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眼鏡片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眼鏡片修邊裝置。
背景技術:
已完成表面光學加工,尚未按鏡架尺寸和幾何形狀磨邊加工的鏡片稱之為毛邊眼鏡片,特別是在鏡片上增設偏光效果而在鏡片上貼合的貼膜,貼膜加工完成后會在鏡片的周邊留有殘留物,影響成品鏡片的外觀。
目前,鏡片經貼膜加工后周邊留有的殘留物會通過銑削的方式進行消除,修邊設備主要包括有一個用于夾持眼鏡片的裝置;一個用于對眼鏡片進行機械加工的裝置。
但由于鏡片上還設置有用于確定偏光線方向的定位缺口,為避免在銑削鏡片時將定位缺口銑削掉后無法確定偏光線方向,會將鏡片根據定位缺口的位置擺放朝向,然后將經銑削后的眼鏡片進行磨削定位缺口。而目前依靠人工的定位擺放需要操作工人反復校準,既降低了安裝效率,還容易出現偏差,不利于鏡片的成品率。并且現有技術中是將銑削后的眼鏡片從修邊設備上取下,然后使用砂輪進行磨削定位缺口,該操作方式下由于眼鏡片通過二次定位,易令偏光線方向的定位產生偏差,從而不利于鏡片的成品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眼鏡片修邊裝置,該裝置能夠通過一次定位安裝進行修邊以及磨削定位缺口的加工,有利于提高眼鏡片的拆裝效率以及加工的成品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眼鏡片修邊裝置,包括有機架和設置于機架上用于夾持住眼鏡片的固定裝置和用于對眼鏡片進行周邊銑削的削邊裝置,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用于在眼鏡片上銑削出定位缺口的銑削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有固定座和能夠靠近或遠離固定座的活動座、以及用于驅動活動座靠近或遠離固定座的第一驅動機,第一驅動機在帶動活動座靠近固定座的過程中能夠將眼鏡片夾持固定在活動座與固定座之間;所述削邊裝置包括有用于對眼鏡片的周邊進行銑削的削邊工具和用于驅動削邊工具的第二驅動機、以及用于帶動由活動座與固定座夾持固定住的眼鏡片進行轉動的第三驅動機,第三驅動機帶動眼鏡片周向轉動的過程中第二驅動機通過驅動削邊工具銑削眼鏡片的周邊;所述銑削裝置包括有用于對眼鏡片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的銑削工具和用于驅動銑削工具的第四驅動機、以及用于帶動銑削工具靠近或遠離眼鏡片的第五驅動機,第五驅動機通過帶動由第四驅動機驅動的銑削工具靠近眼鏡片的過程中對眼鏡片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修邊裝置還包括有手持夾具和定位組件,所述手持夾具包括有用于供眼鏡片放置的底座、鉸接于底座上用于將底座上的眼鏡片夾持固定的夾持手柄、以及用于推動夾持手柄將眼鏡片夾持固定住的彈性組件;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供眼鏡片定位的定位凸塊,眼鏡片上的定位缺口嵌入到定位凸塊內實現眼鏡片定位;所述定位組件包括有定位塊和限位塊,所述定位塊設置于底座上,所述限位塊設置于固定座上,所述定位塊上設置有用于與限位塊限位配合的定位槽,限位塊沿定位槽的深度方向滑移到位后眼鏡片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的轉動軸向重合。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驅動機包括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端部與活動座可轉動連接,所述活動座內插接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內圈套設于氣缸的活塞桿上;所述第三驅動機的輸出端與固定座固定連接,第三驅動機帶動固定座轉動的轉動軸向與活動座在活塞桿上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座和固定座相向一側的端面上均固定連接有