定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例如,可以將治具20直接套設于外圈組件130上,利用外圈組件130對治具20的擠壓使得外圈組件130與治具20固定連接。外圈組件130也可以通過粘接材料貼附于治具20上,同樣能夠實現外圈組件130與治具20的固定連接??梢岳斫獾氖?,用于組裝外圈組件130的治具20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即在外圈100經過進一步的加工獲得中框10后,中框10可以從治具20上拆卸下來,治具20可以用于下一次的中框10加工,從而有利于節省中框10的加工成本。
s400,對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面板200。參考圖1(f),通過治具20組裝外圈組件130得到外圈100后,即可將外圈100連同治具20一起固定于壓鑄模具(圖未示)內,對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以制造中框10的面板200,使得面板200與外圈100固定連接,從而獲得中框10。由于壓鑄加工過程中,熔融材料需要在壓力下成型,壓鑄成型能夠使相鄰外圈組件130的連接變得更為牢固。
上述中框10及其制造方法,通過分段截取型材獲得外圈粗坯110,有利于根據外圈100尺寸得到外圈粗坯110,從而節省外圈100的用料。在外圈粗坯110上開設抓膠槽獲得外圈組件130后,通過組裝外圈組件130即可得到中框10的外圈100。再通過對組裝后的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即可得到中框10的面板200,從而得到中框10。由于外圈100采用了分段組裝的方式,面板200采用了壓鑄工藝,以上兩種加工方式的結合能夠極大地節省中框10的用料,省去了繁瑣的鍛壓工藝,且壓鑄成型后的中框10的加工余量可以做到很小,因此能減少cnc的加工時間,從而可節省中框10的制造成本,提高中框10的加工效率。
參考圖2和圖3,在一實施例中,步驟s200,在外圈粗坯110上開設抓膠槽以獲得中框10的外圈組件130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s210,在外圈粗坯110上開設抓膠槽,抓膠槽的延伸方向與外圈粗坯110的延伸方向相同。抓膠槽有利于中框10的面板200與外圈100的固定連接。在一實施例中,抓膠槽為燕尾槽,燕尾槽的延伸方向與外圈粗坯110的延伸方向相同。進一步,參考圖4,在一實施例中,抓膠槽可以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第一燕尾槽131,下部分為第二燕尾槽133,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均沿外圈粗坯11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連通。第一燕尾槽131的槽底的寬度大于第二燕尾槽133的槽底的寬度。通過開設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在壓鑄過程中,面板200邊緣部分可以收容于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內,從而能夠使得面板200與外圈100穩固連接。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抓膠槽也可以為矩形槽、三角形槽或者梯形槽,其作用不變。
s220,對外圈粗坯110進行沖壓折彎加工。在完成抓膠槽的加工后,還需對外圈粗坯110進行沖壓折彎加工,以獲得外圈組件130,并使得外圈組件130拼接成外圈100后,外圈100上無尖銳的凸出。
s230,對外圈粗坯110進行切邊加工。外圈粗坯110經由沖壓折彎加工后,外圈粗坯110的折彎部位的材料發生了塑性變形。外圈粗坯110的兩側不再是平整的表面,因此還要對沖壓折彎后的外圈粗坯110進行切邊加工,以去除折彎部位的多余材料,并使得折彎部位的表面與未發生形變的部位的表面齊平。外圈粗坯110經過切邊加工后,即得到了外圈組件130。
在一實施例中,對外圈粗坯110進行切邊加工的步驟之后,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240,精加工外圈組件130的端面,以使相鄰的外圈組件130的端面能夠相匹配。參考圖1(d),在一實施例中,為使相鄰的外圈組件130的配合能夠實現較高的精度,并保證相鄰外圈組件130連接的緊密性,將外圈組件130的兩個自由端的端面加工成了斜面狀,并使得相鄰的外圈組件130的斜面能夠相互匹配。通過精加工外圈組件130的自由端,就可以保證外圈組件130在組裝后,相鄰外圈組件130的連接部位沒有間隙。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外圈組件130的兩個自由端加工出臺階面,并使得相鄰外圈組件130的臺階面能夠相互適配,同樣可以實現外圈組件130的緊密配合??梢岳斫獾氖牵襟Es240是可以省略的。在一實施例中,相鄰的外圈組件13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為一體,此時,無需對外圈組件130的端面進行精加工。
參考圖5,在一實施例中,步驟s300,將外圈組件130組裝為外圈100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s310,選用組裝的治具20,用于組裝外圈組件130。參考圖1(e),在一實施例中,治具20上開設有容置槽210,容置槽210的形狀與外圈100的形狀相匹配。在一實施例中,容置槽210的尺寸(深度、長度和寬度)與外圈100的尺寸適配,外圈組件130能夠收容于容置槽210內,以圍設成中框10的外圈100。
