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淬火介質,尤其涉及一種環保水溶性淬火劑。
背景技術: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淬火是熱處理的加工工藝之一,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后,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后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淬火時,用油作淬火介質只適用于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比較大的一些合金鋼或小尺寸的碳鋼工件的淬火,且礦物油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經濟成本高,浪費資源,也不環保。而傳統的水性淬火液由于淬火效果不理想,且對環境不友好,甚至有較大的環境危害性,熱處理性能不理想,淬火過程容易出現裂紋、形變,嚴重制約了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型水溶性淬火劑。
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如下:
一種環保淬火劑,其特征在于,淬火劑原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以下組分:、5-10份磷酸鹽、6-8份鈉鹽、0.5-1份尿素、0.2-0.5份殺菌劑、0.5-1份抗氧化劑,1-2份消泡劑,50-60份去離子水。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淬火劑原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以下組分:8份磷酸鹽、6份鈉鹽、1份尿素、0.5份殺菌劑、1份抗氧化劑,1.5份消泡劑,去離子水。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保淬火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鹽包括:二聚磷酸鈉、磷酸二氫鈉和磷酸氫二鈉,所述質量比為1:1:1。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鈉鹽包括氯化鈉和硝酸鈉,所述鹽分質量比為2:1。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殺菌劑為三嗪類、異噻唑啉酮類中的一種或幾種。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消泡劑為聚乙二醇。
有益效果:在高溫冷卻階段擁有極大的冷卻速率,可以細化晶粒,提高淬火工件的最終性能,在低溫冷卻階段擁有適度的冷卻速率,有效地解決了工件冷卻過程中的開裂、變形等問題,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尤其適用于對淬火工件的硬度、強度、內應力和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淬火工藝,磷酸鹽的加入使得淬火之后的金屬材料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此外,鈉鹽的添加,在淬火過程中,由于高溫作用,在蒸鍍階段析出鹽的晶體并立即爆裂,帶走金屬表面的氧化層,提高介質的冷卻能力,淬火時溶劑帶出量少、消耗量小、低毒環保、極大的提高淬火表面加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本發明的淬火劑原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以下組分:、5-10份磷酸鹽、6-8份鈉鹽、0.5-1份尿素、0.2-0.5份殺菌劑、0.5-1份抗氧化劑,1-2份消泡劑,50-60份去離子水。
淬火劑原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以下組分:8份磷酸鹽、6份鈉鹽、1份尿素、0.5份殺菌劑、1份抗氧化劑,1.5份消泡劑,去離子水。
本實施例中,磷酸鹽由質量比為1:1:1的二聚磷酸鈉、磷酸二氫鈉和磷酸氫二鈉構成,本實施例中的鈉鹽由質量比為2:1的氯化鈉和硝酸鈉構成,殺菌劑為三嗪類、異噻唑啉酮類中的一種或幾種,消泡劑為聚乙二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