彈性墊,所述彈性墊由橡膠制成,所述彈性墊的端面上凸設有用于增強與眼鏡片摩擦力的凸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三驅動機包括有能夠帶動眼鏡片旋轉到預設角度的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包括有轉動主軸,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于轉動主軸的一端,轉動主軸的另一端套接有穩定輪,所述削邊裝置還包括有用于增強轉動主軸于轉動過程中穩定程度的抵觸輪,所述抵觸輪與穩定輪始終保持抵觸連接,并且抵觸輪能夠隨著穩定輪的轉動而轉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削邊工具包括有砂輪或銑刀,所述第二驅動機包括有電機,該電機的輸出端與砂輪或銑刀固定連接,電機通過帶動砂輪或銑刀旋轉銑削眼鏡片的毛邊;所述削邊裝置還包括有用于將眼鏡片的切削料收集起來的回收裝置,所述回收裝置包括有吸風管和設置于吸風管一端的吸風機,所述吸風管的另一端靠近削邊工具。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銑削工具包括有砂輪或銑刀,所述第四驅動機包括有電機,該電機的輸出端與砂輪或銑刀固定連接,電機通過帶動砂輪或銑刀旋轉從而對眼鏡片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所述第五驅動機包括有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第四驅動機固定連接,第五驅動機通過帶動第四驅動機來實現銑削工具靠近或遠離眼鏡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上轉動連接有擺動架和用于驅動擺動架靠近或遠離削邊工具的第六驅動機,所述固定裝置和銑削裝置以及第三驅動機均設置于擺動架上,所述削邊工具和第二驅動機均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第六驅動機帶動擺動架上的各部件能夠沿著與機架上的鉸接軸向轉動過程中靠近或遠離削邊工具。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六驅動機包括有鉸接于機架上的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擺動架鉸接,氣缸通過推送活塞桿從而能夠帶動擺動架沿著與機架上的鉸接軸向轉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貫穿其厚度方向的穿孔,所述穿孔與放置于底座上的眼鏡片成同軸結構設置,并且穿孔的內徑小于眼鏡片的內徑;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供眼鏡片的外邊緣嵌入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呈環狀結構設置,并且安置槽的內徑與眼鏡片的外徑相適配。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夾持手柄朝向底座的一側面凸設有抵壓柱,所述抵壓柱與彈性組件分別位于夾持手柄與底座鉸接的相對兩側,所述彈性組件在釋放彈性作用力時帶動夾持手柄轉動的過程中將抵壓柱向底座一側推壓;所述抵壓柱的端部設置有彈性柱,所述彈性柱由橡膠制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于使用過程中,需要使用治具將眼鏡片裝夾到固定裝置上,而使用治具將眼鏡片裝夾到固定裝置上之前需要先將眼鏡片定位裝夾到治具上,因此使用時需要先將待加工的眼鏡片固定在底座上,按壓住彈性組件將夾持手柄張開,并且將待加工眼鏡片上的定位缺口嵌入到定位凸塊內,待眼鏡片定位在底座上后釋放掉按壓住彈性組件的握力,令夾持手柄將眼鏡片按壓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再通過定位塊上的定位槽,將限位塊沿著定位槽滑移,直至定位槽的槽底與限位塊抵觸從而限制手持夾具繼續滑移;此處需說明的是,限位塊設置于固定座上,并且限位塊的轉動軸向與固定座的轉動軸向重合,也就是限位塊與固定座同軸設置,便于眼鏡片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的轉動軸向重合。