s320,將外圈組件130固定連接于治具20上,以使外圈100收容于容置槽210內。在一實施例中,治具20能夠套設于外圈組件130上,并使得外圈組件130與治具20固定連接,以使外圈組件130在治具20上定位,并有利于后續的壓鑄加工。在一實施例中,治具20的容置槽210的側壁上設有臺階(圖未示),外圈組件130收容于容置槽210內后,外圈組件130的底面能夠和臺階抵接,以使外圈組件130能夠在治具20上定位。臺階還可作為外圈組件130的定位面,當外圈組件130與治具20固定連接后,外圈組件130的上表面能夠相互齊平,且外圈組件130的下表面也能夠相互齊平,從而能夠提高外圈100的質量,以避免再通過車削加工平整外圈100的上下表面。
參考圖6,在一實施例中,步驟s400,對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面板200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s410,選用壓鑄模具,壓鑄模具上開設有型腔,治具20能夠收容于型腔內。由于壓鑄成型易獲得高精度尺寸的產品,且壓鑄成型能夠減少或避免二次機械加工、生產速度快,因此可以提高中框10成品的質量,并且能夠提升中框10制造的效率。在一實施例中,壓鑄模具的型腔的尺寸與治具20的尺寸相適配,治具20連同中框10的外圈100均能夠收容于型腔內,以便于進行壓鑄加工。
s420,對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以獲得中框10的面板200,面板200與外圈100固定連接。在壓鑄加工的過程中,通過對熔融的材料(塑料或金屬)進行加壓,使得熔融的材料填充型腔,即可獲得中框10的面板200。由于壓鑄過程中中框10的外圈100也承受了熔融材料的壓力,因此能夠進一步使得相鄰外圈組件130相互壓緊,以使相鄰外圈組件130能夠連接穩固。
參考圖7,根據上述中框10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種中框10。該中框10包括外圈100和面板200,外圈100包括兩段以上的外圈組件130,相鄰外圈組件130的端面能夠相互適配,且相鄰外圈組件130固定連接,以使外圈組件130圍設成外圈100。面板200與外圈100固定連接,面板200采用壓鑄成型工藝制成。外圈組件130是通過分段截取型材并進行加工獲得。具體地,在一實施例中,外圈組件130分為四段,四段外圈組件130分別對應外圈100的四條邊。通過截取型材,可以得到外圈粗坯110。再通過對外圈粗坯110進行沖壓折彎加工,并對折彎后的外圈粗坯110進行切邊操作后,即可得到外圈組件130。在一實施例中,為使相鄰外圈組件130能夠緊密配合,還對外圈組件130的兩個自由端進行了精加工,以使相鄰的外圈組件130在組裝成外圈100后,相鄰的外圈組件130之間不再出現空隙。當多段外圈組件130固定連接為一體后,即可得到中框10的外圈100。再通過對中框10外圈100進行壓鑄加工,即可獲得中框10的面板200,并使面板200與外圈100固定連接為一體,從而得到中框10。可以理解的是,外圈組件130也可以為二段、三段或四段以上,同樣能夠組裝為外圈100。
再參考圖1,在一實施例中,外圈組件130的朝向面板200的表面上開設有抓膠槽,抓膠槽的延伸方向與外圈組件130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鄰的抓膠槽相互連通。抓膠槽有利于中框10的面板200與外圈100的固定連接。在一實施例中,抓膠槽為燕尾槽,燕尾槽的延伸方向與外圈組件130的延伸方向相同。進一步,參考圖4,在一實施例中,抓膠槽可以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第一燕尾槽131,下部分為第二燕尾槽133,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連通,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均沿外圈組件130的延伸方向延伸。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燕尾槽131的槽底的寬度大于第二燕尾槽133的槽底的寬度。通過開設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在壓鑄過程中,面板200邊緣部分可以收容于第一燕尾槽131和第二燕尾槽133內,從而能夠使得面板200與外圈100穩固連接。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抓膠槽也可以為矩形槽、三角形槽或者梯形槽,其作用不變。
參考圖1(d),在一實施例中,外圈組件130上設有對接面135,對接面135位于外圈組件130的兩個自由端,且相鄰外圈組件130的對接面135能夠相互適配。具體地,在一實施例中,對接面135為斜面狀,對接面135的設置有利于相鄰的外圈組件130的配合能夠實現較高的精度,并保證相鄰外圈組件130連接的緊密性。通過精加工外圈組件130的自由端,就可以保證外圈組件130在組裝后,相鄰外圈組件130的連接部位沒有間隙。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外圈組件130的兩個自由端加工出臺階面作為對接面135,并使得相鄰外圈組件130的臺階面能夠相互適配,同樣可以實現外圈組件130的緊密配合。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