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研磨機,特指一種用于對棒狀體表面打磨效率高且適用性強的自動化研磨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為了緩解在繁忙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業余時間進行相應的運動,棒球為青少年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因而對球棒的需求量也相對較高,為了提高球棒表面光潔度,在生產過程中都需要使用研磨機對其表面進行研磨,目前的研磨機都需要通過人工進行單只球棒的置入和取出,其生產周期長,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且這種研磨機一般都針對某種特定的棒體進行研磨,適用性差,不便于工業生產使用,實用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研磨機,特指一種用于對棒狀體表面打磨效率高且適用性強的自動化研磨機。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化研磨機,包括分別安裝于機架上的送料裝置、固定裝置、轉動裝置及研磨裝置;所述送料裝置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上陣列式地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夾具,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滑軌和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滑軌上的頂緊機構,所述頂緊機構設置有頂緊滾輪,所述頂緊滾輪與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夾具位于同一軸線,并分別位于所述傳送帶的兩側形成容納棒體產品的容納腔,所述轉動裝置位于所述送料裝置上方,所述轉動裝置設置有若干組獨立的自動張緊機構,所述自動張緊機構與所述容納腔具有一定間距地位于其上方,所述研磨裝置設置有研磨輪,所述研磨輪設置于所述頂緊滾輪和所述定位夾具之間,且所述研磨輪與所述頂緊滾輪位于同一直線上。
其中,所述送料裝置分別設置有驅動機構和防塵機構,所述驅動機構提供動力地與所述傳送帶相互連接,所述防塵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傳送帶上下兩外側的若干個防塵刷。
其中,所述固定裝置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其中一端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滑軌上,另一端設置有所述頂緊機構,任意一個所述定位夾具均能單獨地與所述頂緊機構形成用于定位棒體產品的定位裝置。
其中,所述定位夾具包括定位塊、安裝軸及定位卡塊,所述定位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傳送帶上,所述定位卡塊可調節地通過所述安裝軸安裝于所述定位塊上,所述頂緊機構包括連接板、調節塊和滾輪,所述調節塊安裝于所述連接板上,所述安裝軸的其中一端安裝于所述調節塊,另一端與所述滾輪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調節塊內設置有與所述安裝軸相互配合的彈性體,通過調節所述定位軸的位置使所述彈性體產生彈性形變,從而實現對所述滾輪的前后位置進行微調。
其中,所述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安裝于安裝板上的驅動機構、傳動機構、調節機構及若干個自動張緊機構,所述驅動機構提供動力地與所述傳動機構相連接,所述調節機構其中一端可調節地安裝于所述機架上,另一端與所述安裝板相互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輪、調節輪及傳動摩擦帶,所述傳動輪和所述調節輪分別位于所述安裝板的兩側,所述調節輪與所述安裝板間設置有具有調節槽的調節板,所述調節輪通過設置于所述調節槽內的轉軸可調節地安裝于所述調節板上,所述傳動摩擦帶依次纏繞于所述傳動輪和所述調節輪外部,所述自動張緊機構位于所述傳動輪和所述調節輪之間。
其中,所述自動張緊機構由若干個轉動組件所組成,每一個所述轉動組件均包括定位塊、安裝塊及若干個導向輪,所述定位塊其中一端固定安裝于安裝板上,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塊相連接,所述安裝塊通過轉子可擺動地設置于所述定位塊上,所述安裝塊設置有若干個端腳,所述導向輪安裝于所述端腳上,并由所述傳動摩擦帶帶動其進行轉動。
其中,所述研磨裝置包括滑動機構和安裝于所述滑動機構上的研磨機構,所述滑動機構包括實現四向滑動調節的x向滑軌和y向滑軌,所述x向滑軌和所述y向滑軌通過連接塊相互連接實現聯動,所述研磨機構包括安裝架、驅動機構和研磨輪,所述安裝架固定安裝于所述滑軌機構的底端,所述驅動機構和所述研磨輪均通過安裝軸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架上。
其中,所述機架設置有進風室、加壓室和排風室,所述進風室和加壓室依次沿著所述送料裝置的輸送方向設置于所述機架的上方,所述排風室設置于所述機架的下方,所述所述進風室和所述排風室相互連通,所述進風室和排風室分別與所述加壓室相互隔離,所述進風室設置有防塵隔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為: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自動化研磨機,采用流水線的送料方式,結合可調節的頂緊機構和張緊機構,使球棒在輸送過程中能進行自轉,結合研磨裝置進行打磨,完成自動研磨的工藝,且其各機構可獨立調節,使用于格式管狀體的表面打磨,其適用性高,且工作效率高,降低生產成本,便于生產使用,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頂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轉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定位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的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轉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注說明:
1-機架;2-送料裝置;3-固定裝置;4-轉動裝置;5-研磨裝置;6-傳送帶;7-定位夾具;8-滑軌;9-頂緊機構;10-頂緊滾輪;11-自動張緊機構;12-研磨輪;13-驅動機構;14-防塵機構;15-防塵刷;16-連接板;17-定位塊;18-安裝軸;19-定位卡塊;20-調節塊;21-滾輪;22-彈性體;23-安裝板;24-傳動機構;25-調節機構;26-傳動輪;27-調節輪;28-傳動摩擦帶;29-調節板;30-調節槽;31-轉動組件;32-固定塊;33-安裝塊;34-導向輪;35-滑動機構;36-研磨機構;37-連接塊;38-安裝架;39-進風室;40-加壓室;41-排風室;42-防塵隔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9所示,一種自動化研磨機,包括分別安裝于機架1上的送料裝置2、固定裝置3、轉動裝置4及研磨裝置5;所述送料裝置2設置有傳送帶6,所述傳送帶6上陣列式地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夾具7,所述固定裝置3包括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的滑軌8和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滑軌8上的頂緊機構9,所述頂緊機構9設置有頂緊滾輪10,所述頂緊滾輪10與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夾具7位于同一軸線,并分別位于所述傳送帶6的兩側形成容納棒體產品的容納腔,所述轉動裝置4位于所述送料裝置2上方,所述轉動裝置4設置有若干組獨立的自動張緊機構11,所述自動張緊機構11與所述容納腔具有一定間距地位于其上方,所述研磨裝置5設置有研磨輪12,所述研磨輪12設置于所述頂緊滾輪10和所述定位夾具7之間,且所述研磨輪12與所述頂緊滾輪10位于同一直線上。
其中,所述送料裝置2分別設置有驅動機構13和防塵機構14,所述驅動機構13提供動力地與所述傳送帶6相互連接,所述防塵機構14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傳送帶6上下兩外側的若干個防塵刷15。
其中,所述固定裝置3設置有連接板16,所述連接板16的其中一端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滑軌8上,另一端設置有所述頂緊機構9,任意一個所述定位夾具7均能單獨地與所述頂緊機構9形成用于定位棒體產品的定位裝置。
其中,所述定位夾具7包括定位塊17、安裝軸18及定位卡塊19,所述定位塊17固定安裝于所述傳送帶6上,所述定位卡塊19可調節地通過所述安裝軸18安裝于所述定位塊17上,所述頂緊機構9包括連接板16、調節塊20和滾輪21,所述調節塊20安裝于所述連接板16上,所述安裝軸18的其中一端安裝于所述調節塊20,另一端與所述滾輪21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調節塊20內設置有與所述安裝軸18相互配合的彈性體22,通過調節所述定位軸的位置使所述彈性體22產生彈性形變,從而實現對所述滾輪21的前后位置進行微調。
其中,所述轉動裝置4包括分別安裝于安裝板23上的驅動機構13、傳動機構24、調節機構25及若干個自動張緊機構11,所述驅動機構13提供動力地與所述傳動機構24相連接,所述調節機構25其中一端可調節地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另一端與所述安裝板23相互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所述傳動機構24包括傳動輪26、調節輪27及傳動摩擦帶28,所述傳動輪26和所述調節輪27分別位于所述安裝板23的兩側,所述調節輪27與所述安裝板23間設置有具有調節槽30的調節板29,所述調節輪27通過設置于所述調節槽30內的轉軸可調節地安裝于所述調節板29上,所述傳動摩擦帶28依次纏繞于所述傳動輪26和所述調節輪27外部,所述自動張緊機構11位于所述傳動輪26和所述調節輪27之間。
其中,所述自動張緊機構11由若干個轉動組件31所組成,每一個所述轉動組件31均包括固定塊32、安裝塊33及若干個導向輪34,所述固定塊32其中一端固定安裝于安裝板23上,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塊33相連接,所述安裝塊33通過轉子可擺動地設置于所述固定塊32上,所述安裝塊33設置有若干個端腳,所述導向輪34安裝于所述端腳上,并由所述傳動摩擦帶28帶動其進行轉動。
其中,所述研磨裝置5包括滑動機構35和安裝于所述滑動機構35上的研磨機構36,所述滑動機構35包括實現四向滑動調節的x向滑軌8和y向滑軌8,所述x向滑軌8和所述y向滑軌8通過連接塊37相互連接實現聯動,所述研磨機構36包括安裝架38、驅動機構13和研磨輪12,所述安裝架38固定安裝于所述滑軌8機構的底端,所述驅動機構13和所述研磨輪12均通過安裝軸18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架38上。
其中,所述機架1設置有進風室39、加壓室40和排風室41,所述進風室39和加壓室40依次沿著所述送料裝置2的輸送方向設置于所述機架1的上方,所述排風室41設置于所述機架1的下方,所述所述進風室39和所述排風室41相互連通,所述進風室39和排風室41分別與所述加壓室40相互隔離,所述進風室39設置有防塵隔層42。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的啟迪下,可以做出一些變形與修改,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