因此該結構有效限制著眼鏡片與固定座的同軸精度,再通過固定裝置將眼鏡片夾持固定住,從而再限制其軸向位置,最終實現眼鏡片的固定。該操作方式僅需將眼鏡片先固定在手持夾具上,再通過定位組件的配合實現眼鏡片的快速定位安裝,從而能夠方便快捷地將眼鏡片擺放到位,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眼鏡片成品率。
通過使用治具將眼鏡片夾持固定在固定座和活動座之間,并且眼鏡片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然后第三驅動機帶動固定住的眼鏡片進行周向轉動,而第二驅動機帶動削邊工具對眼鏡片的周邊進行削邊,再由銑削裝置對眼鏡片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眼鏡片的定位缺口銑削無需將眼鏡片從固定裝置上取下,僅需一次定位裝夾即可實現眼鏡片的銑削毛邊以及定位缺口,從而有效提高了偏光鏡片的成品率,不易令偏光線方向的定位產生偏差。
附圖說明
圖1為固定裝置和削邊裝置以及回收裝置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2為固定裝置和銑削裝置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3為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手持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夾持手柄和定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帶有定位缺口的眼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11、擺動架;12、第六驅動機;2、固定裝置;21、固定座;22、活動座;23、第一驅動機;24、軸承;25、彈性墊;3、削邊裝置;31、削邊工具;32、第二驅動機;33、第三驅動機;331、轉動主軸;34、穩定輪;35、抵觸輪;4、銑削裝置;41、銑削工具;42、第四驅動機;43、第五驅動機;5、回收裝置;51、吸風管;52、吸風機;6、手持夾具;61、底座;611、定位凸塊;612、穿孔;613、安置槽;62、夾持手柄;621、抵壓柱;622、彈性柱;63、彈性組件;7、定位組件;71、定位塊;711、定位槽;72、限位塊;8、眼鏡片;81、定位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參照圖1-7所示,一種眼鏡片修邊裝置,包括有機架1和設置于機架1上用于夾持住眼鏡片8的固定裝置2和用于對眼鏡片8進行周邊銑削的削邊裝置3,機架1上還設置有用于在眼鏡片8上銑削出定位缺口81的銑削裝置4;固定裝置2用于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削邊裝置3用于帶動固定住的眼鏡片8旋轉,并且對眼鏡片8進行周邊銑削毛邊,再經銑削裝置4在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
固定裝置2包括有固定座21和能夠靠近或遠離固定座21的活動座22、以及用于驅動活動座22靠近或遠離固定座21的第一驅動機23,第一驅動機23在帶動活動座22靠近固定座21的過程中能夠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在活動座22與固定座21之間;固定裝置2能夠將眼鏡片8實現厚度方向的夾持固定,取下加工完成的眼鏡片8也僅需控制第一驅動機23,通過第一驅動機23帶動活動座22遠離固定座21的過程中即可實現眼鏡片8的拆卸。
削邊裝置3包括有用于對眼鏡片8的周邊進行銑削的削邊工具31和用于驅動削邊工具31的第二驅動機32、以及用于帶動由活動座22與固定座21夾持固定住的眼鏡片8進行轉動的第三驅動機33,第三驅動機33帶動眼鏡片8周向轉動的過程中第二驅動機32通過驅動削邊工具31銑削眼鏡片8的周邊;其中削邊工具31通常會使用砂輪或銑刀,帶動砂輪或銑刀對眼鏡片8進行銑削需要使用第二驅動機32,而為了能夠實現砂輪或銑刀對眼鏡片8的周邊進行銑削需要使用第三驅動機33,通過第三驅動機33來帶動被固定住的眼鏡片8進行周向旋轉。
銑削裝置4包括有用于對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的銑削工具41和用于驅動銑削工具41的第四驅動機42、以及用于帶動銑削工具41靠近或遠離眼鏡片8的第五驅動機43,第五驅動機43通過帶動由第四驅動機42驅動的銑削工具41靠近眼鏡片8的過程中對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其中銑削工具41通常會使用砂輪或銑刀,帶動砂輪或銑刀對眼鏡片8進行銑削需要使用第四驅動機42,而為了能夠實現砂輪或銑刀對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需要使用第五驅動機43,通過第五驅動機43來帶動銑削工具41靠近或遠離眼鏡片8。
修邊裝置還包括有手持夾具6和定位組件7,手持夾具6用于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住,定位組件7用于供手持夾具6能夠定位移動到銑削設備上,再通過銑削設備上的眼鏡片8裝夾夾具將眼鏡片8固定,最終解除手持夾具6對眼鏡片8的限制后移開手持夾具6。
手持夾具6包括有用于供眼鏡片8放置的底座61、鉸接于底座61上用于將底座61上的眼鏡片8夾持固定的夾持手柄62、以及用于推動夾持手柄62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住的彈性組件63;眼鏡片8放置于底座61上后彈性組件63帶動著夾持手柄62將眼鏡片8按壓固定在底座61上。底座61上設置有用于供眼鏡片8定位的定位凸塊611,眼鏡片8上的定位缺口81嵌入到定位凸塊611內實現眼鏡片8定位。
定位組件7包括有定位塊71和限位塊72,定位塊71設置于底座61上,限位塊72設置于固定座21上,定位塊71上設置有用于與限位塊72限位配合的定位槽711,限位塊72沿定位槽711的深度方向滑移到位后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重合。定位塊71和限位塊72配合到位時眼鏡片8能夠處于需要被夾持固定的位置上,再通過固定裝置2實現眼鏡片8的夾持固定。
上述方案于使用過程中,需要使用治具將眼鏡片8裝夾到固定裝置2上,而使用治具將眼鏡片8裝夾到固定裝置2上之前需要先將眼鏡片8定位裝夾到治具上,因此使用時需要先將待加工的眼鏡片8固定在底座61上,按壓住彈性組件63將夾持手柄62張開,并且將待加工眼鏡片8上的定位缺口81嵌入到定位凸塊611內,待眼鏡片8定位在底座61上后釋放掉按壓住彈性組件63的握力,令夾持手柄62將眼鏡片8按壓固定在底座61上。然后再通過定位塊71上的定位槽711,將限位塊72沿著定位槽711滑移,直至定位槽711的槽底與限位塊72抵觸從而限制手持夾具6繼續滑移;此處需說明的是,限位塊72設置于固定座21上,并且限位塊72的轉動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重合,也就是限位塊72與固定座21同軸設置,便于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重合。因此該結構有效限制著眼鏡片8與固定座21的同軸精度,再通過固定裝置2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住,從而再限制其軸向位置,最終實現眼鏡片8的固定。該操作方式僅需將眼鏡片8先固定在手持夾具6上,再通過定位組件7的配合實現眼鏡片8的快速定位安裝,從而能夠方便快捷地將眼鏡片8擺放到位,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眼鏡片8成品率。
通過使用治具將眼鏡片8夾持固定在固定座21和活動座22之間,并且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然后第三驅動機33帶動固定住的眼鏡片8進行周向轉動,而第二驅動機32帶動削邊工具31對眼鏡片8的周邊進行削邊,再由銑削裝置4對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眼鏡片8的定位缺口81銑削無需將眼鏡片8從固定裝置2上取下,僅需一次定位裝夾即可實現眼鏡片8的銑削毛邊以及定位缺口81,從而有效提高了偏光鏡片的成品率,不易令偏光線方向的定位產生偏差。
其中需要說明的有:一、眼鏡片8需要安裝到位,即需要將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從而有利于帶動眼鏡片8產生均勻的周向轉動,提高眼鏡片8的削邊均勻程度;該方案通過手持夾具6和定位組件7的限位配合實現。二、削邊前的眼鏡片8上的定位缺口81需要在安裝過程中設定朝向,后期需要第三驅動機33帶動眼鏡片8轉動預設的角度,從而令新加工出來的定位缺口81與原先的定位缺口81保持同一位置;該方案同樣需要通過手持夾具6和定位組件7的限位配合來實現。通過使用治具,不僅能夠快速的將眼鏡片8裝夾到位,同時能夠有利于保持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以及將眼鏡片8上的定位缺口81朝向設定方向。
第一驅動機23包括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端部與活動座22可轉動連接,活動座22內插接有軸承24,軸承24的內圈套設于氣缸的活塞桿上;第三驅動機33的輸出端與固定座21固定連接,第三驅動機33帶動固定座21轉動的轉動軸向與活動座22在活塞桿上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上述結構在活動座22與固定座21夾持固定住眼鏡片8時,活動座22與固定座21均能夠在第三驅動機33的帶動下轉動,從而實現夾持固定著眼鏡片8并且帶動眼鏡片8周向轉動,方便削邊工具31對眼鏡片8進行削邊。并且通過氣缸實現眼鏡片8的裝夾固定,不僅方便操作人員便捷操作,更有利于提高眼鏡片8的裝夾效率。此外氣缸夾持鏡片的夾持力大小可通過控制氣壓的大小來調節,結構簡單易實施,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活動座22和固定座21相向一側的端面上均固定連接有彈性墊25,彈性墊25由橡膠制成,彈性墊25的端面上凸設有用于增強與眼鏡片8摩擦力的凸紋。由橡膠制成的彈性墊25具有一定的彈性,配合有凸紋,在將眼鏡片8夾持住的過程中能夠大大提高摩擦力,從而有效避免眼鏡片8在活動座22和固定座21之間產生轉動,進而影響眼鏡片8的定位缺口81加工精度。同時,也避免鋼性的活動座22和固定座21在夾持固定住眼鏡片8時在眼鏡片8上留下夾痕,影響成品外觀。
第三驅動機33包括有能夠帶動眼鏡片8旋轉到預設角度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能夠帶動眼鏡片8旋轉到預設的角度,并且精度較高,有利于眼鏡片8銑削定位缺口81,使用時可先由伺服電機帶動眼鏡片8旋轉一圈后銑削掉眼鏡片8的毛邊,再將偏光眼鏡片8的零度偏光線方向轉到朝向銑削工具41,經銑削工具41銑削出一個定位缺口81后,伺服電機帶動眼鏡片8旋轉180°,從而將偏光眼鏡片8的一百八十度偏光線方向轉到朝向銑削工具41,再經銑削工具41銑削出第二個定位缺口81,該方案中通過使用伺服電機來提高眼鏡片8的旋轉精度,不易令眼鏡片8的偏光線方向產生偏差。
伺服電機包括有轉動主軸331,固定座21固定連接于轉動主軸331的一端,轉動主軸331的另一端套接有穩定輪34,削邊裝置3還包括有用于增強轉動主軸331于轉動過程中穩定程度的抵觸輪35,抵觸輪35與穩定輪34始終保持抵觸連接,并且抵觸輪35能夠隨著穩定輪34的轉動而轉動。抵觸輪35可轉動連接于機架1上,并且與穩定輪34抵觸,能夠隨著穩定輪34的轉動而轉動,該結構有利于提高轉動主軸331于轉動過程中的穩定程度,避免轉動主軸331在帶動眼鏡片8轉動削邊時受切削作用力而產生跳動現象,從而有利于提高眼鏡片8的削邊均勻程度。
削邊工具31包括有砂輪或銑刀,第二驅動機32包括有電機,該電機的輸出端與砂輪或銑刀固定連接,電機通過帶動砂輪或銑刀旋轉銑削眼鏡片8的毛邊,電機無論帶動砂輪或銑刀均能夠對眼鏡片8的周邊進行銑削;而削邊裝置3還包括有用于將眼鏡片8的切削料收集起來的回收裝置5,回收裝置5包括有吸風管51和設置于吸風管51一端的吸風機52,吸風管51的另一端靠近削邊工具31。砂輪或銑刀銑削眼鏡片8的周邊時會從眼鏡片8上銑削出碎屑,為避免碎屑隨處飄落而影響工作環境,通過設置回收裝置5,將吸風機52通過吸風管51將碎屑吸附回收。吸風管51的吸風端可將削邊工具31罩住,有利于提高碎屑的回收效果。
銑削工具41包括有砂輪或銑刀,第四驅動機42包括有電機,該電機的輸出端與砂輪或銑刀固定連接,電機通過帶動砂輪或銑刀旋轉從而對眼鏡片8的周邊處銑削出定位缺口81;第五驅動機43包括有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第四驅動機42固定連接,第五驅動機43通過帶動第四驅動機42來實現銑削工具41靠近或遠離眼鏡片8。該方案可通過氣缸來調控銑削工具41銑削出定位缺口81的深度尺寸,從而方便調配人員調配操作,而氣缸帶動電機靠近或遠離眼鏡片8的滑移連接結構也簡單易實施,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機架1上轉動連接有擺動架11和用于驅動擺動架11靠近或遠離削邊工具31的第六驅動機12,固定裝置2和銑削裝置4以及第三驅動機33均設置于擺動架11上,削邊工具31和第二驅動機32均固定設置于機架1上,第六驅動機12帶動擺動架11上的各部件能夠沿著與機架1上的鉸接軸向轉動過程中靠近或遠離削邊工具31。眼鏡片8裝夾之前先將擺動架11向外側擺動,使擺動架11能夠遠離削邊工具31,方便眼鏡片8在裝夾到固定裝置2上時能夠安裝到位,即眼鏡片8的中心軸向與固定座21的轉動軸向處于同一直線上,隨即啟動削邊裝置3,第三驅動機33帶動眼鏡片8轉動,第二驅動機32帶動削邊工具31轉動,第六驅動機12帶動擺動架11靠近削邊工具31,此時削邊工具31對眼鏡片8的周邊進行銑削,當第三驅動機33帶動眼鏡片8轉動角度不小于360°后,第六驅動機12再帶動擺動架11遠離削邊工具31,然后可以開始執行定位缺口81的銑削加工。上述過程中通過擺動架11的設置,能夠便于眼鏡片8的拆裝,從而有利于眼鏡片8的加工。同時擺動架11遠離削邊工具31的擺動后,擺動架11上的固定裝置2更靠近操作人員一側,也更方便操作人員對眼鏡片8的裝夾。
第六驅動機12包括有鉸接于機架1上的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擺動架11鉸接,氣缸通過推送活塞桿從而能夠帶動擺動架11沿著與機架1上的鉸接軸向轉動。氣缸推送活塞桿的過程中能夠帶動擺動架11沿著與機架1上的鉸接軸向轉動,該結構簡單易實施,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底座61上設置有貫穿其厚度方向的穿孔612,穿孔612與放置于底座61上的眼鏡片8成同軸結構設置,并且穿孔612的內徑小于眼鏡片8的內徑。手持夾具6將眼鏡片8移動到預設位置上后,固定裝置2可通過固定座21和活動座22將眼鏡片8快速的實現夾持固定,而固定座21和活動座22通過穿孔612抵觸于眼鏡片8的端面。
底座61上設置有供眼鏡片8的外邊緣嵌入的安置槽613,安置槽613呈環狀結構設置,并且安置槽613的內徑與眼鏡片8的外徑相適配。眼鏡片8放置到底座61上后通過嵌入到安置槽613內,有利于提高眼鏡片8的安置穩固程度,避免眼鏡片8在底座61上產生晃動,甚至是移動,有利于提高眼鏡片8的定位準確程度。
夾持手柄62朝向底座61的一側面凸設有抵壓柱621,抵壓柱621與彈性組件63分別位于夾持手柄62與底座61鉸接的相對兩側,彈性組件63在釋放彈性作用力時帶動夾持手柄62轉動的過程中將抵壓柱621向底座61一側推壓。將眼鏡片8安置到底座61上的過程中需要沿握壓夾持手柄62的彈性組件63一端,使抵壓柱621與底座61分離,眼鏡片8放置到位后再松掉夾持手柄62,夾持手柄62在彈性組件63的彈性作用力下將眼鏡片8按壓固定在底座61上,該結構簡單易實施,并且可通過增設多個抵壓柱621來增強眼鏡片8的固定穩定程度。
抵壓柱621的端部設置有彈性柱622,彈性柱622由橡膠制成。橡膠制成的彈性柱622具有一定的形變能力以及彈性,在按壓眼鏡片8的過程中不會刮花眼鏡片8表面,有利于提高眼鏡片8成品率。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